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顱腦外傷臨床研究若干進展

2008-10-17 16:23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時間>> 考試公告>> 各地動態(tài)>>
重大變動>> 摸底測試>> 資料0元領>>

  顱腦外傷病情變化,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近年來,隨著相關學科的發(fā)展和認識水平的提高,醫(yī)學界對顱腦外傷病人的治療和監(jiān)護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現就其臨床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一、顱腦外傷后繼發(fā)性腦損害

  大量實驗和臨床研究證實,外傷造成的腦損害并不僅僅是在傷后瞬間完成的,傷后幾小時到幾天內逐漸發(fā)展演化形成的繼發(fā)性腦缺血,才是外傷后腦損害的主要病理過程。這種外傷后腦繼發(fā)性缺血性損害分為兩類:一是腦局部微循環(huán)障礙性缺血;二是系統(tǒng)供血不足性全腦缺血。前者主要局限于挫傷灶及其鄰近區(qū)域,其血流動力學特征為血流阻力增加,血流量下降,多發(fā)生于傷后24h內,此時應注意維持收縮壓在90mmHg(1mmHg=0.133kPa)以上,并保證充分供氧;后者最常見的原因是顱內壓增高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一般發(fā)生于傷后1~3d,此時腦灌注壓(CPP)顯著降低,腦水腫加重。

  臨床上CPP可視為平均動脈壓(mSAP)與顱內壓(ICP)之差,其正常值為70~100mmHg,腦血流(CBF)是CPP與腦血管阻力(CVR)之比,其正常值為50ml/100g腦組織*min.當CPP在40~160mmHg間波動時,腦阻力血管將通過反射性舒縮來調節(jié)CVR,以維持CBF的相對恒定。

  一般認為CBF在20ml/100g腦組織*min以下即為腦缺血。重型顱腦損傷時,腦血管自動調節(jié)機制和血腦屏障(BBB)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壞,此時CBF直接受到CPP的影響,CPP下降則CBF也不足。但CPP過高,又可能因增高毛細血管內靜水壓而加重血管源性腦水腫,這種矛盾給治療帶來了一定困難。Rosner等采用擴容、升壓和腦室引流等綜合措施維持CPP在70mmHg以上來治療158例重型顱腦損傷,其中GCS為3分的患者病死率為52%,GCS為7分的患者病死率為12%,總病死率為29%.存活的患者中80%生存質量滿意,僅2%呈植物生存,明顯優(yōu)于以往報告的結果。

  長時間缺血缺氧,勢必導致氧自由基劇增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作用減弱,并由此引發(fā)一系列病理性脂質過氧化反應,這是導致創(chuàng)傷性腦水腫發(fā)生發(fā)展的另一重要因素。自由基清除劑如大劑量維生素C能有效清除自由基,逆轉細胞膜脂質過氧化反應,減輕腦水腫。

  二、顱內壓(ICP)監(jiān)護

  顱內壓增高的直接危害是腦灌注壓減低,腦疝形成,繼而造成腦干及全腦缺血,最后患者因腦功能衰竭死亡。Marmarou1991年報道大宗重型顱腦外傷病例ICP監(jiān)測結果,主張ICP超過20mmHg時,應積極降低顱內壓,否則病人預后極差。

  持續(xù)ICP監(jiān)護對于救治顱腦外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Ghajar對34例GCS>7分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給予持續(xù)24h以上的ICP監(jiān)護和腦室引流,病死率為12%.另外15例類似患者未給予ICP監(jiān)護和腦室引流,病死率為53%.

  概括起來,ICP監(jiān)護的優(yōu)點包括:①有助于鑒別腦干損傷是原發(fā)性還是繼發(fā)性,并協助早期判斷顱內有無繼發(fā)性出血;②利于為決策其他綜合治療提供客觀依據;③可作為判斷病情預后的重要指標之一;④植入腦室的導管尚可引流腦脊液以降低顱內壓;⑤是腦灌注壓監(jiān)測的基礎。

  三、甘露醇和糖皮質激素的應用

  甘露醇對顱高壓有肯定的治療作用,其降顱壓機制,除高滲性脫水外,還與一過性擴充血容量、降低血液粘滯度、增加腦血流量等有關。使用甘露醇時應維持有效循環(huán)血量正常,否則易引起血壓驟然劇降。另外還須保持血漿滲透壓在320mOsm以下,并注意補鉀和保護腎功能,避免過量應用致水電解質紊亂和高滲高血糖非酮性昏迷。

  糖皮質激素曾廣泛應用于顱腦外傷的治療,據稱它可以增強患者對創(chuàng)傷的適應能力,恢復BBB的結構和功能,減少血管通透性,并在保護神經細胞和恢復腦功能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部分學者認為糖皮質激素可以使重型顱腦損傷的病死率下降,且大劑量沖擊療法效果更優(yōu)。但晚近研究表明即使大劑量常規(guī)應用糖皮質激素,也不能改善病人的預后。而且大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可以使消化道出血和高血糖的發(fā)生率明顯增加。有鑒于此,美國神經外科學會已建議在腦外傷的治療中不再使用糖皮質激素。

  四、亞低溫治療

  近十余年來,大量研究表明,亞低溫治療不但能有效減輕創(chuàng)傷后腦損害反應,而且能促進神經功能恢復。Shiozaki等從137例顱腦外傷中篩選出62例應用亞低溫治療以控制顱高壓,篩選標準為:①經限制液體攝入量、過度換氣和大劑量巴比妥治療后顱內壓仍持續(xù)高于20mmHg;②顱內壓低于平均動脈壓;③入院時GCS≤8分。亞低溫治療是通過冰毯使病人體表冷卻而實現,并保持側腦室內溫度在33.5℃~34.5℃之間,持續(xù)2d后停止。結果表明病人的ICP在20~40mmHg之間時,亞低溫治療結合傳統(tǒng)療法能有效控制顱高壓,顯著降低病人的病死率,而彌漫性腦腫脹病人不適合亞低溫治療。

  Metz采用冰毯機體表降溫加肌松劑方法,使10例GCS<7分的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體溫降至32.5℃~33℃,持續(xù)23~26h.結果10例中,7例恢復正常工作,1例重殘,2例死亡。研究還發(fā)現亞低溫能顯著降低顱內壓,從治療前平均24mmHg下降至14mmHg,而且在復溫階段顱內壓沒有反跳現象。但作者發(fā)現亞低溫治療過程中會發(fā)生胰酶活性增高和血小板減少。

  結合有關文獻,亞低溫對腦損傷保護作用的可能機理包括:①降低腦能量代謝,減少腦組織乳酸堆積;②保護血腦屏障,減輕腦水腫及降低顱內壓;③抑制興奮性氨基酸、自由基及一氧化氮等有害物質的釋放,減少對腦組織的損害;④減少腦細胞蛋白破壞,促進神經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恢復;⑤減少Ca2+內流,調節(jié)調鈣蛋白Ⅱ激酶活性。

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公眾號

折疊
您有一次專屬抽獎機會
可優(yōu)惠~
領取
優(yōu)惠
注:具體優(yōu)惠金額根據商品價格進行計算
恭喜您獲得張優(yōu)惠券!
去選課
已存入賬戶 可在【我的優(yōu)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