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news/2017/r_ico_01.png)
食道癌早期癥狀
早期食道癌的病理形態(tài)可分為隱伏型,糜爛型,斑塊型和乳頭型,其中以斑塊型最常見,占早期食道癌的1/2左右。早期食道癌的癥狀有:
(1)咽下梗噎感。最常見,可自行消失或復發(fā),不影響進食,常在病人情緒波動時發(fā)生,易被誤認為功能性癥狀。
(2)胸骨后和劍突下疼痛。較多見,咽下食物時有胸骨后或劍突下痛,其性質可呈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樣,以咽下粗糙,灼熱或刺激性食物最為顯著,初時呈間歇性,當癌腫侵及附近組織或有穿透時,可有劇烈而持續(xù)的疼痛,疼痛部位常不完全與食管內病變部位一致,疼痛可被解痛劑暫時緩解。
(3)食物滯留感和異物感。咽下食物或飲水時,有食物下行緩慢并滯留的感覺,以及胸骨后緊縮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覺,食畢消失,癥狀發(fā)生部位多與食管內病變部位一致。
(4)咽喉部干燥和緊縮感。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為明顯,此癥狀的發(fā)生也常與病人的情緒波動有關。
(5)其他癥狀。少數病人可有胸骨后悶脹不適,背痛和噯氣等癥狀。這些早期癥狀不具特異性,很多其他的食管病均或發(fā)生類似癥狀,但應重視這些癥狀,及時檢查。目前首選內鏡檢查最為簡便可靠,痛苦也少,內鏡下對可疑病灶作活檢,對確診十分重要。
在臨床上與食道癌容易混淆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1.食管炎及食管上皮細胞重度增生
在臨床上認為食管上皮細胞重度增生是食管癌的癌前期病變。這類患者常有類似早期食管癌的癥狀,X線檢查常無異常發(fā)現,可以通過食管拉網細胞學檢查,內鏡染色及內鏡超聲檢查進行鑒別,但常需要定期復查。
2.缺鐵性假膜性食管炎
多為女性,除咽下困難外,尚可有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舌炎、胃酸缺乏和反甲等表現。
3.食管賁門失弛緩癥
是由食管神經肌肉功能障礙所致的疾病,如食管痙攣,神經性吞咽困難、食道賁門失弛緩癥等,尤其是賁門失弛緩癥有時可伴有賁門部腺癌,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患者表現為吞咽困難,X線上表現食管體部無收縮和蠕動、食管粘膜光滑、賁門部呈"鳥嘴"樣狹窄,其發(fā)作常為間歇性,病程較長,癥狀進展緩慢。應用解痙劑時可使之擴張。
4.食管周圍器官病變
食管外壓性改變食管鄰近的血管先天性異常、心臟增大、主動脈瘤、胸內甲狀腺、縱隔腫瘤、縱隔淋巴結腫大、主動脈弓紆曲延長等,病人雖有吞咽困難,但是X線鋇餐檢查可顯示食管有光滑的壓跡,食管粘膜紋正常完好。仔細檢查不難與食管癌相鑒別。
5.食管良性狹窄
食管良性狹窄多為化學性灼傷的后遺癥,可由誤吞腐蝕劑、食管灼傷、異物損傷、食管胃手術引起、也可能是食管炎、慢性潰瘍等引起的瘢痕狹窄所致。病程較長,咽下困難發(fā)展至一定程度即不再加重。經詳細詢問病史和X線鋇餐檢查可以鑒別。X線吞鋇檢查可以看到食管狹窄、粘膜消失、管壁僵硬,狹窄與正常食管段邊緣整齊,無鋇影殘缺征。
6.平滑肌瘤為食管良性腫瘤
可發(fā)生食管的任何部位,多見于下段食管,由于它是粘膜外腫瘤,發(fā)展緩慢,病程較長,癥狀較輕,咽下困難多為間歇性,有時可無自覺癥狀。X線鋇餐檢查片可見光滑的半月形充盈缺損,邊緣整齊,周圍粘膜紋正常。
內鏡檢查可見食管腔內有隆起性腫物,表面粘膜有色澤改變,但粘膜光整無糜爛和潰瘍,內鏡通過時有滑動感。內鏡超聲檢查表現為境界清晰、外形光滑、輪廓規(guī)整的低回聲聲像,并可辨別屬于何層。
7.食管息肉
屬于食管良性腫瘤,多發(fā)于頸段食管、環(huán)咽肌附近。息肉起源于食管粘膜下層,向管腔內突入性生長,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常有一長短不一的蒂。X線可見病變部位食管腔呈梭形腫大,上端食管腔擴張不明顯,鋇劑在腫瘤表面有分流或偏一側壁通過,局部管壁擴張和收縮功能良好。偶見惡變,惡變時粘膜可見潰瘍,有時需與腔內型食管癌相鑒別。其他良性腫瘤,如食管顆粒細胞肌母胞瘤、食管血管瘤、食管腺瘤,均少見,通過食管鏡檢查和組織檢查均可確診。
8.胃食管反流病
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病癥表現為反胃、燒心、吞咽性疼痛及吞咽困難。反流物經常進入食管可導致粘膜性炎癥。內鏡檢查可有粘膜炎癥糜爛或潰瘍,但無腫瘤證據發(fā)現。
9.癔球癥
多見于青年女性,時有咽部球樣異物感,進食時消失,常由精神因素誘發(fā)。本病實際上并無器質性食管病變,亦不難與食管癌鑒別。
10.其他惡性腫瘤
如癌肉瘤、肉瘤(包括纖維肉瘤、橫紋肌肉瘤、平滑肌肉瘤)、惡性淋巴瘤、惡性黑色素瘤、雀麥細胞癌等,其臨床表現、X線檢查所見及內鏡檢查所見極似食管癌,還需要經組織病理學診斷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