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基礎醫(yī)學理論 > 病理學 > 正文

玻璃樣變性分類-病理學指導

2013-02-19 17:34 醫(yī)學教育網
|

1.結締組織玻璃樣變:常見于纖維瘢痕組織、纖維化的腎小球,以及動脈粥樣硬化的纖維性瘢塊等。此時纖維細胞明顯變少,膠原纖維增粗并互相融合成為梁狀、帶狀或片狀的半透明均質,失去纖維性結構。質地堅韌,缺乏彈性。玻璃樣變的發(fā)生機制尚不甚清楚,有人認為在纖維瘢痕老化過程中,原膠原蛋白分子的交聯(lián)增多,膠原原纖維也互相融合,其間并有較多的糖蛋白積聚,形成所謂玻璃樣物質;也有人認為可能由于缺氧、炎癥等原因,造成局部pH升高或溫度升高,致使原膠原蛋白分子變性成明膠并互相融合所致。

2.血管壁玻璃樣變:這種改變常見于高血壓病時的腎、腦、脾及視網膜的細動脈。此時,可能是由于細動脈的持續(xù)性痙攣,使內膜通透性增高,血漿蛋白得以滲入內膜,在內皮細胞下凝固成無結構的均勻紅染物質。此外,內膜下的基底膜樣物質增多。這些改變使細動脈的管壁增厚、變硬,管腔變狹,甚至閉塞,此即細動脈硬化癥,可引起腎及腦的缺血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3.細胞內玻璃樣變:亦稱為細胞內玻璃樣小滴變性。這種情況常見于腎小球腎炎或其他疾病而伴有明顯蛋白尿時。此時腎近曲小管上皮細胞胞漿內可出現(xiàn)許多大小不等的圓形紅染小滴,這是血漿蛋白經腎小球濾出而又被腎小管上皮細胞吞飲的結果,并在胞漿內融合成玻璃樣小滴,以后可被溶酶體所消化。此外,在酒精中毒時,肝細胞核周胞漿內亦可出現(xiàn)不甚規(guī)則的紅染玻璃樣物質。電鏡下,這種物質由密集的細絲構成,據認為可能是細胞骨架中含角蛋白成分改變的結果,并被稱為Mallory小體。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4醫(yī)師二試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高頻考點
    報考指南
    模擬試卷
    復習經驗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