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庫軟件:熱賣中
題庫設計緊扣考試大綱、考試教材、考試科目。符合考試題型與考試科目,考試資料豐富,免費試用。
經(jīng)絡:是經(jīng)脈和絡脈的總稱,是指人體運行氣血,聯(lián)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徑路。經(jīng),路徑,為直行的主干。絡,網(wǎng)絡,為經(jīng)脈所分出的小支。經(jīng)絡縱橫交錯遍布于全身?!鹅`樞 海論》記載“夫十二經(jīng)脈者,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頭部:手足陽明循行于面額、手足少陽循行于頭側、手足太陽循行于面頰、頭頂及頭后。
軀干:手三陽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陰從腋下走出、足三陰循行于腹面部、足三陽行于中、陽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陽行走于后背、少陽行走于側面。
胸部:距正中線:腎經(jīng);2寸,胃經(jīng);4寸,脾經(jīng);6寸。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腹部:腎經(jīng)0、5 寸,胃經(jīng),2寸。
背部:足太陽膀胱經(jīng)距正中督脈線1、5寸,3寸。
1頭面部 手足三陽皆上頭“頭為諸陽之會”;手足陽明經(jīng)前額面部;手足少陽經(jīng)側頭;手太陽經(jīng)頰部;足太陽經(jīng)前額后頭。
2軀干部 手足三陰經(jīng)和足陽明經(jīng)胸腹,從內到外依次為:足少陰腎、足陽明胃、足太陰脾經(jīng);手三陽經(jīng)肩背;足太陽經(jīng)腰背;足少陽經(jīng)側胸側腹。
3 上肢部 手三陰上肢內側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陽上肢外側前大中三后小。
4 下肢部 足三陽下肢內側前胃中膽后膀;足三陰下肢內側
循行走向:手三陰經(jīng)從胸走手,手三陽經(jīng)從手走頭,足三陽經(jīng)從頭走足,足三陰經(jīng)從足走(胸)。相互表里的陰經(jīng)與陽經(jīng)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陽經(jīng)在頭面部交接、相互銜的陰經(jīng)與陰經(jīng)在胸部交接。
正經(jīng)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藏正經(jīng)走向:手陰臟走手;手陽手走頭;足陽頭走足;足陰足走胸腹一源三歧:任,督,沖脈皆起于胞中,同出于會陰,任脈行于前正中線,督脈起于后正中線,沖脈并行于腎經(jīng)。任脈,腹胸頦下正中,總任六陰經(jīng),調節(jié)全身陰經(jīng)經(jīng)氣,陰脈之海。督脈,腰背頭面正中,總督六陽經(jīng),調節(jié)全身陽經(jīng)經(jīng)氣,陽脈之海。
任督二脈主治的異同:督脈主治神志病、熱病和腰骶、背、頭項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疾?。蝗蚊}主治腹、胸、頸、頭面的局部和相應的內臟器官疾病,少數(shù)腧穴有強壯作用或可治療神志?。粌烧叨伎芍委熋谀蛏诚到y(tǒng)病癥以及神志病,而任脈沒有督脈治療巔頂痛的作用沖脈,與足少陰經(jīng)相并上行,環(huán)繞口唇,且與任督足陽明等有聯(lián)系,涵蓄十二經(jīng)氣血,十二經(jīng)之海,血海。
十四經(jīng):奇經(jīng)八脈中的任脈和督脈,各有其所屬腧穴,故與十二經(jīng)相提并論合稱。
十五絡脈:是十二經(jīng)脈和任督二脈各自別出一絡加脾之大絡共十五條稱——(加強表里兩經(jīng)的聯(lián)系)
《十五絡穴歌》
手三陰經(jīng)列內通,手三陽經(jīng)偏外支;足三陰經(jīng)公蠡大,足三陽經(jīng)豐光飛。任督二脈鳩尾長,脾之大絡在大包。
十二經(jīng)別作用:加強十二經(jīng)脈內外聯(lián)系。
六合: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jīng)別會合成六組,陽經(jīng)經(jīng)別合于本經(jīng)經(jīng)脈,陰經(jīng)經(jīng)別合于其相表里陽經(jīng)經(jīng)脈。
標本:主要指經(jīng)脈腧穴分布的上下對應關系。
根結:指經(jīng)氣的所起與所歸。
氣街:是經(jīng)氣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
四海:即髓海、血海、氣海、水谷之海的總稱(腦、沖脈、膻中、胃)。髓海、腦;氣海、膻中;水谷之海、胃;十二經(jīng)之海、沖脈;
經(jīng)絡生理功能:聯(lián)絡臟腑溝通肢竅,運行氣血濡養(yǎng)全身,抵抗外邪保衛(wèi)機體。
經(jīng)絡的病理變化:傳注病邪,反映病候。
經(jīng)穴學說的臨床應用:按經(jīng)選穴,分經(jīng)辨證。
與肺相連的經(jīng)脈:肺、大腸、肝、腎 手太陰肺經(jīng)屬肺,手陽明大腸經(jīng)絡肺,手少陰心經(jīng)復從心系卻上肺,足少陰腎經(jīng)直者入肺中,足厥陰肝經(jīng)上注肺,手太陰肺與手陽明大腸經(jīng)別也經(jīng)過肺。
與牙相連的經(jīng)脈:大腸,胃與心相連的經(jīng)脈:心、小腸、脾、腎 手少陰心經(jīng)起于心中出屬心系,手太陽小腸經(jīng)絡心,足少陰腎經(jīng)絡心,足太陰脾經(jīng)注心中。
通過(月耑)的經(jīng)脈: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下貫(月耑)內,足太陰脾經(jīng)上(月耑)內,足少陰腎經(jīng)以上(月耑)內。
與鼻相連的經(jīng)脈:胃、小腸、大腸 手陽明大腸經(jīng)上挾鼻孔,手太陽小腸經(jīng)抵鼻,足陽明胃經(jīng)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
與喉嚨相連的經(jīng)脈:肝、膽、脾、胃、腎 手太陰脾經(jīng)挾咽,足少陽膽經(jīng),足少陰腎經(jīng)循喉嚨,足陽明胃經(jīng)循喉嚨,足厥陰肝經(jīng)循喉嚨之后上入頏顙。
與咽喉相連的經(jīng)脈:心、小腸、脾 手太陰脾經(jīng)挾咽,手太陽小腸經(jīng)循咽,手少陰心經(jīng)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
與舌相連的經(jīng)脈:脾、腎 足太陰脾經(jīng)連舌本散舌下,足少陰腎經(jīng)挾舌本。
與目內眥相連的經(jīng)脈:手足太陽小腸、膀胱 手太陽小腸經(jīng)至目內眥,足太陽膀胱經(jīng)起于目內眥。
與耳相連的經(jīng)脈:(除手陽明之外的陽經(jīng)都是) 手太陽小腸經(jīng)卻入耳部,手少陽三焦經(jīng)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足陽明胃經(jīng)循頰車上耳前,手少陽膽經(jīng)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足太陽膀胱經(jīng)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
與巔頂相連的經(jīng)脈:足太陽膀胱經(jīng)交巔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者出巔入絡腦,足厥陰肝經(jīng)與督脈會與巔,督脈上巔。直上頭頂?shù)挠校喊螂捉?jīng),肝經(jīng),督脈與胃相連的經(jīng)脈:肝、肺、脾、胃、小腸 手太陰肺經(jīng)還循胃口,手太陽小腸經(jīng)抵胃,足太陰脾經(jīng)屬脾絡胃,足厥陰肝經(jīng)挾胃屬肝絡膽,手陽明胃經(jīng)屬胃絡脾。
與陰器相連的經(jīng)脈:足厥陰肝經(jīng)過陰器,任脈起于中極之下,督脈起于中極之輸。
與肝相連的經(jīng)脈:足厥陰肝經(jīng)挾胃屬肝絡膽,足少陰腎經(jīng)上貫肝膈,足少陽膽經(jīng)絡肝。
腧穴又稱:節(jié),會,氣穴氣府,骨空等,俗稱穴位。
腧穴分類:十四經(jīng)穴,奇穴,阿是穴。
四總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內關,小腹三陰謀,痠痛阿氏穴,急救刺水溝。
十四經(jīng)穴:簡稱經(jīng)穴,是指歸屬于十二經(jīng)和任脈督脈循行線上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稱,固定的位置和歸經(jīng),有主治本經(jīng)病證的共同作用,是腧穴主要部分。
奇穴:又稱經(jīng)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稱,又有明確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經(jīng)系統(tǒng)的腧穴,主治范圍比較單純,多數(shù)對某些病證有特殊療效。
阿是穴:稱天應穴,不定穴,壓痛點,這類腧穴無固定名稱,無固定位置,而是以壓痛點或其他反應作為針灸施術部位,始見于孫思邈的《千金方》;來源于內經(jīng)的“以痛為腧”。
腧穴的治療作用:近治作用,遠治作用,特殊作用。針炙摘要手太陰肺經(jīng)11穴、 手厥陰心包經(jīng)9穴、 手少陰心經(jīng)9穴、手陽明大腸經(jīng)20穴、手少陽三焦經(jīng)23穴、 手太陽小腸經(jīng)19穴、足太陰脾經(jīng)21穴、 足厥陰肝經(jīng)14穴、 足少陰腎經(jīng)27穴、足陽明胃經(jīng)45穴、 足少陽膽經(jīng)44穴、 足太陽膀胱67穴。計309 穴。
特定穴:十四經(jīng)中有特殊治療作用,并以特定稱號概括的腧穴稱特定穴。
五輸原穴歌少商魚際與太淵,經(jīng)渠尺澤肺相聯(lián);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曲池大腸牽;
厲兌內庭陷谷胃,沖陽解溪三里連;隱白大都足太陰,太白商丘并陰陵;
少沖少府屬于心,神門靈道少海尋;少澤前谷后溪腕,陽谷小海小腸經(jīng);
至陰通谷束京骨,昆侖委中膀胱焉;涌泉然骨與太溪,復溜陰谷腎經(jīng)傳;
中沖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曲澤連;關沖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言;
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屬于肝。
原穴絡穴表:
手太陰肺經(jīng)太淵列缺,手厥陰心包經(jīng)大陵內關,手少陰心經(jīng)神門通里,足太陰脾經(jīng)太白公孫,足厥陰肝經(jīng)太沖蠡溝,足少陰腎經(jīng)太溪大鐘,手陽明大腸經(jīng)合谷偏歷,手少陽三焦經(jīng)陽池外關,手太陽小腸經(jīng)腕骨支正,足陽明胃經(jīng)沖陽豐隆,足少陽膽經(jīng)丘墟光明,足太陽膀胱經(jīng)京骨飛揚。
十二原穴歌肺淵包陵心神門,大腸合谷焦陽池,小腸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陰三原太,胃原沖陽膽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俞募穴表(先俞后募):
臟:肺肺俞中府,心包厥陰俞膻中,心心俞巨闕,肝肝俞期門,脾脾俞章門,腎腎俞京門。
腑:胃胃俞中脘,膽膽俞日月,膀胱膀胱俞中極,大腸大腸俞天樞,三焦三焦俞石門,小腸小腸俞關元。
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陰四,心五肝九十膽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腎俞卻與命門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腸十六小十八,膀胱俞與十九平。
肺三、心五、肝九、膽十、脾十一、胃十二胸椎脊突下平,三焦、腎、氣海、大腸、關元俞腰椎脊突下平,小腸、膀胱俞平第一、二骶后孔。
