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提問】請問:急性膀胱炎時,尿中會出現(xiàn)管型嗎?謝謝!
【回答】答復:
急性膀胱炎:癥狀多較典型,一般診斷并不困難。根據(jù)尿頻、尿急和尿痛的病史,尿液常規(guī)檢查可見紅細胞、膿細胞,尿細菌培養(yǎng)每毫升尿細菌計數(shù)超過10萬即可明確診斷。
【追問】請問:管型尿可出現(xiàn)在哪些病變?
【回答】答復:
一、管型的形成有賴于
1、有足以形成管形基質(zhì)的由遠端腎小管上皮細胞特異性分泌的成分濃縮。
2、腎小管仍有濃縮及酸化尿液的功能。
3、仍存在可交替使用的腎單位,處于休息狀態(tài)的腎單位下段內(nèi)原尿液瘀滯,有足夠的時間形成管型,當其重新開通時,已形成的管型逐漸隨尿排出。
二、常見管型
透明管型(hyaline cast):較細,為無色透明內(nèi)部不含顆粒的圓柱狀體。正常人晨尿(要有足夠的時間形成管型)中可有透明管型出現(xiàn)。常見于腎炎、腎淤血,發(fā)熱性疾病等。
顆粒管型(granular cast):顆??偭砍^管型表面積1/3者。為腎實質(zhì)病變崩解的細胞碎片或血漿蛋白及其他有形物凝聚于TH蛋白上而成。比透明管型粗短,淡黃褐色或棕色。細顆粒管型大量出現(xiàn)見于腎小球腎炎等腎病變。粗顆粒管型出現(xiàn)提示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及藥物毒性所致腎小管損害。
蠟樣管型(waxy cast):由腎小管中長期停留的顆粒管型、細胞管型變性,或直接由淀粉樣變性上皮細胞溶解后形成。提示嚴重的腎小管壞死,預后不良。也見于腎小球腎炎晚期、腎功能衰竭、腎淀粉樣變性。
上皮細胞管型(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casts):在蛋白基質(zhì)中嵌入腎上皮細胞而成,上皮細胞呈瓦片狀排列。主要見于:腎上皮細胞管型可見于急性腎小管壞死、腎淀粉樣變性、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癥、腎移植后排斥反應、金屬及其它化學物質(zhì)的中毒
脂肪管型(fatty casts):在管型基質(zhì)中含有多數(shù)脂肪滴或嵌入含有脂肪滴的腎小管上皮細胞時稱為fatty casts.主要見于:腎病綜合征、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中毒性腎病等,偶見于長骨骨折。
腎衰竭管型(cast of renal failure):是在明顯擴大而尿流速慢的集合管中,凝聚蛋白及壞死脫的上皮細胞碎片而成。其管型直徑為一和般管型的2-6倍,常出現(xiàn)在慢性腎功能衰竭少尿期,示預后不良。(急性腎功能衰竭多尿早期亦偶出現(xiàn))
紅細胞管型:常見于急性腎炎。
白細胞管型:常見于腎孟腎炎。
脂肪管型:常見于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發(fā)作等。
蠟樣管型:常見于慢性腎炎晚期
★問題所屬科目: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內(nèi)科學(含傳染病學)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