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images/news/2017/r_ico_01.png)
免費領(lǐng)取
網(wǎng)校內(nèi)部資料包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素問》選錄之方盛袁論篇:
診有十度度人:脈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陰陽氣盡,人病自具。脈動無常,散陰頗陽,脈脫不具。診無常行,診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師不卒,使術(shù)不明,不察逆從,是為妄行,持雌失雄,棄陰附陽,不知并合,診故不明,傳之后世,反論自章。
至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陰陽并交,至人之所行;陰陽并交者,陽氣先至,陰氣后至。是以圣人持診之道,先后陰陽而持之,《奇恒之勢》乃六十首,診合微之事,追陰陽之變,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論,取虛實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診。是以切陰不得陽,診消亡。得陽不得陰,守學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知丑知善,知病如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紀,診道乃具,萬世不殆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起所有余,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脈事因格。是以形弱氣虛,死;形氣有余,脈氣不足,死。
脈氣有余,形氣不足,生。是以診有大方,坐起有常,出人有行,以轉(zhuǎn)神明,必請必凈,上觀下觀,司八正邪,別五中部,按脈動靜,循尺滑澀,寒溫之意,視其大小,合之病能逆從以得,復知病名,診可十全,不失人請。故診之,或視息視意,故不失條理,道甚明察,故能長久;不知此道,失經(jīng)絕理,亡言妄期,此謂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