十二募穴歌天樞大腸中府肺,關元小腸巨闕心,中極膀胱京門腎,日月膽肝期門尋,脾募章門胃中脘,氣化三焦石門針,心包募穴何處?。啃厍半幸挏\深。
八脈交會穴:四肢部有八個腧穴通于奇經(jīng)八脈,稱——。(公孫——內關;足臨泣——外關;申脈——后溪;照海——列缺)。
八脈交會穴表:公孫通沖脈,內關通陰維脈合于心、胸、胃;后溪通督脈,申脈通陽蹺脈合于目內眥、頸項、耳、肩;足臨泣通帶脈,外關通陽維脈合于目銳眥、耳后、頰、頸、肩;列缺通任脈,照海通陰蹺脈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八脈交會八穴歌:
八脈交會穴歌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后溪督脈銳眥頸、申脈陽蹺絡亦通、臨泣膽經(jīng)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列缺任脈連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八會穴表:臟會章門,腑會中脘,氣會膻中,血會膈俞,筋會陽陵泉,脈會太淵,骨會大杼,髓會絕骨。
八會穴歌腑會中脘臟章門,髓會絕骨筋陽陵,血會膈俞骨大杼,脈太淵氣膻中存。
郗穴:經(jīng)脈氣血深聚之處的腧穴16;大多肘膝關節(jié)下;(本經(jīng)臟腑頑固性急性疾患);陰經(jīng)郗穴治療血癥,陽經(jīng)郗穴治療痛癥。
十六郄穴表:手太陰肺經(jīng)孔最,手厥陰心包經(jīng)郄門,手少陰心經(jīng)陰郄,手陽明大腸經(jīng)溫溜,手少陽三焦經(jīng)會宗,手太陽小腸經(jīng)養(yǎng)老,足太陰脾經(jīng)地機,足厥陰肝經(jīng)中都,足少陰腎經(jīng)水泉,足陽明胃經(jīng)梁丘,足少陽膽經(jīng)外丘,足太陽膀胱經(jīng)金門,陰維脈筑賓,陽維脈陽交,陰蹺脈交信,陽蹺脈跗陽。
十六郄穴歌郄義即孔隙,本屬氣血集。肺向孔最取,大腸溫溜別;
胃經(jīng)是梁丘,脾屬地機穴;心則取陰郄,小腸養(yǎng)老列;
膀胱金門守,腎向水泉施;心包郄門刺,三焦會宗持;
膽郄在外丘,肝經(jīng)中都是;陽蹺跗陽走,陰蹺交信期;
陽維陽交穴,陰維筑賓知。
下合穴:六腑在下肢足三陽經(jīng)的合穴(是腑不是經(jīng));小腸下巨虛,三焦委陽,大腸上巨虛,膀胱委中,膽陽陵泉,胃足三里。
下合穴歌胃經(jīng)下合三里鄉(xiāng),上下巨虛大小腸,膀胱當合委中穴,三焦下合屬委陽,膽經(jīng)之合陽陵泉,腑病用之效必彰。
十二井穴治療特點:十二井穴主心下滿,常用針刺放血用以開竅醒神清熱作用。
少商:手太陰肺經(jīng)神志病、發(fā)熱病、局部麻木、咽喉腫痛、扁桃體炎。
商陽:手陽明大腸經(jīng)⒈神志?、惭屎砟[痛(內熱)。
厲兌:足陽明胃經(jīng)神志病、熱病。
隱白:足太陰脾經(jīng)止血:便血、衄血、崩漏、月經(jīng)過多;神志病。
少沖:手少陰心經(jīng)神志病。
少澤:手太陽小腸經(jīng)⒈神志病、熱?、采偃橐约?a href="http://cddzsc.cn/jibing/rufangzhangtong/" target="_blank" title="乳房脹痛" class="hotLink" >乳房脹痛。
至陰:足太陽膀胱經(jīng)糾正胎位,治療胎位不正。
涌泉:足少陰腎經(jīng)⒈最痛的穴位,有很好的降壓作用⒉十二井穴中開竅醒神作用最強⒊上病取下。
中沖:手厥陰心包經(jīng)神志病、熱病。
關沖:手少陽三焦經(jīng)頭痛、目赤、耳聾、喉痹、熱病、昏厥、舌強不語、痄腮。
足竅陰:足少陽膽經(jīng)神志病、熱病。
大敦:足厥陰肝經(jīng)⒈開竅醒神⒉善于治療疝氣。
腧穴定位方法:
1體表解剖標志定位法2“骨度”折量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4簡便取穴法。
體表解剖標志定位法:是以人體解剖學的各種體表標志為依據(jù)來確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俗稱自然標志定位法。體表解剖標志定位法分類:固定的標志,活動的標志。固定的標志:指各部位由骨節(jié)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五官輪廓、發(fā)跡、指(趾)甲、乳頭、肚臍等。
12寸:前發(fā)跡正中至后發(fā)跡正中,腋窩頂點至第11肋游離端(章門),肘橫紋(平肘尖)至腕掌(背)側橫紋。
9寸:前兩額發(fā)角(頭維)之間,耳后兩乳突(完骨)之間,胸骨上窩(天突)至胸劍聯(lián)合中點(岐骨),腋前、后紋頭至肘橫紋(平肘尖)。
一夫法:令患者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并攏,以中指中節(jié)橫紋為標準,其四指的寬度作為3寸。
臍相平的腧穴:肓俞,帶脈,天樞,大橫,腰陽關,大腸俞,腰眼,第16椎的華佗、夾脊穴。
膻中相平的腧穴:神封,天池,乳中,?。
瞳孔之下的腧穴:承泣,四白,巨廖(骨),地倉。
肘橫紋附近6穴:①小海②天井③曲池④尺澤⑤曲澤⑥少海。
腕橫紋附近6穴:①陽谷②陽池③陽溪④太淵⑤大陵⑥神門與腦連:督脈,膀胱耳前穴位3個:聽宮,聽會,耳門
肩三針:肩中,肩髃,肩髎四關穴:合谷,太沖七星臺:肩貞,臑俞,天宗,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四天穴:天窗,天容,天牖,天鼎四彎穴:曲澤,委中三小膽:耳門,聽宮,聽會治療中風后遺癥:天柱,完骨,風池治療面神經(jīng)麻痹:翳風,完骨,風池孕婦禁穴:除小腹部諸穴還有三陰交,合谷,次髎,中極三合穴: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前發(fā)跡上0.5寸6穴:神庭,眉沖,頭臨泣,曲差,本神,頭維任脈上特定穴:(木)中極膀胱募穴,關元小腸募穴,氣海肓之原穴,石門三焦募穴,中脘胃募穴八會穴之腑會,巨闕心募穴,膻中心包募穴八會穴之氣會,鳩尾絡穴膏之原穴。
提插捻轉的補瀉:
1捻轉:補,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時間短、大指向前、食指向后;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時間長、大指向后、食指向前。
2提插:補,先淺后深、重插輕提、幅度小、頻率慢、時間短、以下插為主;瀉,先深后淺、輕插重提、幅度大、頻率快、時間長、以上提為主。
雙手進針的種類:指切進針法,挾持進針法,提捏進針法,舒張進針法。
暈針表現(xiàn)及定義:是指在針刺過程中患者發(fā)生的暈厥現(xiàn)象;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慌氣短、惡心欲吐、精神萎倦、四肢厥冷。
拔罐方法幾種:火罐法(閃火法、投火法、貼棉法、架火法、滴酒法),水罐法,抽氣罐法灸法幾類:直接灸、間接灸。
瘢痕灸定義:又稱化膿灸,施灸前先在施術部位上涂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溶液,增加黏附性和刺激作用,后放置艾炷,從上端點燃,燒近皮膚時患者有疼痛感,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減輕疼痛三棱針又稱鋒針;刺法4種點刺法、散刺法、刺絡法、挑刺法;
豹紋刺:(散刺法)是對病變局部周圍進行點刺的一種方法隔蒜灸作用(不治嘔):治療肺結核、腹中積塊及未潰瘡瘍等太乙神針,雷火神針屬實按灸行針:又名運針,是指將針刺入腧穴后為使之得氣,調節(jié)針感和進行補瀉而施行的各種針刺手法。
得氣:是指將針刺入腧穴后所產(chǎn)生的經(jīng)氣感應,又名針感。
侯氣:將針留置于所刺腧穴之內,安靜地較長時間的留針,也可間歇的運針,施以提插、捻轉等催氣手法,直待氣之所至之謂。
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轉法;
輔助手法:循法、彈柄法、刮柄法、搖柄法、挫柄法、震顫法。
中藥學橫向總結o 要藥o 辛溫解表、宣肺利尿之要藥:麻黃o 鼻淵頭痛之要藥:辛夷o 治寒飲伏肺之要藥:細辛
新生兒疾?。?
1、胎怯:指新生兒體重低下,身材矮小,骯臟形氣均未充實的一種病證,又名胎弱。
機理:化源未充,濡養(yǎng)不足,腎脾兩虛。 治療:以補腎培元為主。
腎精薄弱-益精充髓,補腎溫陽-補腎地黃丸; 脾腎兩虛-健脾益腎,溫運脾陽-保元湯;
2、硬腫癥:是新生兒時期特有的一種嚴重疾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局部甚至全身皮膚和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腫,常伴有體溫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綜合征。
病機:病變骯臟在脾腎,陽氣虛衰,寒凝血澀。 治療:溫陽散寒,活血化瘀。、
寒凝血澀-溫經(jīng)散寒,活血通經(jīng)-當歸四逆湯; 陽氣虛衰-益氣溫陽,通經(jīng)活血-參附湯;
3、胎黃:
常證:濕熱郁蒸-清熱利濕-茵陳蒿湯; 寒濕阻滯-溫中化濕-茵陳理中湯; 氣滯血瘀-化瘀消積-血府逐瘀湯。
變證:胎黃動風-平肝息風,利濕退黃-羚角鉤藤湯; 胎黃虛脫-大補元氣,溫陽固脫-參附湯合生脈散。
4、臍部疾患:
臍濕-收斂固澀-龍骨散; 臍瘡-清熱解毒,佐以外治-犀角消毒飲;臍血-胎熱內盛者用茜根散;氣不攝血用歸脾湯
臍突-壓臍法外治
肺系疾?。?
5、感冒:
主癥:風寒感冒-辛溫解表-荊防敗毒散; 風熱感冒-辛涼解表-銀翹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飲;
時邪感冒-清熱解毒-銀翹散合普濟消毒飲;
兼證:夾痰-辛溫解表,宣肺化痰;辛涼解表,清肺化痰-在疏風解表的基礎上,風寒夾痰證加三拗湯、二陳湯;風熱夾痰加桑菊飲; 夾滯-解表兼以消食導滯-在疏風解表基礎上,加保和丸; 夾驚-解表以清熱鎮(zhèn)驚-疏風解表加鎮(zhèn)驚丸
6、咳嗽: 部位在肺,常涉及脾,機制為肺失宣肅
外感:風寒咳嗽-疏風散寒,宣肺止咳-金沸草散; 風熱咳嗽-疏風解熱,宣肺止咳-桑菊飲;
內傷:痰熱咳嗽-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湯;痰濕咳嗽-燥濕化痰止咳-三拗湯合二陳湯;
氣虛咳嗽-健脾補肺,益氣化痰-六君子湯;陰虛咳嗽-養(yǎng)陰潤肺,兼清余熱-沙參麥冬湯;
7、肺炎喘嗽:臨床以發(fā)熱 咳嗽 痰壅 氣急 鼻煽為主要癥狀,重者可見張口抬肩 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口唇青紫等癥。
首見于謝玉瓊的《麻科活人全書》;病機:邪熱閉肺,“熱 咳 痰 喘”是肺炎喘嗽的典型癥狀。治則:開肺化痰,止咳平喘
常證:風寒閉肺-辛溫宣肺,化痰止咳-華蓋散; 風熱閉肺-辛涼宣肺,清熱化痰-銀翹散合麻杏石甘湯;
痰熱閉肺-清熱滌痰,開肺定喘-五虎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以發(fā)熱 咳嗽 痰壅 氣急 鼻煽為特征。
毒熱閉肺-清熱解毒,瀉肺開閉-黃連解毒湯合三拗湯-涕淚全無,鼻孔干燥如煙煤等。
陰虛肺熱-養(yǎng)陰清肺,潤肺止咳-沙參麥冬湯;肺脾氣虛-補肺健脾,益氣化痰-人參五味子湯;
變證:心陽虛衰-溫補心陽,救逆固脫-參附龍牡救逆湯-氣陽虛衰可用獨參湯或參附湯少量頻服救急,若氣陰兩竭可用生脈注射液靜滴; 邪陷厥陰-平肝息風,清心開竅-羚角鉤藤湯合牛黃清心丸
8、哮喘:《丹溪心法。喘論》首先命名為哮喘。
發(fā)作期:寒性哮喘-溫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龍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若外寒不甚,表證不著者,用射干麻黃湯。
熱性哮喘-清肺滌痰,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湯合蘇葶丸,若表證不著,喘息咳嗽,痰鳴,痰色微黃用定喘湯。
外寒內熱-解表清里,定喘止咳-大青龍湯; 肺實腎虛-瀉肺補腎,標本兼顧-偏于上盛用蘇子降氣湯,
偏于下虛用都氣丸合射干麻黃湯
緩解期:肺脾氣虛-健脾益氣,補肺固表-人參五味子湯合玉屏風散;脾腎陽虛-健脾溫腎,固攝納氣-金黃色匱腎氣丸
肺腎陰虛-養(yǎng)陰清熱,補益肺腎-麥味地黃丸
9、反復呼吸道感染:
0-2歲,每年呼吸道感染10次以上,其中下呼吸道感染3次以上;3-5歲-8次-2次,6-12歲-7-2.
