古時,不少讀書人信奉“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因而在能詩善賦的同時還能行醫(yī)治病者不在少數(shù),大家熟知的施耐庵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傳施耐庵在江蘇興化縣城居住時,曾遇到過一位叫顧斐的病人。顧斐患病數(shù)月,神情恍惚,不斷念叨“五月艷陽天……”,許多郎中都以為他精神出了問題,診治均不見效。施耐庵來到顧斐床前,仔細觀察后看出了門道,所以當顧斐再次自言自語“五月艷陽天……”時,他對出了事前想好的“三春芳草地”;顧斐愣了一下,接著又吟出一句“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施耐庵便以“冰涼酒,一滴,兩滴,三滴”相對……沒想到,顧斐聽了竟掀被下床,病痊愈了。原來,顧斐愛慕上了一位才女姑娘,姑娘提出只有他對出對聯(lián)才答應與他婚配,可憐那顧斐苦思多時難成佳對,越想越急就急出了病。施耐庵悟到顧斐患的是心病,遂對癥施藥,拯救了這位久治不愈的相思病人。
事實上,古往今來此類癥狀沒少出現(xiàn),對這類心病無須用藥,名醫(yī)看準癥狀后三五句就能解決問題。關于心病需要巧治的案例,不僅存在于傳說中、記錄在醫(yī)學書籍中,還體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在《紅樓夢》第八十九回《人亡物在公子填詞蛇影杯弓顰卿絕粒》中,黛玉知道寶玉已經(jīng)定了親時,病情加重,奄奄一息??僧斅牭窖┭?、紫鵑、侍書三個人閑聊時說到“二奶奶說寶玉的事,老太太總是要親上作親的,憑誰來說親,橫豎不中用”之語時,黛玉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心神一下清爽起來,等鳳姐來看她已經(jīng)能夠答話了。“病的奇怪,好的也奇怪”,這都是“心”藥見了效。
《黃帝內經(jīng)》中說,治病“必先治神”,也就是說人生病后既要生理性治療,更要心理安撫。針對心理性疾病,不用一藥一方,就能達到調養(yǎng)形神、祛病療疾之目的。對此,許多知名中醫(yī)學家都懂得“善醫(yī)者先醫(yī)其心,而后醫(yī)其身,其次則醫(yī)其未病”的道理。所以,中醫(yī)治病的藥不僅在藥架上、藥匣中,還在醫(yī)者的智慧中與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