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quán)限:查看權(quán)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知識 > 中醫(yī)古籍 > 正文

診家樞要之診脈之道

2015-01-22 10:40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入口>> 審核要求>> 特惠活動>>
重大變動>> 摸底測試>> 資料0元領>>

診脈之道:

凡診脈之道。先須調(diào)平自己氣息。男左女右。先以中指定得關位。卻齊下前后二指。初輕按以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再重按消息之。然后自寸關至尺。逐部尋究。一呼一吸之間。要以脈行四至為率。閏以太息。脈五至。為平脈也。

其有太過不及。則為病脈??丛诤尾俊8饕云洳繑嘀?。

凡診脈。須要先識時脈胃脈與腑臟平脈。然后及于病脈時脈謂春三月。六部中俱帶弦。夏三月。俱帶洪。秋三月。

俱帶浮。冬三月。俱帶沉。胃脈。謂中按得之。脈和緩。腑臟平脈。已見前章。凡人腑臟脈既平。胃脈和。又應時脈。

乃無病者也。反此為病。

診脈之際。人臂長則疏下指。臂短則密下指。三部之內(nèi)。大小浮沉遲數(shù)同等。尺寸陰陽高下相符。男女左右。強弱相應。四時之脈不相戾。命曰平人。其或一部之內(nèi)。獨大獨小。偏遲偏疾。左右強弱之相反。四時男女之相背。皆病脈也。凡病脈之見在上曰上病。在下曰下病。左曰左病。右曰右病。左脈不和。為病在表。為陽。在四肢。右脈不和。為病在里。為陰。主腹藏。以次推之。

凡取脈之道。理各不同。脈之形狀。又各非一。凡脈之來。必不單至。必曰浮而弦。浮而數(shù)。沉而緊。沉而細之類。

將何以別之。大抵提綱之要。不出浮沉遲數(shù)滑澀之六脈也。浮沉之脈。輕手重手得之也。遲數(shù)之脈。以己之呼吸而取。

滑澀之脈。則察夫往來之形也。浮為陽。輕手而得之也。而芤洪散大長濡弦。皆輕手而得之之類也。沉為陰。重手而得之也。而伏石短細牢實。皆重手而得之之類也。遲者一息脈三至。而緩微弱皆遲之類也。數(shù)者一息脈六至。而疾促皆數(shù)。

之類也?;蛟换惡鯏?shù)。澀類乎遲。何也。然脈雖是而理則殊也。彼遲數(shù)之脈。以呼吸察其至數(shù)之疏數(shù)。此滑澀之脈。

則以往來察其形狀也。數(shù)為熱。遲為寒?;瑸檠鄽馍?。澀為氣多血少。所謂脈之提綱。不出乎六字者。蓋以其足以統(tǒng)夫表里陰陽冷熱虛實風寒燥濕臟腑血氣也。浮為陽為表。診為風為虛。沉為陰為里。診為濕為實。遲為在藏。為寒為冷。

數(shù)為在府。為熱為燥?;瑸檠杏唷瓰闅猹殰?。人一身之變。不越乎此。能于是六脈之中以求之。則疚病之在人者。

莫能逃焉(內(nèi)經(jīng)以滑為血少氣多。澀為氣少血多者。蓋氣盛而血不能壅之則滑血壅而氣不能行之則澀也)持脈之要有三。

曰舉。曰按。曰尋。輕手循之曰舉。重手取之曰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初持脈。輕手候之。脈見皮膚之間者。

陽也。腑也。亦心肺之應也。重手得之。脈附于肉下者。陰也。藏也。亦肝腎之應也。不輕不重。中而取之。其脈應于血肉之間者。陰陽相適。中和之應。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見。則委曲而求之。若隱若見。則陰陽伏匿之脈也。三部皆然。

察脈。須識上下來去至止六字。不明此六字則陰陽虛實不別也。上者為陽。來者為陽。至者為陽。下者為陰。去者為陰。止者為陰也。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陽生于陰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陰生于陽也。來者。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膚之際。氣之升也。去者。自皮膚之際而還于骨肉之分。氣之降也。應曰至。息曰止也。明脈須辨表里虛實四字。

表陽也。府也。凡六淫之邪。襲于經(jīng)絡。而未入胃府及藏者。皆屬于表也。里陰也。藏也。凡七情之氣。郁于心腹之內(nèi)。

不能越散。飲食五味之傷。留于腑臟之間。不能通泄。皆屬于里也。虛者。元氣之自虛。精神耗散。氣力衰竭也。實者。

邪氣之實。由正氣之本虛。邪得乘之。非元氣之自實也。故虛者補其正氣。實者瀉其邪氣。經(jīng)所謂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此大法也。

凡脈之至。在肌肉之上。出于皮膚之間者。陽也。府也。行于肌肉之下者。陰也。藏也。若短小而見于皮膚之間者。

陰乘陽也。洪大而見于肌肉之下者。陽乘陰也。寸尺皆然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東垣云。不病之脈。不求其神。而神無不在也。有病之脈。則當求其神之有無。謂如六數(shù)七極。熱也。脈中(此中字浮中沉之中)有力。(言有胃氣)即有神矣。為泄其熱。三遲二敗。寒也。脈中有力。(說并如上)即有神矣。為去其寒。若數(shù)極遲敗中。不復有力。為無神也。將何所恃邪。茍不知此。而遽泄之去之。人將何所根據(jù)而主耶。故經(jīng)曰。脈者氣血之先。氣血者人之神也。善夫。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相關資訊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wǎng)上報名/現(xiàn)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