營衛(wèi)失和,邪毒留戀-扶正固表,調和營業(yè)員衛(wèi)-黃芪桂枝五物湯;肺脾兩虛,氣血不足-健脾益氣,補肺固表-玉屏風散
腎虛骨弱,精血失充-補腎壯骨,填陰溫陽-補腎地黃丸;
脾系疾病:
10、鵝口瘡:以口腔、舌上蔓生白屑為主要特征,因其狀如鵝口,故稱,因其色白如雪片,又名雪口??捎商醿忍N,口腔不潔,感受穢毒之邪所致,主要病位在心脾。現(xiàn)代研究系感染白色念珠球茵所致。
心脾積熱-清心瀉脾-清熱瀉脾散;虛火上炎-滋陰降火-知柏地黃丸;
11、口瘡:以齒齦、舌體、兩頰、上顎等處出現(xiàn)黃白色潰瘍,疼痛流涎,或伴發(fā)熱為特征。若滿口糜爛,色紅作痛者,稱為口糜,潰瘍只發(fā)生在口唇兩側,稱為燕口瘡。 2-4歲多見。 以外感風熱乖脾、心脾積熱上熏、陰虛虛火上浮多見,病位在心脾胃腎。
風熱乘脾-疏風散火,清熱解毒-銀翹散;心火上炎-清心涼血,瀉火解毒-瀉心導赤散;虛火上浮-滋陰降火,引火歸原
12、嘔吐: 火丁療法-尤適用于嬰兒吐乳
乳食積滯-消乳消食,和胃降逆-傷乳用消乳丸,傷食用保和丸;胃熱氣逆-清熱瀉火,和胃降逆-黃連溫膽湯;
脾胃虛寒-溫中散寒,和胃降逆-丁萸理中湯;肝氣犯胃-疏肝理氣,和胃降逆-解肝煎,肝火犯胃致吐用左金丸合四逆散
13、腹痛:
腹部中寒-溫中散寒,理氣止痛-養(yǎng)臟湯; 乳食積滯-消食導滯,行氣止痛-香砂平胃散;
胃腸結熱-通腑泄熱,行氣止痛-大承氣湯;脾胃虛寒-溫中理脾,緩急止痛-小建中湯合理中丸;
氣滯血瘀-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少腹逐瘀湯。
14、泄瀉: 2歲以下發(fā)病率高。 運脾化濕為基本原則。
常證:濕熱證-清腸解熱,化濕止瀉-葛根黃芩黃連湯;風寒瀉-疏風散寒,化濕和中-藿香正氣散;
傷食瀉-運脾和胃消食化滯-保和丸;脾虛瀉-健脾益氣助運止瀉;脾腎陽虛瀉-溫補脾腎固澀止瀉-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
變證:氣陰兩傷-健脾益氣,酸甘斂陰-人參烏梅湯;陰竭陽脫-挽陰回陽,救逆固脫-生脈散合參附龍牡救逆湯;
15、厭食:1-6歲多見,以喂養(yǎng)不當引起者最為常見。
疰夏-為夏季季節(jié)性疾病,表現(xiàn)除食欲不振外,可見精神倦怠 大便不調 或有發(fā)熱等癥。
脾失健運-調和脾胃,運脾開胃-不換金正氣散;脾胃氣虛-健脾益氣,佐以助運-異功散;
脾胃陰虛-滋脾養(yǎng)胃,佐以助運-養(yǎng)胃增液湯;
16、積滯: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脹滿,噯氣酸腐,大使溏薄或秘結酸臭為征。“積為疳之母,有積不治,而成疳證。”
治則:消食化積,理氣行滯
乳食內積-消乳化食,和中導滯-乳積者用消乳丸,食積者用保和丸;脾虛夾積-健脾助運,消食化滯-健脾丸;
17、疳證:以形體消瘦,面色無華,毛發(fā)干枯,精神萎靡或煩躁,飲食異常為征。 多見無5歲以下。兒科四大要證之一。
基本病理改變:為脾胃受損,津液消亡。病位在脾胃,涉及五臟。
治則:健運脾胃為主。疳氣以和為主,疳積以消為主或消補兼施,干疳以補為要。
常證:疳氣-調脾健運-資生健脾丸; 疳積(腹大肢細是本癥主征)-消積理脾-肥兒丸; 干疳-補益氣血-八珍湯;
兼證:眼疳-養(yǎng)血柔肝,滋陰明目-石斛夜光丸;口疳-清心瀉火,滋陰生津-瀉心導赤散;
疳腫脹-健脾溫陽,利水消腫-防已黃芪湯合五苓散
18、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多見于嬰幼兒,以6個月-3歲最常見。
治則:補其不足,培其脾腎,化生氣血。
脾胃虛弱-健運脾胃,益氣養(yǎng)血-六君子湯;心脾兩虛-補脾養(yǎng)心,益氣生血-歸脾湯;
肝腎陰虛-滋養(yǎng)肝腎,益精生血-左歸丸;脾腎陽虛-溫補脾腎,益陰養(yǎng)血-右歸丸
心肝疾?。?
19、夜啼:寒、熱、驚為主因,寒則痛而啼,熱則煩而啼,驚則神不安而啼。
脾寒氣滯-溫脾散寒,行氣止痛-烏藥散合勻氣散;心經(jīng)積熱-清心導赤,瀉火安神-導赤散;
驚恐傷神-定驚安神,補氣養(yǎng)心-遠志丸
20、汗證: 汗證以虛為主,補虛是其基本治療原則。
肺衛(wèi)不固-益氣固表-玉屏風散合牡蠣散;營衛(wèi)失調-調和營衛(wèi)-黃芪桂枝五物湯(以汗出遍身而撫之不溫);
氣陰虧虛-益氣養(yǎng)陰-生脈散; 濕熱迫蒸-清熱瀉脾-瀉黃散(以汗出膚熱、汗?jié)n色黃為特點,同時見濕熱內蘊征)
21、病毒性心肌炎:
風熱犯心-清熱解毒,寧心復脈-銀翹散(1-3月);濕熱侵心-清熱化濕,寧心復脈-葛根黃芩黃連湯;
氣陰虧虛-益氣養(yǎng)陰,寧心復脈-炙甘草湯合生脈散(3-6月);心陽虛弱-溫振心陽,寧心復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痰瘀阻絡-豁痰化瘀,寧心通絡-瓜蔞薤白半夏湯合失笑散( )6月)。
22、注意力缺陷多動癥: 調和陰陽為治療原則。
肝腎陰虛-滋養(yǎng)肝腎,平肝潛陽-杞菊地黃丸;心脾兩虛-養(yǎng)心安神,健脾益氣-歸脾湯合甘麥大棗湯;
痰火內擾-清熱瀉火,化痰寧心-黃連溫膽湯。
23、多發(fā)性抽搐癥:以肢體抽掣及喉中發(fā)出怪聲或口出穢語為主要表現(xiàn)。 治則:平肝息風。
氣郁化火-清肝瀉火,息風鎮(zhèn)驚-清肝達郁湯;脾虛痰聚-健脾化痰,平肝息風-十味溫膽湯;
陰虛風動-滋陰潛陽,柔肝息風-大定風珠。
24、驚風:急重病證,臨床以抽搐、神昏為主癥狀。以1-5歲多見,“搐、搦、掣、顫、反、引、竄、視”古稱驚風八候。
慢驚風中若出現(xiàn)純陰無陽的危重證候,稱為慢脾風。
1)急驚風以痰 熱 驚 風四證俱備,臨床以高熱、抽風、神昏為主表現(xiàn),多由外感時邪、內蘊濕熱和暴受驚恐而引發(fā)。
風熱動風-疏風清熱,息風定驚-銀翹散;氣營兩燔-清氣涼營,息風開竅-清瘟敗毒飲;
邪陷心肝-清心開竅平肝息風-羚角鉤藤湯;濕熱疫毒-清熱化濕解毒息風-黃連解毒湯合白頭翁湯,嘔吐腹痛甚加玉樞丹
驚恐驚風-鎮(zhèn)驚安神,平肝息風-琥珀抱龍丸
2)慢驚風:治療大法:補虛治本
脾虛肝亢-溫中健脾,緩肝理脾-緩肝理脾湯;脾腎陽衰-溫補脾腎,回陽救逆-固真湯合逐寒蕩驚湯;
陰虛風動-育陰潛陽,滋腎養(yǎng)肝-大定風珠;
25、癲癇:
驚癇-鎮(zhèn)驚安神-鎮(zhèn)驚丸;痰癇-豁痰開竅-滌痰湯;風癇-息風止痙-定癇丸;瘀血癇-化瘀通竅-通竅活血湯;
脾虛痰盛-健脾化痰-六君子湯;脾腎兩虛-補益脾腎-河車八味丸
腎系疾?。?
26、急性腎小球腎炎:早在《素問。湯液醪醴論》有“開鬼門、潔凈府”,即發(fā)汗、利小便的記載。
急性期:
風水相搏-疏風宣肺,利水消腫-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苓散;濕熱內侵-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五味消毒飲合小薊飲子
邪陷心肝-平肝瀉火,清心利水-龍膽瀉肝湯合羚角鉤藤湯;水凌心肺-已椒藶黃丸合參附湯;
水毒內閉-通腑泄?jié)?,解毒利?溫膽湯合附子瀉心湯(尿少尿閉為其突出證候,伴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嗜睡或昏迷)。
恢復期:陰虛邪戀-滋陰補腎,兼清余熱-知柏地黃丸合二至丸;氣虛邪戀-健脾益氣,兼化濕濁-參苓白術散
27、腎病綜合癥:
本證:肺脾氣虛-益氣健脾,宣肺利水-防已黃芪湯合五苓散;
脾腎陽虛-溫腎健脾,化氣利水-偏腎陽虛用真武湯合黃芪桂枝五物湯,偏脾陽虛用實脾飲;
肝腎陰虛-滋陰補腎,平肝潛陽-知柏地黃丸;氣陰兩虛(脾腎陰虛)-益氣養(yǎng)陰,化濕清熱-六味地黃丸加黃芪;
標證:外感風邪-風寒,辛溫宣肺祛風;風熱,辛涼宣肺祛風-風寒,麻黃湯;風熱,銀翹散;伴水腫均可用五苓散
水濕-一般從主證治法,伴水臌、懸飲者用補氣健脾、逐水消腫-防已黃芪湯合已椒藶黃丸
濕熱-上焦,清熱解毒-五味消毒丹;中焦,清熱解毒-甘露消毒丹,化濁利濕;下焦,清熱利濕-八正散
血瘀-活血化瘀-桃紅四物湯; 濕濁-利濕降濁-濕膽湯。
28、尿頻:病位在腎與膀胱,病邪主要為濕熱。外因責之于濕熱,內因責之于脾腎虧虛。
濕熱下注-清熱利濕通利膀胱-八正散;脾腎氣虛-溫補脾腎升提固攝-縮泉丸;陰虛內熱-滋陰補腎清熱降火-知柏地黃丸
29、遺尿:指3周歲以上(多見于10歲以下)的小兒睡中小便自遺,醒后方覺的一種病證。以腎氣不足,膀胱虛寒為多見。
治則:溫補下元,固攝膀胱為主。
肺脾氣虛-補肺益脾,固澀膀胱-補中益氣湯合縮泉丸;腎氣不足-溫補腎陽,固澀膀胱-菟絲子散;
心腎失交-清心滋腎,安神固脬-交泰丸合導赤散;肝經(jīng)濕熱-清熱利濕,瀉肝止遺-龍膽瀉肝湯。
30、五遲、五軟: 治則:以補為其大法。病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調護失當。
肝腎虧損-補腎填髓,養(yǎng)肝強筋-加味六味地黃丸;心脾兩虛-健脾養(yǎng)心、補益氣血-調元散;
痰瘀阻滯-滌痰開竅,活血通絡-通竅活血湯合二陳湯
31、性早熟:是指女孩8歲以前、男孩9歲以前,出現(xiàn)青春期特征即第二性征的一種內分泌疾病。分為中樞性(真性)和外周性(假性性早熟)。 治則:滋陰降火、疏肝瀉火。
陰虛火旺-滋補腎陰,清瀉相火-知柏地黃丸;肝郁化火-疏肝解郁,清心瀉火-丹梔逍遙散;
32、麻疹:以發(fā)熱惡寒,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淚水汪汪,畏光羞明,口腔兩頰近臼齒處可見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膚按序布發(fā)麻粒樣大小的紅色斑丘疹,皮疹消退時皮膚有糠麥夫樣脫屑和色素沉著斑等為征。
治則:透疹達邪,清涼解毒為要。 病位;主在肺脾。
順證:邪犯肺衛(wèi)(初熱期)-辛涼透表,清宣肺衛(wèi)-宣毒發(fā)表湯;邪入肺胃(出疹期)-清涼解毒,透疹達邪-清解透表湯
陰津耗傷(收沒期)-養(yǎng)陰益氣,清解余邪-沙參麥冬湯
逆證:邪毒閉肺-宣肺開閉,清熱解毒-麻杏石甘湯;邪毒攻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清咽下痰湯;
邪陷心肝-平肝息風,清心開竅-羚角鉤藤湯。
33、幼兒急疹:因感受幼兒急疹時邪(人皰疹病毒6型),急起發(fā)熱,3-4天后體溫驟降,同時全身出現(xiàn)玫瑰紅色小丘疹為特征的一種急性出疹性傳染病。由于皮疹形似麻疹,且多發(fā)于乳嬰兒,幫中醫(yī)學稱為“奶麻”。 多發(fā)于6個月-1歲嬰兒。
治則:解表清熱為主。 病在衛(wèi)分為主,可涉及氣分,一般不入營血。
邪郁肌表-解表清熱-銀翹散; 毒透肌表-清熱生津-銀翹散合養(yǎng)陰清肺湯
34、風疹:1-5歲多見,感受風疹時邪(風疹病毒),以輕度發(fā)熱、咳嗽、全身皮膚出現(xiàn)細沙樣玫瑰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征的一種急性出疹性傳染病。 有稱為“皮膚小疾”。
治則:疏風清熱。 病變在肺衛(wèi)。
邪犯肺衛(wèi)-疏風解表清熱-銀翹散; 邪入氣營-清氣涼營解毒-透疹涼解湯。
35、猩紅熱:感受猩紅熱時邪(A族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以發(fā)熱、咽喉腫痛或伴腐料、全身布發(fā)猩紅色皮疹、疹后脫屑脫皮為征。紅草莓舌,帕氏線,白細胞和中粒升高,可并發(fā)心悸、水腫、痹證。“疫痧、疫疹、爛喉痧”
治則:清熱解毒,清利咽喉。 2-8歲兒童發(fā)病較高。
邪侵肺衛(wèi)-辛涼宣透,清熱利咽-解肌透痧湯; 毒熾氣營-清氣涼營,瀉火解毒-涼營清氣湯;
疹后陰傷-養(yǎng)陰生津,清熱潤喉-沙參麥冬湯
36、水痘:6-9歲多見。對水痘發(fā)熱的患兒,不可使用水楊酸制劑,以免發(fā)生瑞氏綜合征。
治則:清熱解毒利濕。
邪傷肺衛(wèi)-疏風清熱,利濕解毒-銀翹散; 邪熾氣營-清氣涼營,解毒化濕-清胃解毒湯。
37、手足口?。菏歉惺苁肿憧诓r邪(柯薩奇病毒A組)引起的發(fā)疹性傳染病,臨床以手足肌膚、口咽部發(fā)生皰疹為征。
