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學性狀
菌體細長,革蘭陽性專性厭氧,周身有鞭毛。芽胞圓形位于菌體的頂端,寬于菌體的直徑,使細菌呈鼓槌狀。繁殖體的抵抗力與一般細菌相似。但芽胞抵抗力很強。
(二)致病性
1.感染條件 傷口的厭氧微環(huán)境是細菌生長繁殖的重要條件。傷口深而窄,混有泥土、異物,壞死組織較多、局部組織缺血或同時伴有需氧菌混合感染,都可造成厭氧環(huán)境,有利于芽胞發(fā)芽或細菌的生長繁殖,產生嗜神經性外毒素而致病。
2.致病物質 破傷風梭菌主要致病因素是破傷風痙攣毒素,該毒素具有免疫原性,經甲醛作用后脫毒成為類毒素,可用于制備疫苗。
3.所致疾病 當創(chuàng)口被破傷風梭菌污染,破傷風梭菌或芽胞可侵入傷口并生長繁殖,釋放外毒素,引起破傷風。破傷風痙攣毒素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封閉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抑制性突觸的介質釋放,以致伸肌、屈肌同時強烈收縮,而呈強直痙攣,甚至膈肌痙攣、呼吸困難窒息而死。
(三)防治原則
1.人工主動免疫 對易受外傷的人群和兒童,注射精制破傷風類毒素,刺激機體產生相應抗毒素。對3-6個月兒童可采用白-百-破(DPT)三聯(lián)疫苗,可同時獲得白喉、百日咳、破傷風3種常見病的免疫力。
2.人工被動免疫 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可獲得被動免疫。使用時應預防過敏反應。其用途有兩方面:
?。?)緊急預防 當傷口較深可能混有泥土雜物時,應作緊急預防。外科手術嚴格清創(chuàng)的基礎上,肌內注射1500-3000單位精制破傷風抗毒素(TAT)。
?。?)特異治療 對破傷風患者應早期足量用TAT治療。因毒素一旦與神經組織結合,抗毒素即不能奏效。一般須用l0~20萬單位。
3.抗生素的使用 大劑量青霉素或甲硝唑能有效地抑制破傷風梭菌在局部病灶繁殖,并對混合感染的細菌也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