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知識 > 中醫(yī)古籍 > 正文

跖腱膜勞損《中醫(yī)傷科按摩學》

2014-01-20 14:06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入口>> 審核要求>> 特惠活動>>
重大變動>> 摸底測試>> 資料0元領>>

跖腱膜勞損

【解剖生理】

跖腱膜又稱跖筋膜,為足底深筋膜的足低中間部增厚所形成。跖腱膜在后方附著于跟骨結節(jié),向前分為五條,分別附著于各跖趾關節(jié)囊與屈肌腱鞘。跖腱膜作為足弓弓弦,有如強足弓的作用。跖腱膜又有保護足低肌肉、肌腱和跖趾關節(jié)的作用。

【病因病理】

祖國醫(yī)學認為,腎氣虧虛是發(fā)生本病的內在因素,外傷、勞損或寒濕入侵經(jīng)絡則是其外因。如日常挑擔,負重行走或長途跋涉,局部挫傷等均可引起跖腱膜勞損。此外,跟骨結節(jié)退變、骨刺形成,亦可導致纖維脂肪墊炎、跟下滑囊炎,引起典型的足跟痛。

【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

本病主要癥狀是足跟下或足心部疼痛,足底緊張感,不能久行、久立,每遇勞累、寒濕痛劇,休息或得熱后則舒適。急性滑囊炎,則足跟疼痛劇烈;足跟皮下脂肪墊部分消退者,足跟疼痛是暫時性的,隨著機能的恢復癥狀可逐漸消退。

檢查時,可在跟骨結節(jié)內側或前方觸及壓痛點,牽拉患足跖筋膜時可使疼痛加重,并可觸及足底緊張感。

X線檢查,可顯示跟骨骨刺。疼痛的程度與骨刺的大小不一定成正比,但與骨刺的方向有關。如骨刺的方向與跟骨平行,可不出現(xiàn)疼痛,若骨刺斜向下方,則常為引起疼痛的主要病因。

根據(jù)本病的癥狀、體征,即可明確診斷。

【治療】

1.原則:舒筋通絡,活血止痛。

2.施術部位:足跟、足底部為主,小腿部為輔。

3.取穴:陰谷、陰陵泉、筑賓、三陰交、太溪、照海、然谷等穴。

4.施術手法:推、按、揉、撥、擦、動。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5.時間與刺激量:每次治療十五分鐘左右,1日或隔日1次;刺激量以病人能耐受為宜。

6.手法操作(分以下三個步驟)

(1)推揉撥擦局部法:病人俯臥位,足踝部墊枕。術者取坐位,一手固定足部,另手由足掌推至小腿中部數(shù)十次;雙手拇指由輕到重揉、撥病變局部數(shù)分鐘;大魚際或掌根擦足跟與足心部數(shù)分鐘。

(2)按揉俞穴通絡法:病人俯臥位,術者用單手拇指按揉陰谷、陰陵泉、筑賓、三陰交、照海、然谷等穴,各半分鐘。

(3)牽拉活動足部法:病人仰臥,術者一手固定足踝部,另手握足底跖趾部,在撥伸下背伸、搖轉足部數(shù)次,以牽拉跖腱膜;繼之,一手足尖外展固定,另手掌搓足底跖趾關節(jié)至足跟,以熱為度。

【注意事項】

1.按摩治療期間,可配合中藥洗敷及醋離子導入療法。

2.每天用熱水侵泡足二十部分鐘。

3.可囑病人鞋內放一厚墊,以減少跖腱膜的張力。平時應注意勿過度行走及勞累。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wǎng)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wǎng)上報名/現(xiàn)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