常見于5歲以下。 皮膚斑丘疹呈離心性分布,以手足部多見。 治則:清熱解毒。
邪犯肺脾-宣肺解表,清熱化濕-甘露消毒丹;濕熱蒸盛-清熱涼營,解毒祛濕-清瘟敗毒飲
38、流行性腮腺炎: 多發(fā)于3歲以上兒童。 傳染期為自腮腺腫大前24小時至消腫后3天。 治則: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常證:邪犯少陽-疏風清熱,散結消腫-柴胡葛根湯;熱毒壅盛-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普濟消毒飲
變證:邪陷心肝-清熱解毒,息風開竅-清瘟敗毒飲;毒竄睪腹-清肝瀉火,活血止痛-龍膽瀉肝湯
39、流行性已型腦炎:感染流行性已型腦炎病毒引起,以高熱、抽搐、昏迷為征的一種急性傳染病。2-6歲病率高,較強傳染性。 主要病變臟腑,急性期在肺胃心肝,恢復期及后遺癥期在脾肝腎。 具明顯的季節(jié)性,多在7、8、9三月。
治則:清熱、豁痰、開竅、息風。
初期、極期(急性期);邪犯衛(wèi)氣-辛涼解表,清暑化濕-偏于衛(wèi)分證用新加香薷飲,偏氣分證用白虎湯;
邪熾氣營-清氣涼營,瀉火滌痰-清瘟敗毒飲;邪入營血-涼血清心,增液潛陽-犀角地黃湯合增液湯;
恢復期、后遺癥期:陰虛內熱-養(yǎng)陰清熱-青蒿鱉甲湯合清絡飲;營衛(wèi)不和-調和營衛(wèi)-黃芪桂枝五物湯;
痰蒙清竅-豁痰開竅-滌痰湯;痰火內擾-滌痰瀉火-龍膽瀉肝湯;氣虛血瘀-益氣養(yǎng)陰活血調經(jīng)-補陽還五湯;
風邪留絡-搜風通絡,養(yǎng)血舒筋-止痙散40、百日咳:小兒感受百日咳桿菌引起的肺系傳染病,以陣發(fā)性痙攣性咳嗽和痙咳末伴有較長的雞鳴樣吸氣性吼聲為征。(初期感冒癥狀漸減輕而咳嗽反增;面目浮腫,目睛出血,舌系帶潰瘍等)。“頓嗽、頓嗆,疫咳、天哮嗆” .5歲以下最易發(fā)病。
主要病機:痰氣交阻,肺氣上逆。故治則:重在滌痰清火,瀉肺降逆。(發(fā)現(xiàn)后及時隔離4-7周)
邪犯肺衛(wèi)(初咳期):疏風祛邪,宣肺止咳-三拗湯;痰火阻肺-瀉肺清熱,滌痰鎮(zhèn)咳-桑白皮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
氣陰耗傷(恢復期)-養(yǎng)陰潤肺,益氣健脾-肺陰虧虛用沙參麥冬湯,肺脾氣虛用人參五味子湯
寄生蟲病42、蛔蟲?。阂阅氈芴弁?、時作時止、飲食異常、大便下蟲、或糞便鏡檢有蛔蟲卵為征。(挖鼻、咬指甲、磨牙、面部白斑)
治則:驅蛔殺蟲為主,輔以調理脾胃。“蛔得酸則安,得辛則伏、得苦則下”。
腸蟲證-驅蛔殺蟲,調理脾胃-使君子散;蛔厥證-安蛔定痛,繼之驅蟲-烏梅丸;蟲瘕證-通腑散結驅蛔下蟲-驅蛔承氣湯
43、蟯蟲病:以夜間肛門及會陰部奇癢并見到蟯蟲為征。蟯蟲色白,細小如線頭,俗稱“線蟲”,《諸病……》首次提出蟯蟲的命名。
治則:驅蟲為主,常內服、外治結合——驅蟲粉(使君子:大黃粉=8:1)
44、絳蟲?。号R床以腹痛、泄瀉、飲食異常、乏力、大便排出絳蟲節(jié)片為征(合并囊蟲病者可捫及結節(jié))。“寸白蟲”。主因進食了含有囊尾蚴的生的或未煮熟的豬、牛肉所引起。 青壯年多見。
治則:驅絳下蟲和調理脾胃。
絳蟲踞腸-驅絳下蟲-驅絳湯; 囊蟲移行-毒殺蟲體,結合滌痰息風、豁痰開竅、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囊蟲丸
其它疾病
45、夏季熱:以長期發(fā)熱、口渴多飲、多尿、少汗或汗閉為征,集中在6、7、8三月。
暑傷肺胃-清暑益氣,養(yǎng)陰生津-王氏清暑益氣湯;上盛下虛-溫補腎陽,清心護陰-溫下清上湯
46、紫癜:以血液溢于皮膚、黏膜之下,出現(xiàn)瘀斑、壓之不退色為征。“葡萄疫,肌衄,紫癜風”。
風熱傷絡-疏風散邪,清熱涼血-連翹敗毒散;血熱妄行-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犀角地黃湯;
氣不攝血-健脾養(yǎng)心,益氣攝血-歸脾湯;陰虛火旺-滋陰降火,涼血止血-大補陰丸
47、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
又稱川崎病,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性病變?yōu)橹饕±淼募毙园l(fā)熱性出疹性疾病,臨床以持續(xù)發(fā)熱、多形紅斑、球結膜充血、草莓舌、頸淋巴結腫大、手足硬腫為特征。好發(fā)于嬰幼兒。
衛(wèi)氣同病-辛涼透表,清熱解毒-銀翹散;氣營兩燔-清氣涼營,解毒化瘀-清瘟敗毒飲;
氣陰兩傷-益氣養(yǎng)陰,清解余熱-沙參麥冬湯
48、VD缺乏性佝僂?。?
肺脾氣虛-健脾益氣,補肺固表-人參五味子湯;脾虛肝旺-健脾助運,平肝息風-益脾鎮(zhèn)驚散
腎精虧損-補腎填精,佐以健脾-補腎地黃丸
一、舌診(1)舌診的內容①望舌質(舌體);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態(tài)②望舌苔;望苔質、苔色。
(2)正常舌象:舌淡紅,苔薄白,舌體柔軟,活動自如,位置正中,臺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3)望舌質(體)
1、舌神:主要表現(xiàn)在舌質的榮枯和靈動方面。
①有神:舌色鮮明,舌質滋潤,舌體活動自如-主病輕,預后良好。
②失神:舌色晦暗,舌質柘澀,舌體活動欠靈-主病理,預后較差。
2、舌色:①淡白舌:虛證、寒證、氣血兩虧。
②紅舌:熱證。
③絳舌:外感溫病熱入營血,內傷陰虛火旺,血瘀。
④紫舌:熱盛傷津,氣血壅滯,寒凝血瘀。
⑤青舌:主寒凝陽郁,瘀血。
3、舌形:
o老舌:實證o嫩舌:虛證。
o胖大舌:因水淡痰飲,阻滯所致,舌淡白,胖嫩,苔水滑:脾胃濕盛虛濁相搏上漬。脾腎陽虛,舌質紅,胖大,苔黃膩。
o腫脹:a、心脾有熱,氣血上壅引起的-舌鮮紅,伴疼痛,腫脹b、邪熱夾酒毒上壅-舌紫c、中毒致血液凝滯-毒紫晦暗。
o瘦?。褐鳉庋獌商摚幪摶鹜?。
o點舌:均為熱毒熾盛,深入血點a、紅點-主溫毒、熱毒、濕熱。
b、白點:主脾胃氣虛而熱毒入沖,將糜爛。
c、黑點:主血熱而氣血壅滯。
o芒刺:熱邪內結,邪熱亢盛。
o痰斑:外感熱入營血,內傷引起血瘀。
o裂紋:主熱盛傷陰,血虛不潤,脾虛濕侵。
o光滑:胃氣將絕之候,胃陰枯竭,胃氣大傷。
o齒痕:主脾虛、氣虛、濕盛。
o舌下絡脈:將舌尖翹起,舌底脈細可見,舌系帶兩側,當金津,玉液穴處,隱隱可見兩條較粗的青紫色脈絡。
o正常:脈絡不粗,不分枝、瘀點。
oif舌下紫或紫黑小皰:肝郁失疏,痰血阻絡。
oif絡脈青紫且粗張:寒凝血瘀or痰熱內阻(意義與青紫舌相似)。
4、舌態(tài):
①強硬:內傷痰吐內阻,中風先兆。
②顫動:虛損、動風。氣血兩虛、熱極動風。
③歪斜:中風or中風先兆。風邪中絡or風痰阻絡。
④痿軟:氣血俱虛,熱灼津傷,陰虧己極。
⑤吐舌:疫毒攻心或or正氣己絕。
⑥弄舌:動風先兆或小兒智力障礙。
(4)望舌苔:
1、苔色:
白苔:表證、寒證。
黃苔:里證、熱證灰苔:里熱證、寒濕證。
黑苔:里證,熱極,寒盛。
2、苔質:
厚苔:邪盛入里,痰飲食濕積滯薄苔:正?;蛑魍飧斜碜C、內傷輕病。
潤苔:正常,痰中津液未傷。
燥苔:熱盛傷津或陰液虧耗,陽虛氣不化津致燥氣傷肺。
滑苔:寒,濕。
腐苔:食積,痰濁,內癰,濕熱如糜。
膩苔:濕濁,痰飲,食積,濕熱,頑痰。
①黃厚膩:痰熱、濕熱、暑濕、濕溫、食滯、濕痰內、腑氣不利。
②白滑膩:寒濕、濕濁。
③白膩:脾虛濕重。
④厚膩不滑:時邪夾濕。
⑤白膩不燥:自覺胸悶,脾虛濕重。
⑥白厚粘膩:口中發(fā)甜,脾虛濕熱,所取上泛。
剝苔:①光剝苔:胃氣將絕之候。
②地圖舌:氣陰不足,過敏體質③花剝苔:胃之氣陰兩傷。
二、脈診1、診脈方法①診脈之前,先讓病人休息片刻,室診也要保持安靜。
②體位:讓患者取坐位或正臥位,手臂放平和心臟近于同一水平,直脘(手腕伸直)手心向上,在脘關節(jié)下面墊與布棕。松軟的脈枕。
③指法:醫(yī)生和病人應側向坐,用左手按診病人的右手,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內側關脈部位,接著食指按關前的寸脈部位,無名指按關后的尺脈部位,三指應呈弓形,以指腹按觸脈體,用指腹感覺靈敏。
(1)舉按尋:①診脈時運用指力的輕重,挪移,以探索脈象一種手法。
②輕手循之日舉,陽、腑,心肺之應,重手取之曰按陰、臟、肝腎之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脾胃之候。
③醫(yī)生呼吸自然。
④拳:用輕指力按在皮膚上又叫浮取,輕取。
按:用輕指力按在筋骨間,沉取,重取。
尋:指力不輕不重,亦輕亦重,以委曲求。(尋者尋找之意,不是中耳之義)。
(2)五十動:o每次診脈,必滿五十動。
o每次按脈時間,每側脈搏跳動不應少于五十次。診脈時間,每次候脈2-3min宜。
o意義:①防止漏診(促、結、代脈),了解五臟,全部情況。②說明診脈草率從事,辨清目的。if第一個五十辨不清,延至第二,三個五十動。
三、按診:臨床上以按肌膚,按手足,按胸膜等為常用。其外有按俞穴。
o手法:觸:了解淺部涼熱,潤燥情況。
摸:探明局部的感覺情況及腫物形態(tài)大小等。
按:了解深部有無壓痛,腫塊的形態(tài)、質地、腫脹的程度、性質。
1、按肌膚:為了探明全身肌表的寒熱,潤燥以及腫脹等情況。
①陽氣盛-身多熱陽氣衰-身多寒。
②軟硬:肌膚濡軟異喜按-虛證;
患處硬痛拒按-實證;
輕按即痛-病在表淺;
重按方痛-病在深部;
③潤燥:皮膚濕潤者-身己汗出;
皮膚干燥者-身未汗出;
皮膚甲錯者-傷陰或內有瘀血;
皮膚干癟者-津液不足。
④腫脹:按之凹陷,不能即起-水腫;
按之凹陷,舉手即起-氣腫。
2、按胸腹(按虛里/按胸脅/按腹部)
o按虛里:虛里位于左乳下心搏動處為“諸脈所宗”,按索虛里搏動的情況可以了解宗氣的強弱,病在虛實,預后之吉兇。
①正常:虛里按之應手,動而不緊,緩而不急(宗氣充盛)。
②虛里動微而不顯為“不及”-宗氣內虛。
③動而應衣為“太過”-宗氣外泄。
④按之彈手,洪大而搏-危重證候(注意:孕婦胎前產(chǎn)后,勞瘵病者)。
⑤動欲絕而無死候的-痰飲等證。
o按腹部:
1)辨涼熱①腹壁冷,喜暖,手按之撫者-虛寒證②腹壁灼熱,喜冷,勿按放者-實熱證。
2)辨疼痛①腹痛喜按者-虛證②腹痛拒按者-實證③按之局部灼熱,痛不可思-內癰。
3)辨腹脹①腹脹滿,按充實,有壓痛,叩之重濁-實滿。
②腹膨滿,按之不實,無壓痛,叩之作空聲-氣脹,屬虛滿。
③腹部高度脹大,如鼓之狀-膨脹。
4)辨痞滿:(自覺心下或胃脘部痞寒不適,脹滿癥狀)
①按之柔軟,無壓痛-虛證②按之較硬,抵抗感、壓痛-實證③脘部按之有形脹痛,推之漉漉有聲-冒中有水飲。
5)辨積聚(腹內結塊)
①痛有定處,按之有形而不移者-積、屬血分②痛無定處,按之無形而聚散不定-聚,屬氣分。
6)辨結胸①胃脘脹悶,按之則痛-小結胸②胸骨腹硬滿疼痛且拒按者-大結胸。
7)①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塊者-腸中有宿類②右少腹作痛,按之疼痛,有包塊應手者-腸癰。
3、按手足1)①手足俱冷-陽虛陰盛,屬寒;手足俱熱-陽盛或陰虛,屬熱(注意:內熱熾盛,而陽郁于里不能外達的四肢厥冷,卻是寒熱實證)。
②手足的背部較熱-外感發(fā)熱;手足較熱-內傷發(fā)熱③額上熱手心熱-表熱;手心熱額上熱-里熱。
2)兒科:①小兒指尖冷-驚厥②中指獨熱-外感風寒③中指指尖獨冷-麻痘將發(fā)之象。
3)陽虛之證,四肢猶溫-陽氣尚存,尚可治療,若四肢厥冷-亡陽之證。
四、望小兒指紋(3歲以內小兒,代替脈診一種輔助診斷方法)
1、指紋:即食指內側絡脈-手太陰之脈分支而來。
2、診察:醫(yī)生以食中兩指夾住小兒指端從命關向風關輕輕推按,指紋容易顯露。
3、風關:食指第一節(jié)。
氣關:食指第二節(jié)。
命關:食指第三節(jié)。
4、正常:色澤淺紅,紅黃粗兼,隱隱可見。
5、病理:①浮沉分表里②紅紫辨寒熱③淡滯定虛實④三關測輕重。
舌診總結色:淡紅常表白虛寒,紅絳熱證青紫瘀。
形:舌形榮枯吉兇辨,老嫩虛實胖瘦證。點剌熱證臟腑候,裂紋血虛與傷津。
態(tài):痿軟陰虛氣血虛,強硬熱盛痰動風,歪斜肝風顫動風,吐弄內風短縮危。
質:厚薄進退潤燥津,腐膩濕積剝脫虛。真假胃氣偏全證。
小兒舌:白主表證黃里實,灰黑里實危重候。
脈診:
