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6日 16:00-18:00
詳情1月9日 16:00-18:00
詳情臨床治療常需連續(xù)給藥以維持有效血藥濃度。在一級動力學藥物中,開始恒速給藥時藥物吸收快于藥物消除,體內藥物蓄積。按 計算約需5個t1/2達到血藥穩(wěn)態(tài)濃度(Css),此時給藥速度(RA)與消除速度(RE)相等。
(τ為給藥間隔時間)可見Css隨給藥速度(RA=Dm/τ)快慢而升降,到達Css時間不因給藥速度加快而提前,它取決于藥物的ke或t1/2.據(jù)此,可以用藥物的keVd或Cl計算給藥速度以達到所需的有效藥物濃度。靜脈恒速滴注時血藥濃度可以平穩(wěn)地到達Css.分次給藥雖然平均血藥濃度上升與靜脈滴注相同,但實際上血藥濃度上下波動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分藥間隔時間越長波動越大,其峰值濃度 ,谷值濃度 Css-min=Css- maxe .如果實際Css過高或過低,可以按已達到的Css與需要達到的Css比值調整給藥速度,即Css(已達到的)/Css(需要的)=RA(現(xiàn)用的)/RA(將調整的)
但從調整劑量時開始需再經(jīng)過5個t1/2方能達到需要的Css.
在病情危重需要立即達到有效血藥濃度時,可于開始給藥時采用負荷劑量(loading dose,D1),因為
Ass就是負荷劑量??蓪⒌谝粋€t1/2內靜脈滴注量的1.44倍在靜脈滴注開始時推注入靜脈即可立即達到并維持Css.在分次恒速給藥達到Css時,體內Ass是維持劑量(maintenance dose, Dm)與體內上一劑量殘留藥物的和,即
當給藥間隔時間τ=t1/2時,即每隔一個t1/2給藥一次時采用首劑加倍劑量的D1可使血藥濃度迅速達到Css.
理想的給藥方案應該是使CSS- max略小于最小中毒血漿濃度(MTC)而CSS-min略大于最小有效血漿濃度(MEC),即血藥濃度波動于MTC與MEC之間治療窗,這一Dm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Dm=(MTC - MEC)Vd
負荷劑量計算法與上同,即D1=ASS=1.44t1/2 RA=1.44t1/2 Dm/τ,τ為給藥間隔時間。τ可按一級消除動力學公式推算得
因此可以根據(jù)藥物的MTC及MEC利用這些公式計算出D1,Dm及τ。注意此時τ≠t1/2,D1≠2Dm(圖3-9)。
在零級動力學藥物中,體內藥量超過機體最大消除能力。如果連續(xù)恒速給藥,RA>RE,體內藥量蓄積,血藥濃度將無限增高。停藥后消除時間也較長,超過5個t1/2.因為t1/2=0.5C0/K,達到C0越高t1/2越長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臨床用藥可根據(jù)藥動學參數(shù)如Vd、Cl、ke、t1/2及AUC等按以上各公式計算劑量及設計給藥方案以達到并維持有效血藥濃度。除了少數(shù)t1/2特長或特短的藥物,或零級動力學藥物外,一般可采用每一個半衰期給于半個有效量(half dose at half life interval)并將首次劑量加倍是有效、安全、快速的給藥方法。
有些藥在體內轉化為活性產(chǎn)物則需注意此活性產(chǎn)物的藥動學,如果活性產(chǎn)物的消除是藥物消除的限速步驟的話,則應按該產(chǎn)物的藥動學參數(shù)計算劑量及設計給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