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濕性淹溺-兒科主治醫(yī)師考試輔導:
人淹沒于水中,首先本能地引起反應性屏氣,避免水進入呼吸道。但由于缺氧,不能堅持屏氣而被迫深呼吸,從而使大量水進入呼吸道和肺泡,阻滯氣體交換,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內的水迅速經肺泡吸收到血液循環(huán)。由于淹溺的水所含的成分不同,引起的病變也有差異。
(1)淡水淹溺江、河、湖、池中的水一般屬于低滲,統(tǒng)稱淡水。水進入呼吸道后影響通氣和氣體交換;水損傷氣管、支氣管和肺泡壁的上皮細胞,并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引起肺泡塌陷,進一步阻滯氣體交換,造成全身嚴重缺氧;淡水進人血液循環(huán),稀釋血液,引起低鈉、低氯和低蛋白血癥;血中的紅細胞在低滲血漿中破碎,引起血管內溶血,導致高鉀血癥,導致心室顫動而致心臟停搏;溶血后過量的游離血紅蛋白堵塞腎小管,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
(2)海水淹溺海水含3.5%氯化鈉及大量鈣鹽和鎂鹽。海水對呼吸道和肺泡有化學性刺激作用。肺泡上皮細胞和肺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受海水損傷后,大量蛋白質及水分向肺間質和肺泡腔內滲出,引起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腫;高鈣血癥可導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臟停搏;高鎂血癥可抑制中樞和周圍神經,導致橫紋肌無力、擴張血管和降低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