指力:輕舉重按委求尋,動靜結合候五十,正常脈:三部緩浮大疾除,不長不短應中各和,鑒別:一比類脈:1、脈位相似:1)脈位淺:洪、浮、濡、散、芤、革2)脈位?。撼?、伏、牢、弱。
2、脈數(shù)相似:1)脈率快:數(shù)、疾2)脈率慢:遲、緩3)律不齊:促、結、代、澀。
3、脈形相似:1)脈寬大:大、洪、芤。2)脈細?。杭?、微、濡、弱3)脈體長:長、弦4)脈體短:短、動。5)脈緊張:弦、革、緊、牢。
4、脈勢相似:1)脈動:濡、弱、軟。2)脈有力:實、洪。
二、對舉脈:1、脈位:浮、沉。2、脈數(shù):遲、數(shù)。3、脈形:滑澀、洪細、緊緩、長短。
4、脈勢對舉:虛實、微伏。
脈象主病:浮主表證洪熱盛,濡虛濕證散臟絕。芤主失血與傷陰,革為亡血失精漏。沉里伏厥邪痛閉,弱虛牢疝寒積癥.遲寒緩脈脾虛濕。澀瘀氣滯結痰淤。數(shù)熱疾竭元氣脫,促熱淤積動痛驚,虛虛細濕勞損虛,微主暴脫陰陽虛,代痛損傷臟氣衰,短與氣郁與氣損,實實滑實痰實熱,弦痛痰飲肝膽病,緊寒痛證與宿食,長主熱證陽有余,大脈健康與病進。
西醫(yī)診斷學第一單元 癥狀學熱型1、稽留熱:體溫持續(xù)于39-40以上,24小時波動范圍<1見于肺炎鏈球菌性肺炎,傷寒,斑疹傷寒2、弛張熱:體溫在39以上,24小時溫差>2度。
見于敗血癥,風濕熱,重癥肺結核,化膿性炎癥3、間歇熱:高熱期與無熱期交替出現(xiàn)。
見于瘧疾,急性腎盂腎炎4、回歸熱:體溫驟然升至39以上,后又驟然下降至正常見于回歸熱,霍奇金病,周期熱5、波狀熱:體溫逐漸升高達39,后逐漸下降至正常見于布魯菌病6、不規(guī)則熱:見于結核病,風濕熱,支氣管肺炎,滲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內膜炎第三單元 檢體診斷1、傷寒可見面容為:無欲貌2、核黃素缺乏可見:地圖舌3、頸靜脈搏動見于:二尖瓣關閉不全4、可引起頸靜脈怒張的疾?。河倚墓δ懿蝗?,縮窄性心包炎,上腔靜脈梗阻;心包積液。
5、肺實變最早出現(xiàn)的體征:支氣管語音6、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qū)適合聽診:舒張期雜音7、胸骨左緣第1、2肋間及其附近區(qū)聽到連續(xù)性雜音見于:支脈導管未閉。
8、心臟的絕對濁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產(chǎn)生的機理主要是:兩個半月瓣關閉時的震動。
10、可使二尖瓣狹窄的雜音更為清晰體位:左側臥位11、中樞性癱瘓可出現(xiàn):病理反射消失12、主動脈瓣狹窄時雜音形成的機理:血流加速13、肺動脈高壓:第二心音分裂多見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張期奔馬律多見15、洋地黃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頻發(fā)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黃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纖顫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關閉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動脈瓣關閉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現(xiàn):點頭運動20、風心病二尖瓣狹窄可出現(xiàn):二尖瓣開放拍擊音心臟:
周圍血管征――頭部隨脈搏呈節(jié)律性點頭運動、頸動脈搏動明顯、毛細血管搏動征、水沖脈、槍擊音與杜氏雙重雜音。――常見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發(fā)熱、貧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狹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動向左移,心尖部觸及舒張期震顫;
心濁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擴大,心腰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亢進,舒張期隆隆樣雜音,可伴開瓣音,P2亢進;
2、二尖瓣關閉不全:
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常呈抬舉性;
心尖部S1減弱,心尖部有3/6級或以上較粗糙的吹風樣全收縮期雜音,范圍廣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傳導。
3、主動脈瓣狹窄:
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呈抬舉性,主動脈瓣區(qū)收縮期震顫;
心尖部S1減弱,A2減弱或消失,可聽到高調、粗糙的遞增-遞減型收縮期雜音,向頸部傳導。
4、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顏面較蒼白,頸動脈搏動明顯,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且范圍較廣,呈抬舉性,可見點頭運動及毛細血管搏動征;
有水沖脈;心腰明顯呈靴形;
心尖部S1減弱,A2減弱或消失,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qū)嘆氣樣遞減型舒張期雜音,可向心尖部傳導。
西醫(yī)診斷學第一單元 癥狀學熱型1、稽留熱:體溫持續(xù)于39-40以上,24小時波動范圍<1見于肺炎鏈球菌性肺炎,傷寒,斑疹傷寒2、弛張熱:體溫在39以上,24小時溫差>2度。
見于敗血癥,風濕熱,重癥肺結核,化膿性炎癥3、間歇熱:高熱期與無熱期交替出現(xiàn)。
見于瘧疾,急性腎盂腎炎4、回歸熱:體溫驟然升至39以上,后又驟然下降至正常見于回歸熱,霍奇金病,周期熱5、波狀熱:體溫逐漸升高達39,后逐漸下降至正常見于布魯菌病6、不規(guī)則熱:見于結核病,風濕熱,支氣管肺炎,滲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內膜炎第三單元 檢體診斷1、傷寒可見面容為:無欲貌2、核黃素缺乏可見:地圖舌3、頸靜脈搏動見于:二尖瓣關閉不全4、可引起頸靜脈怒張的疾?。河倚墓δ懿蝗s窄性心包炎,上腔靜脈梗阻;心包積液。
5、肺實變最早出現(xiàn)的體征:支氣管語音6、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qū)適合聽診:舒張期雜音7、胸骨左緣第1、2肋間及其附近區(qū)聽到連續(xù)性雜音見于:支脈導管未閉。
8、心臟的絕對濁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產(chǎn)生的機理主要是:兩個半月瓣關閉時的震動。
10、可使二尖瓣狹窄的雜音更為清晰體位:左側臥位11、中樞性癱瘓可出現(xiàn):病理反射消失12、主動脈瓣狹窄時雜音形成的機理:血流加速13、肺動脈高壓:第二心音分裂多見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張期奔馬律多見15、洋地黃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頻發(fā)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黃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纖顫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關閉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動脈瓣關閉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現(xiàn):點頭運動20、風心病二尖瓣狹窄可出現(xiàn):二尖瓣開放拍擊音心臟:
周圍血管征――頭部隨脈搏呈節(jié)律性點頭運動、頸動脈搏動明顯、毛細血管搏動征、水沖脈、槍擊音與杜氏雙重雜音。――常見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發(fā)熱、貧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狹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動向左移,心尖部觸及舒張期震顫;
心濁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擴大,心腰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亢進,舒張期隆隆樣雜音,可伴開瓣音,P2亢進;
2、二尖瓣關閉不全:
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常呈抬舉性;
心尖部S1減弱,心尖部有3/6級或以上較粗糙的吹風樣全收縮期雜音,范圍廣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傳導。
3、主動脈瓣狹窄:
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呈抬舉性,主動脈瓣區(qū)收縮期震顫;
心尖部S1減弱,A2減弱或消失,可聽到高調、粗糙的遞增-遞減型收縮期雜音,向頸部傳導。
4、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顏面較蒼白,頸動脈搏動明顯,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且范圍較廣,呈抬舉性,可見點頭運動及毛細血管搏動征;
有水沖脈;心腰明顯呈靴形;
心尖部S1減弱,A2減弱或消失,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qū)嘆氣樣遞減型舒張期雜音,可向心尖部傳導。
第四單元 實驗室診斷一、血常規(guī)(一)紅細胞與血紅蛋白1、減少――貧血2、絕對性增多――真性紅細胞增多癥(二)白細胞中性粒0.5-0.7;嗜酸粒0.005-0.05;嗜堿粒0-0.1;
淋巴0.2-0.4;單核0.03-0.08 1、中性粒(1)增多:感染;嚴重組織損傷;急性大出血、溶血;中毒(酮癥酸中毒),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應用某些藥物如激素等。
異常增生性粒細胞增多――多見于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減少:病毒感染;傷寒、瘧疾;再障貧,粒細胞缺乏癥及惡性組織細胞病;X線及放射性核等;自身免疫性疾?。t斑瘡);脾亢(肝硬化、班替綜合征)。
(3)核象:
核左移――感染、大出血、大面積燒傷、大手術、惡性腫瘤核右移(常伴白細胞減少)――骨骼造血功能減退或缺乏造血物質(巨幼貧,惡性貧血)
2、嗜酸粒(1)增多:變態(tài)反應性疾?。ㄖ夤芟?、藥物過敏、皮膚病)
寄生蟲??;
血液?。0籽?、嗜酸粒細胞白血病)
(2)減少:傷寒、副傷寒、應激狀態(tài)3、嗜堿粒增多:慢性粒細胞白血病4、淋巴細胞(1)增多:病毒感染性疾?。檎睿L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桿菌感染(結核,百日咳)
某些血液病急性傳染病的恢復期(2)減少:應用激素、烷化劑,接觸放射線,免疫缺陷性疾病5、單核細胞增多:生理性;
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內膜炎,活動性結核病,瘧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復期);
某些血液?。▎魏思毎籽。?
