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中醫(yī)眼科備讀》水濕證:
目病雖曰風證、熱證、風熱證居多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但水濕證亦不少見。凡眼病遷延日久,當結合目部形狀,于濕證中求之,舌診尤為重要。
按:濕乃未積之水,水乃成形之濕,水濕屬性同一,僅程度之別。眼病水證,多從辨病而得,濕證則多從辨證而論。故眼病濕證,臨床易被疏忽。濕屬陰邪,其性粘滯,客于目不易解散,大凡外眼病久不愈者,應考慮濕之為患。眼部濕證雖有特定形證,但需按重全身辨證,膩苔的出現(xiàn)有重要參考價值。
目病日久,或癢,或痛,或脹,或澀,或視糊,黃昏至晚間尤重。分泌物白而粘,或呈白沫樣。溲黃,舌淡苔膩。此濕證也,投疏風清熱劑不應,藿香苡仁湯主之。若澀甚舌紅,陰虛挾濕者,藿香苡仁湯減防風、川芎加生地、丹皮方主之。
按:濕邪或從外侵,或從內(nèi)生,其性類水,易阻遏氣機,繼而影響血運,故能產(chǎn)生癢、痛、脹諸癥。濕阻氣機,礙于津液的輸布則澀,與濕病口干同理。黃昏至晚間為陽中之陰,陰氣始盛,濕為陰邪,盛于其時,故視糊加重。濕為陰類,其性粘滯,故分泌物白而粘。本條病證多見于慢性結膜炎,其他眼病,如淺層鞏膜炎、表層點狀角膜炎等,有濕證可求者,均可按本條論治,不必拘泥病位。若陰虛挾濕,治療頗為棘手,當以滋陰不礙濕,祛濕不傷陰為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