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1、上肢組:曲池、外關、合谷;2、下肢組:陽陵泉、絕骨、解溪;3、腰背組:大椎、身柱、大杼、至陽、陽關、命門,或上述穴位之夾脊穴。
配穴:上肢加八邪、陽溪、中渚、手三里;下肢加八風、復溜、丘墟、照海。
(二)治法
注射藥物為:追風速注射液(主要成份為:鳳仙透骨草、骨碎補)或正清風痛寧(主要成份為青風藤提取物青藤堿)。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兩種藥液任選一種。根據(jù)病變部位,每次選主穴3~6穴,以5號齒科針頭吸入藥液后,快速刺入選定之穴位,得氣后,緩緩推入藥液,每穴注入0.5~0.8毫升。
配穴主要用于有下列癥狀者:關節(jié)有灼熱感,指關節(jié)腫脹,觸之不熱,苔白,脈弦滑或數(shù)者。施以毫針刺,得氣后用瀉法或平補平瀉的手法,留針15~20分鐘,在留針期間,間斷予以運針。穴位注射和針刺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三個療程后休息2~4周,再繼續(xù)治療。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基本痊愈:臨床癥狀消失,受限關節(jié)活動進步,實驗室檢查(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恢復正常,恢復工作一年以上;顯效:癥狀明顯消失,實驗室檢查明顯恢復,能堅持工作;有效:癥狀改善,關節(jié)活動好轉,實驗室檢查值有反復;無效:治療前后癥狀、體征均無改變。
共以穴位注射法治療700例,按上述評定,基本痊愈95例(11.6%),顯效244例(31.5%),有效384例(53.7%),無效23例(3.2%),總有效率為96.8%。發(fā)現(xiàn),療效與療程有密切關系,病情短,未用過激素者,療效較好。
1月23日 19:00-20:00
詳情2月7日 1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