(三)網(wǎng)織紅細胞成人:0.005-0.015,絕對值24-84;新生兒:0.03-0.06 1、增多:表示骨髓紅細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
2、減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減低(再障貧,白血?。?
意義:貧血療效觀察;骨髓造血功能狀態(tài)。
(四)紅細胞沉降率(血沉)
1、生理性:婦女月經(jīng)期,妊娠,老年人2、病理性:
(1)各種炎癥(細菌性急性炎癥,風濕熱,結核病活動)
(2)損傷及壞死,心梗(3)惡性腫瘤(4)各種原因導致的高球蛋白血癥(多發(fā)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內膜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腎炎,肝硬化)
(5)貧血二、骨髓檢查判斷骨髓增生程度的主要標準:成熟紅細胞/有核細胞血涂片發(fā)現(xiàn)大量原始細胞,提示: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程度低下的疾?。涸僬县殻ㄍ庵苎科字杉毎?
三、血小板1、減少:再障,急性白血病,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亢2、增多:反應性:脾摘除術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
原發(fā)性: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二)血清酶1、轉氨酶 ALT是反映肝的最敏感指標(1)肝?。?
急性病毒性肝炎:ALT與AST均↑↑,以ALT升高明顯慢性病毒性肝炎:輕度上升或正常肝硬化(終末期):正常或降低肝內外膽法淤積:正?;蜉p度上升(2)心梗:6-8小時 AST增高2、堿性磷酸酶(ALP)
增高:膽道阻塞急慢性肝炎肝膽系統(tǒng)以外疾?。ɡw維性骨炎,佝僂病,骨軟化癥,成骨細胞瘤)
3、Υ-谷氨酰轉移酶(Υ-GT)
增高:肝癌;膽道阻塞;肝病(急性肝炎,急慢性酒精肝)
4、乳酸脫氫酶(LDH)
增高:肝?。毙愿窝缀椭卸嚷愿窝?,轉移性肝癌)
急性心梗;
溶血性疾病,惡性腫瘤,白血病五、腎功能(一)腎小球功能1、血清尿素氮(BUN) 3.2-7.1mmol/l意義: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但不是腎功能損害的特異性指標2、血肌酐(Cr) 88-177意義:反映腎小球的濾過功能。
3、內生肌酐清除率(Ccr) 80-120意義:判斷腎小球損害的敏感指標。
(二)腎小管功能1、濃縮稀釋試驗――主要是測定遠端腎單位功能。
反映腎功能受損程度的指標――低比重尿2、血漿二氧化碳結合力 22-31降低: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堿中毒增高: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堿中毒六、生化檢查血清總膽固醇(TC) 2.9-6.0血清甘油三酯(TG) 男0.44-1.76;女0.39-1.49血鉀 3.5-5.1血鈉 136-146血氯 98-106血鈣 2.25-2.75七、免疫學檢查(一)免疫球蛋白IgM單獨明顯增高――巨球蛋白血癥(二)補體C3增高:各種急性炎癥,傳染病早期,某些惡性腫瘤(肝癌)
減低――可作為腎臟病診斷與鑒別的診斷依據(jù)(三)感染免疫檢測1、抗鏈O (ASO)
增高:提示曾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不一定是近期感染的指標2、傷寒與副傷寒檢查早期診斷――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四)自身抗體檢測 類風濕固子(RF)檢查――可作為病變活動及藥物治療后療效的評價(五)腫瘤標志物檢測1、血清甲胎蛋白(AFP)測定(1)原發(fā)性肝癌――AFP是診斷肝癌最特異的標志物(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若見AFP增高,提示壞死的肝細胞再生。反之,提示肝細胞大量壞死。
(3)妊娠:異常升高可能為胎兒神經(jīng)管畸形2、癌胚抗原(CEA)
(1)消化器官癌癥的診斷(2)鑒別原發(fā)性和轉移性肝癌 轉移性升高八、尿液檢查(一)顏色和透明度1、血尿――泌尿系炎癥、結核、結石、腫瘤及出血性疾病2、血紅蛋白尿(醬油色)――蠶豆病、陣皮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輸血反應及惡性瘧疾3、深黃色(膽紅素尿)――肝細胞性黃疸及阻塞性黃疸4、乳糜尿(乳白色)――絲蟲病5、膿尿和菌尿――泌尿系感染(腎盂腎炎、膀胱炎)
6、鹽類結晶尿(二)比重――取決于腎小管的濃縮稀釋功能增高――急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蛋白尿,失水減低――尿崩癥,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衰,腎小管間質病固定(等張尿)-腎實質嚴重損害(三)蛋白尿腎臟疾病,繼發(fā)性腎損害(糖尿病腎病,狼瘡腎);腎外疾?。òl(fā)熱、高血壓、妊娠、中毒、心功能不全)
(四)管型1、透明管型――腎實質病2、細胞管型紅細胞管型――腎小球疾病白細胞管型――腎實質有活動性感染(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
腎小管上皮細胞管型――腎小管有病變。
3、顆粒管型――慢性腎小球腎炎晚期,腎盂腎炎,腎小管損傷4、脂肪管型――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發(fā)作,中毒性腎病5、蠟樣管型――慢性腎小球腎炎晚期,慢性腎衰,腎淀粉樣變九、糞便水樣或粥樣稀便――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瀉米泔樣便――霍亂鮮血便――腸道下段出血(痔瘡,肛裂)
柏油樣便――上消化道出血灰白色便――阻塞性黃疸細條狀便――直腸癌綠色糞便――消化不良十、痰液紅色或紅棕色――肺結核,支氯管擴張,肺癌粉紅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腫鐵銹色痰――肺炎鏈球菌肺炎,肺梗死棕褐色痰――肺阿米巴膿腫黃色膿性痰――呼吸系統(tǒng)有化膿性感染黑色痰――矽肺第五單元 心電圖診斷一、常規(guī)導聯(lián)aVR導聯(lián)反映右心室的電位變化,余肢導反映左心室V1、V2反映右心室的電位變化V3、V4反映室間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電位變化V5、V6反映左心室的電位變化二、正常心電圖正常心電軸:0-+90之間心電軸輕中度右偏:嬰兒,垂位心,肺氣腫,輕度右室肥大心電軸顯蓍右偏:右室肥大,左束支后分支傳導阻滯電軸輕中度左偏:妊娠,肥胖,腹水,橫位心,輕度左室肥大電軸顯著左偏:左室肥大,左束支前分支傳導阻滯三、心房肥大(一)右心房肥大1、P波高尖,電壓>0.25mV,在II、III、aVF導聯(lián)最突出2、V1導聯(lián)上,P波前部高尖(二)左心房肥大1、P波增寬>0.11s,常呈前低后高的雙峰型(I、II、aVL)
2、V1導聯(lián)上P波終末部的負向波變深變寬(三)雙房肥大――異常高大明顯增寬呈雙峰型的P波四、心室肥大(一)左室肥大1、左室電壓增高:RV5>2.5或RV5+SV1>3.5(女)-4.0(男)
2、心電軸左偏3、QRS波群時間延長:達0.1-0.11s 4、在以R波這主的導聯(lián)中,ST段下移>0.05,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二)右室肥大1、QRS波群電壓改變:RV1>1.0,RV1+SV5>1.2,RaVR>0.5 2、QRS波群形態(tài)改變3、心電軸右偏4、QRS波群時間并不延長5、V1或V3 R等右胸導聯(lián)S-T段下移>0.05,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五、心梗1、缺血型T波改變:兩支對稱的尖深倒置T波2、損傷型ST段移位:S-T段抬高3、壞死型Q波改變六、心絞痛1、典型: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壓低>0.1,T波倒置低平或雙向2、變異型:S-T段抬高,常伴T波高聳,對導聯(lián)同表現(xiàn)為S-T段壓低七、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1、S-T段壓低(除aVR導聯(lián)):水平型、下垂型ST段下移2、T波改變:低平、雙向或倒置八、心律失常(一)早搏1、室早:提早出現(xiàn)的QRS-T波群,寬大畸形;T波與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有完全性代償間歇2、房早:提早出現(xiàn)的房性P'波,形態(tài)與P波不同;P'-R新時期>0.12;房性P波后有正常形態(tài)的QRS;房性早挖墻腳后的代償間歇不完全。
3、交界性早搏:提早出現(xiàn)的QRS,形態(tài)基本正常;其前或后可有逆行P'波;常有完全性代償間歇。
(二)異位性心動過速1、陣發(fā)性室上性心速:頻率快,節(jié)律規(guī)則2、室性心速:R-R相等,室律可略有不齊;QRS波畸形、增寬,時間延長,T波方向與QRS主波方向相反;P與QRS無固定關系(三)房顫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間距不均、形態(tài)各異f波;
2、R-R間距絕對不勻齊,即心室率完全不規(guī)則;
3、QRS形態(tài)一般與正常竇性相同。
(四)室撲:一過性。QRS-T波消失,代之以連續(xù)、快速而相對規(guī)則的大振幅的心室撲動。
(五)室顫: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狀不一、大小不等、極不規(guī)則的心室顫動波。
(六)房室傳導阻滯1、I度房室傳導阻滯竇性P波之后均伴隨QRS波P-R新時期延長 >0.21(老年人>0.22)
2、II度房室傳導阻滯II度I型:P波規(guī)律出現(xiàn);P-R間期呈進行性延長II度II型:P波規(guī)律出現(xiàn);QRS波成比例脫漏,形態(tài)一般正?;蛟鰧捇巍?
3、III度房室傳導阻滯P波與QRS波無固定關系,P-P與R-R間距各有其固定的規(guī)律性心房率>心室率,即P波頻率高于QRS波頻率QRS波形態(tài)正?;驅挻蠡?。
第六單元 影像診斷一、基礎:X線攝影檢查主要應用:X線的感光效應X線透視檢查主要應用:X線的熒光效應二、肺與縱隔胸部腫塊的平片檢查方法:胸部正側位片正常胸膜X線表現(xiàn):不顯影肺紋理主要成分:肺動脈和肺靜脈分支肺門陰影的主要組成部分:肺動脈、肺靜脈和支氣管1、慢性支氣管炎:肺紋理增多增粗、扭曲,有時可見肺間質纖維化的網(wǎng)狀陰影。常見并發(fā)癥:肺氣腫2、支氣管擴張――用支氣管造影可確定其類型和部位。
3、肺炎(1)大葉性肺炎:典型X線表現(xiàn)是在實變期。
(2)支氣管肺炎:(滲出)兩肺下野的中內帶肺紋理增粗,有散在多數(shù)密度不均勻的邊界模糊的小斑片狀致密陰影。小兒表現(xiàn)為兩肺中下部內、外帶,沿肺紋理分布的病變。
(3)間質性肺炎:以中下肺野肺紋理增粗模糊4、肺結核(1)原發(fā)型(I型):原發(fā)病灶,淋巴管炎及肺門淋巴結炎組成的啞鈴狀影――原發(fā)綜合征 早期為滲出性病變。
(2)血行播散型(II型):
急性粟粒型:兩肺廣泛而均勻的粟粒樣陰影,邊界清楚。
亞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病灶數(shù)目較多,大小不等,新舊不一。
(3)浸潤型:病變大多在肺尖或鎖骨下區(qū),很快干酪化。
(4)胸膜炎干性結胸:無異常表現(xiàn)或有膈肌運動受限滲出性結胸:多為一側5、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X線:在相應部位反復發(fā)作、吸收緩慢的炎性實變。
CT:中央型:支氣管腔狹窄;肺門腫塊;侵犯縱隔;縱隔淋巴結轉移。(最早出現(xiàn)的征象――肺門陰影增濃)
周圍型:腫塊邊緣可有分葉,伴或無毛刺,密度均勻。(腫瘤發(fā)生在肺段以下細支氣管)
三、心臟與大血管(一)基礎觀察主動脈全貌的位置:左前斜位。
心包積液的最佳投照位置:心臟立、臥位像肺門截斷征見于――肺動脈高壓在正常胸部正位片上組成老年人右心緣上部的是:升主動脈組成青年兒童右心緣上部的是:上腔靜脈在后前位片上右心緣的下部是:右心房在心臟左前斜位片上右心緣的下部是:右心室(二)病變1、左室增大:
左心室段延長、圓隆并向左擴展;
左前斜位,左心室仍與脊柱重疊,室間溝向前下移位,在心臟后下緣明顯凸出;
左側位,心后間隙變窄甚至消失,心后下緣的食管前間隙消失。
2、右室增大:
心臟呈二尖瓣型;
心腰變?yōu)槠街被蚺蚱穑?
右前斜位,左心室段前緣呈弧形前突,心前間隙變窄。
3、左心房增大:食管受壓向后移位;
心右緣雙弧影,心底部雙心房影;
心左緣可見左心耳突出。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早期增大的觀察位置:右前斜位像左前斜位:心后緣上段向上增大,左主支氣管抬高,氣管分叉角度增大。
4、縮窄型心包炎:心包鈣化四、消化系統(tǒng)(一)基礎食管靜脈曲張最常用的X線方法:食管吞鋇造影口服膽囊造影的造影劑:碘番酸靜脈膽道造影的造影劑:30%或50%膽影葡胺消化道X線診斷目前常用的最佳方法:鋇劑雙重對比造影(二)疾病1、食管癌:粘膜皺襞消失、中斷、破壞,形成表面雜亂不規(guī)則影像;管腔狹窄;月初八內充盈缺損。
2、胃潰瘍:龕影,多見于胃小彎、胃竇部。
3、十二指腸潰瘍:多見于球部;激惹征4、胃癌:充盈缺損;龕影。好發(fā)于胃竇部幽門前區(qū)。
5、潰瘍性結腸炎:多見于遠側結腸(如直腸和乙狀結腸)結腸有痙攣,可見向心性狹窄,腸袋變淺,腸壁見小毛刺狀凸出龕影。
6、結腸癌:結腸局限性不規(guī)則充盈缺損,結腸袋消失,管腔變窄,與正常腸壁分界清楚。好發(fā)于直腸和乙狀結腸。
五、泌尿系統(tǒng)(一)基礎觀察腎的分泌排泄功能的檢查:靜脈腎盂造影靜脈腎盂造影合用的造影劑:60%或76%的泛影葡胺泌尿系統(tǒng)結石首選的檢查:腹平片(二)疾病1、慢性腎盂腎炎:腎影變小,表面呈波浪狀,多累及雙腎。
2、腎癌:腎輪廓局限性外突。
3、腎結核:自截腎六、骨與關節(jié)X線平片不能顯示正常骨骼的:骨膜X線透視僅用于:骨髓炎小兒骨骼的X線特征:骨端Colle's骨折是指:橈骨遠端骨折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早期病變在:關節(jié)軟骨骨肉瘤好發(fā)于:長骨干骺端骨巨細胞瘤好發(fā)于:長骨骨端骨軟骨瘤好發(fā)于:長骨干骺端掌骨趾骨骨折需拍:正斜位片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周圍型需拍:雙手正位片包括腕關節(jié)(一)關節(jié)病變的基本X線表現(xiàn):關節(jié)腫脹,關節(jié)破壞,關節(jié)退行性變,關節(jié)骨性強直及關節(jié)脫位。
(二)疾病1、骨質疏松:骨質密度減低,骨小梁稀疏、粗糙,網(wǎng)狀結構空隙增大,骨皮質變薄。
2、骨質軟化:骨密度減低,骨小梁稀疏、粗糙,長骨彎曲變形3、骨質破壞:局部骨密度減低。發(fā)生在骨松質時,骨小梁模糊和消失;發(fā)生在骨皮質時,骨皮質缺損或完全消失。
4、脊椎結核:椎旁冷膿腫5、急性化膿性骨髓炎:出現(xiàn)在發(fā)病2周后。骨質破壞。病變區(qū)骨膜反應重6、骨肉瘤:多見于長骨的干骺端。有瘤骨形成。表現(xiàn)疼痛腫塊。
一、舌診(1)舌診的內容①望舌質(舌體);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態(tài)②望舌苔;望苔質、苔色。
(2)正常舌象:舌淡紅,苔薄白,舌體柔軟,活動自如,位置正中,臺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3)望舌質(體)
1、舌神:主要表現(xiàn)在舌質的榮枯和靈動方面。
①有神:舌色鮮明,舌質滋潤,舌體活動自如-主病輕,預后良好。
②失神:舌色晦暗,舌質柘澀,舌體活動欠靈-主病理,預后較差。
2、舌色:①淡白舌:虛證、寒證、氣血兩虧。
②紅舌:熱證。
③絳舌:外感溫病熱入營血,內傷陰虛火旺,血瘀。
④紫舌:熱盛傷津,氣血壅滯,寒凝血瘀。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⑤青舌:主寒凝陽郁,瘀血。
3、舌形:
o老舌:實證o嫩舌:虛證。
o胖大舌:因水淡痰飲,阻滯所致,舌淡白,胖嫩,苔水滑:脾胃濕盛虛濁相搏上漬。脾腎陽虛,舌質紅,胖大,苔黃膩。
o腫脹:a、心脾有熱,氣血上壅引起的-舌鮮紅,伴疼痛,腫脹b、邪熱夾酒毒上壅-舌紫c、中毒致血液凝滯-毒紫晦暗。
o瘦?。褐鳉庋獌商摚幪摶鹜?。
o點舌:均為熱毒熾盛,深入血點a、紅點-主溫毒、熱毒、濕熱。
b、白點:主脾胃氣虛而熱毒入沖,將糜爛。
c、黑點:主血熱而氣血壅滯。
o芒刺:熱邪內結,邪熱亢盛。
o痰斑:外感熱入營血,內傷引起血瘀。
o裂紋:主熱盛傷陰,血虛不潤,脾虛濕侵。
o光滑:胃氣將絕之候,胃陰枯竭,胃氣大傷。
o齒痕:主脾虛、氣虛、濕盛。
o舌下絡脈:將舌尖翹起,舌底脈細可見,舌系帶兩側,當金津,玉液穴處,隱隱可見兩條較粗的青紫色脈絡。
o正常:脈絡不粗,不分枝、瘀點。
oif舌下紫或紫黑小皰:肝郁失疏,痰血阻絡。
oif絡脈青紫且粗張:寒凝血瘀or痰熱內阻(意義與青紫舌相似)。
4、舌態(tài):
①強硬:內傷痰吐內阻,中風先兆。
②顫動:虛損、動風。氣血兩虛、熱極動風。
③歪斜:中風or中風先兆。風邪中絡or風痰阻絡。
④痿軟:氣血俱虛,熱灼津傷,陰虧己極。
⑤吐舌:疫毒攻心或or正氣己絕。
⑥弄舌:動風先兆或小兒智力障礙。
(4)望舌苔:
1、苔色:
白苔:表證、寒證。
黃苔:里證、熱證灰苔:里熱證、寒濕證。
黑苔:里證,熱極,寒盛。
2、苔質:
厚苔:邪盛入里,痰飲食濕積滯薄苔:正常或主外感表證、內傷輕病。
潤苔:正常,痰中津液未傷。
燥苔:熱盛傷津或陰液虧耗,陽虛氣不化津致燥氣傷肺。
滑苔:寒,濕。
腐苔:食積,痰濁,內癰,濕熱如糜。
膩苔:濕濁,痰飲,食積,濕熱,頑痰。
①黃厚膩:痰熱、濕熱、暑濕、濕溫、食滯、濕痰內、腑氣不利。
②白滑膩:寒濕、濕濁。
③白膩:脾虛濕重。
④厚膩不滑:時邪夾濕。
⑤白膩不燥:自覺胸悶,脾虛濕重。
⑥白厚粘膩:口中發(fā)甜,脾虛濕熱,所取上泛。
剝苔:①光剝苔:胃氣將絕之候。
②地圖舌:氣陰不足,過敏體質③花剝苔:胃之氣陰兩傷。
二、脈診1、診脈方法①診脈之前,先讓病人休息片刻,室診也要保持安靜。
②體位:讓患者取坐位或正臥位,手臂放平和心臟近于同一水平,直脘(手腕伸直)手心向上,在脘關節(jié)下面墊與布棕。松軟的脈枕。
③指法:醫(yī)生和病人應側向坐,用左手按診病人的右手,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內側關脈部位,接著食指按關前的寸脈部位,無名指按關后的尺脈部位,三指應呈弓形,以指腹按觸脈體,用指腹感覺靈敏。
(1)舉按尋:①診脈時運用指力的輕重,挪移,以探索脈象一種手法。
②輕手循之日舉,陽、腑,心肺之應,重手取之曰按陰、臟、肝腎之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脾胃之候。
③醫(yī)生呼吸自然。
④拳:用輕指力按在皮膚上又叫浮取,輕取。
按:用輕指力按在筋骨間,沉取,重取。
尋:指力不輕不重,亦輕亦重,以委曲求。(尋者尋找之意,不是中耳之義)。
(2)五十動:o每次診脈,必滿五十動。
o每次按脈時間,每側脈搏跳動不應少于五十次。診脈時間,每次候脈2-3min宜。
o意義:①防止漏診(促、結、代脈),了解五臟,全部情況。②說明診脈草率從事,辨清目的。if第一個五十辨不清,延至第二,三個五十動。
三、按診:臨床上以按肌膚,按手足,按胸膜等為常用。其外有按俞穴。
o手法:觸:了解淺部涼熱,潤燥情況。
摸:探明局部的感覺情況及腫物形態(tài)大小等。
按:了解深部有無壓痛,腫塊的形態(tài)、質地、腫脹的程度、性質。
1、按肌膚:為了探明全身肌表的寒熱,潤燥以及腫脹等情況。
①陽氣盛-身多熱陽氣衰-身多寒。
②軟硬:肌膚濡軟異喜按-虛證;
患處硬痛拒按-實證;
輕按即痛-病在表淺;
重按方痛-病在深部;
③潤燥:皮膚濕潤者-身己汗出;
皮膚干燥者-身未汗出;
皮膚甲錯者-傷陰或內有瘀血;
皮膚干癟者-津液不足。
④腫脹:按之凹陷,不能即起-水腫;
按之凹陷,舉手即起-氣腫。
2、按胸腹(按虛里/按胸脅/按腹部)
o按虛里:虛里位于左乳下心搏動處為“諸脈所宗”,按索虛里搏動的情況可以了解宗氣的強弱,病在虛實,預后之吉兇。
①正常:虛里按之應手,動而不緊,緩而不急(宗氣充盛)。
②虛里動微而不顯為“不及”-宗氣內虛。
③動而應衣為“太過”-宗氣外泄。
④按之彈手,洪大而搏-危重證候(注意:孕婦胎前產(chǎn)后,勞瘵病者)。
⑤動欲絕而無死候的-痰飲等證。
o按腹部:
1)辨涼熱①腹壁冷,喜暖,手按之撫者-虛寒證②腹壁灼熱,喜冷,勿按放者-實熱證。
2)辨疼痛①腹痛喜按者-虛證②腹痛拒按者-實證③按之局部灼熱,痛不可思-內癰。
3)辨腹脹①腹脹滿,按充實,有壓痛,叩之重濁-實滿。
②腹膨滿,按之不實,無壓痛,叩之作空聲-氣脹,屬虛滿。
③腹部高度脹大,如鼓之狀-膨脹。
4)辨痞滿:(自覺心下或胃脘部痞寒不適,脹滿癥狀)
①按之柔軟,無壓痛-虛證②按之較硬,抵抗感、壓痛-實證③脘部按之有形脹痛,推之漉漉有聲-冒中有水飲。
5)辨積聚(腹內結塊)
①痛有定處,按之有形而不移者-積、屬血分②痛無定處,按之無形而聚散不定-聚,屬氣分。
6)辨結胸①胃脘脹悶,按之則痛-小結胸②胸骨腹硬滿疼痛且拒按者-大結胸。
7)①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塊者-腸中有宿類②右少腹作痛,按之疼痛,有包塊應手者-腸癰。
3、按手足1)①手足俱冷-陽虛陰盛,屬寒;手足俱熱-陽盛或陰虛,屬熱(注意:內熱熾盛,而陽郁于里不能外達的四肢厥冷,卻是寒熱實證)。
②手足的背部較熱-外感發(fā)熱;手足較熱-內傷發(fā)熱③額上熱手心熱-表熱;手心熱額上熱-里熱。
2)兒科:①小兒指尖冷-驚厥②中指獨熱-外感風寒③中指指尖獨冷-麻痘將發(fā)之象。
3)陽虛之證,四肢猶溫-陽氣尚存,尚可治療,若四肢厥冷-亡陽之證。
四、望小兒指紋(3歲以內小兒,代替脈診一種輔助診斷方法)
1、指紋:即食指內側絡脈-手太陰之脈分支而來。
2、診察:醫(yī)生以食中兩指夾住小兒指端從命關向風關輕輕推按,指紋容易顯露。
3、風關:食指第一節(jié)。
氣關:食指第二節(jié)。
命關:食指第三節(jié)。
4、正常:色澤淺紅,紅黃粗兼,隱隱可見。
5、病理:①浮沉分表里②紅紫辨寒熱③淡滯定虛實④三關測輕重。
舌診總結色:淡紅常表白虛寒,紅絳熱證青紫瘀。
形:舌形榮枯吉兇辨,老嫩虛實胖瘦證。點剌熱證臟腑候,裂紋血虛與傷津。
態(tài):痿軟陰虛氣血虛,強硬熱盛痰動風,歪斜肝風顫動風,吐弄內風短縮危。
質:厚薄進退潤燥津,腐膩濕積剝脫虛。真假胃氣偏全證。
小兒舌:白主表證黃里實,灰黑里實危重候。
脈診:
指力:輕舉重按委求尋,動靜結合候五十,正常脈:三部緩浮大疾除,不長不短應中各和,鑒別:一比類脈:1、脈位相似:1)脈位淺:洪、浮、濡、散、芤、革2)脈位?。撼痢⒎?、牢、弱。
2、脈數(shù)相似:1)脈率快:數(shù)、疾2)脈率慢:遲、緩3)律不齊:促、結、代、澀。
3、脈形相似:1)脈寬大:大、洪、芤。2)脈細?。杭?、微、濡、弱3)脈體長:長、弦4)脈體短:短、動。5)脈緊張:弦、革、緊、牢。
4、脈勢相似:1)脈動:濡、弱、軟。2)脈有力:實、洪。
二、對舉脈:1、脈位:浮、沉。2、脈數(shù):遲、數(shù)。3、脈形:滑澀、洪細、緊緩、長短。
4、脈勢對舉:虛實、微伏。
脈象主病:浮主表證洪熱盛,濡虛濕證散臟絕。芤主失血與傷陰,革為亡血失精漏。沉里伏厥邪痛閉,弱虛牢疝寒積癥.遲寒緩脈脾虛濕。澀瘀氣滯結痰淤。數(shù)熱疾竭元氣脫,促熱淤積動痛驚,虛虛細濕勞損虛,微主暴脫陰陽虛,代痛損傷臟氣衰,短與氣郁與氣損,實實滑實痰實熱,弦痛痰飲肝膽病,緊寒痛證與宿食,長主熱證陽有余,大脈健康與病進。
西醫(yī)診斷學第一單元 癥狀學熱型1、稽留熱:體溫持續(xù)于39-40以上,24小時波動范圍<1見于肺炎鏈球菌性肺炎,傷寒,斑疹傷寒2、弛張熱:體溫在39以上,24小時溫差>2度。
見于敗血癥,風濕熱,重癥肺結核,化膿性炎癥3、間歇熱:高熱期與無熱期交替出現(xiàn)。
見于瘧疾,急性腎盂腎炎4、回歸熱:體溫驟然升至39以上,后又驟然下降至正常見于回歸熱,霍奇金病,周期熱5、波狀熱:體溫逐漸升高達39,后逐漸下降至正常見于布魯菌病6、不規(guī)則熱:見于結核病,風濕熱,支氣管肺炎,滲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內膜炎第三單元 檢體診斷1、傷寒可見面容為:無欲貌2、核黃素缺乏可見:地圖舌3、頸靜脈搏動見于:二尖瓣關閉不全4、可引起頸靜脈怒張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縮窄性心包炎,上腔靜脈梗阻;心包積液。
5、肺實變最早出現(xiàn)的體征:支氣管語音6、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qū)適合聽診:舒張期雜音7、胸骨左緣第1、2肋間及其附近區(qū)聽到連續(xù)性雜音見于:支脈導管未閉。
8、心臟的絕對濁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產(chǎn)生的機理主要是:兩個半月瓣關閉時的震動。
10、可使二尖瓣狹窄的雜音更為清晰體位:左側臥位11、中樞性癱瘓可出現(xiàn):病理反射消失12、主動脈瓣狹窄時雜音形成的機理:血流加速13、肺動脈高壓:第二心音分裂多見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張期奔馬律多見15、洋地黃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頻發(fā)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黃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纖顫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關閉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動脈瓣關閉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現(xiàn):點頭運動20、風心病二尖瓣狹窄可出現(xiàn):二尖瓣開放拍擊音心臟:
周圍血管征――頭部隨脈搏呈節(jié)律性點頭運動、頸動脈搏動明顯、毛細血管搏動征、水沖脈、槍擊音與杜氏雙重雜音。――常見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發(fā)熱、貧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狹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動向左移,心尖部觸及舒張期震顫;
心濁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擴大,心腰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亢進,舒張期隆隆樣雜音,可伴開瓣音,P2亢進;
2、二尖瓣關閉不全:
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常呈抬舉性;
心尖部S1減弱,心尖部有3/6級或以上較粗糙的吹風樣全收縮期雜音,范圍廣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傳導。
3、主動脈瓣狹窄:
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呈抬舉性,主動脈瓣區(qū)收縮期震顫;
心尖部S1減弱,A2減弱或消失,可聽到高調、粗糙的遞增-遞減型收縮期雜音,向頸部傳導。
4、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顏面較蒼白,頸動脈搏動明顯,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且范圍較廣,呈抬舉性,可見點頭運動及毛細血管搏動征;
有水沖脈;心腰明顯呈靴形;
心尖部S1減弱,A2減弱或消失,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qū)嘆氣樣遞減型舒張期雜音,可向心尖部傳導。
第四單元 實驗室診斷一、血常規(guī)(一)紅細胞與血紅蛋白1、減少――貧血2、絕對性增多――真性紅細胞增多癥(二)白細胞中性粒0.5-0.7;嗜酸粒0.005-0.05;嗜堿粒0-0.1;
淋巴0.2-0.4;單核0.03-0.08 1、中性粒(1)增多:感染;嚴重組織損傷;急性大出血、溶血;中毒(酮癥酸中毒),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及應用某些藥物如激素等。
異常增生性粒細胞增多――多見于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減少:病毒感染;傷寒、瘧疾;再障貧,粒細胞缺乏癥及惡性組織細胞??;X線及放射性核等;自身免疫性疾?。t斑瘡);脾亢(肝硬化、班替綜合征)。
(3)核象:
核左移――感染、大出血、大面積燒傷、大手術、惡性腫瘤核右移(常伴白細胞減少)――骨骼造血功能減退或缺乏造血物質(巨幼貧,惡性貧血)
2、嗜酸粒(1)增多: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支氣管哮喘、藥物過敏、皮膚?。?
寄生蟲?。?
血液?。0籽?、嗜酸粒細胞白血?。?
(2)減少:傷寒、副傷寒、應激狀態(tài)3、嗜堿粒增多:慢性粒細胞白血病4、淋巴細胞(1)增多:病毒感染性疾病(麻疹,風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桿菌感染(結核,百日咳)
某些血液病急性傳染病的恢復期(2)減少:應用激素、烷化劑,接觸放射線,免疫缺陷性疾病5、單核細胞增多:生理性;
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內膜炎,活動性結核病,瘧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復期);
某些血液病(單核細胞白血病)
(三)網(wǎng)織紅細胞成人:0.005-0.015,絕對值24-84;新生兒:0.03-0.06 1、增多:表示骨髓紅細胞系增生旺盛(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
2、減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減低(再障貧,白血?。?
意義:貧血療效觀察;骨髓造血功能狀態(tài)。
(四)紅細胞沉降率(血沉)
1、生理性:婦女月經(jīng)期,妊娠,老年人2、病理性:
(1)各種炎癥(細菌性急性炎癥,風濕熱,結核病活動)
(2)損傷及壞死,心梗(3)惡性腫瘤(4)各種原因導致的高球蛋白血癥(多發(fā)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內膜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腎炎,肝硬化)
(5)貧血二、骨髓檢查判斷骨髓增生程度的主要標準:成熟紅細胞/有核細胞血涂片發(fā)現(xiàn)大量原始細胞,提示: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程度低下的疾?。涸僬县殻ㄍ庵苎科字杉毎?
三、血小板1、減少:再障,急性白血病,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亢2、增多:反應性:脾摘除術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
原發(fā)性:真性紅細胞增多癥,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四、肝臟病檢查(一)膽紅素血清 尿液 糞便總膽紅素 非結合膽紅素 結合膽紅素 尿膽原 尿膽紅素 顏色 糞膽原溶血性黃疸 ↑↑ ↑↑ 輕度↑或正常 強+ - 加深 增加阻塞性黃疸 ↑↑ 輕度↑或正常 ↑↑ - + 變淺或灰白色 ↓或消失肝細胞性黃疸 ↑↑ ↑ ↑ +或- + 變淺或正常 ↓或正常(二)血清酶1、轉氨酶 ALT是反映肝的最敏感指標(1)肝?。?
急性病毒性肝炎:ALT與AST均↑↑,以ALT升高明顯慢性病毒性肝炎:輕度上升或正常肝硬化(終末期):正?;蚪档透蝺韧饽懛ㄓ俜e:正常或輕度上升(2)心梗:6-8小時 AST增高2、堿性磷酸酶(ALP)
增高:膽道阻塞急慢性肝炎肝膽系統(tǒng)以外疾病(纖維性骨炎,佝僂病,骨軟化癥,成骨細胞瘤)
3、Υ-谷氨酰轉移酶(Υ-GT)
增高:肝癌;膽道阻塞;肝?。毙愿窝祝甭跃凭危?
4、乳酸脫氫酶(LDH)
增高:肝病(急性肝炎和中度慢性肝炎,轉移性肝癌)
急性心梗;
溶血性疾病,惡性腫瘤,白血病五、腎功能(一)腎小球功能1、血清尿素氮(BUN) 3.2-7.1mmol/l意義: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但不是腎功能損害的特異性指標2、血肌酐(Cr) 88-177意義:反映腎小球的濾過功能。
3、內生肌酐清除率(Ccr) 80-120意義:判斷腎小球損害的敏感指標。
(二)腎小管功能1、濃縮稀釋試驗――主要是測定遠端腎單位功能。
反映腎功能受損程度的指標――低比重尿2、血漿二氧化碳結合力 22-31降低: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堿中毒增高: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堿中毒六、生化檢查血清總膽固醇(TC) 2.9-6.0血清甘油三酯(TG) 男0.44-1.76;女0.39-1.49血鉀 3.5-5.1血鈉 136-146血氯 98-106血鈣 2.25-2.75七、免疫學檢查(一)免疫球蛋白IgM單獨明顯增高――巨球蛋白血癥(二)補體C3增高:各種急性炎癥,傳染病早期,某些惡性腫瘤(肝癌)
減低――可作為腎臟病診斷與鑒別的診斷依據(jù)(三)感染免疫檢測1、抗鏈O (ASO)
增高:提示曾有溶血性鏈球菌感染。不一定是近期感染的指標2、傷寒與副傷寒檢查早期診斷――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四)自身抗體檢測 類風濕固子(RF)檢查――可作為病變活動及藥物治療后療效的評價(五)腫瘤標志物檢測1、血清甲胎蛋白(AFP)測定(1)原發(fā)性肝癌――AFP是診斷肝癌最特異的標志物(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若見AFP增高,提示壞死的肝細胞再生。反之,提示肝細胞大量壞死。
(3)妊娠:異常升高可能為胎兒神經(jīng)管畸形2、癌胚抗原(CEA)
(1)消化器官癌癥的診斷(2)鑒別原發(fā)性和轉移性肝癌 轉移性升高八、尿液檢查(一)顏色和透明度1、血尿――泌尿系炎癥、結核、結石、腫瘤及出血性疾病2、血紅蛋白尿(醬油色)――蠶豆病、陣皮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輸血反應及惡性瘧疾3、深黃色(膽紅素尿)――肝細胞性黃疸及阻塞性黃疸4、乳糜尿(乳白色)――絲蟲病5、膿尿和菌尿――泌尿系感染(腎盂腎炎、膀胱炎)
6、鹽類結晶尿(二)比重――取決于腎小管的濃縮稀釋功能增高――急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蛋白尿,失水減低――尿崩癥,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衰,腎小管間質病固定(等張尿)-腎實質嚴重損害(三)蛋白尿腎臟疾病,繼發(fā)性腎損害(糖尿病腎病,狼瘡腎);腎外疾病(發(fā)熱、高血壓、妊娠、中毒、心功能不全)
(四)管型1、透明管型――腎實質病2、細胞管型紅細胞管型――腎小球疾病白細胞管型――腎實質有活動性感染(腎盂腎炎、間質性腎炎)
腎小管上皮細胞管型――腎小管有病變。
3、顆粒管型――慢性腎小球腎炎晚期,腎盂腎炎,腎小管損傷4、脂肪管型――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小球腎炎急性發(fā)作,中毒性腎病5、蠟樣管型――慢性腎小球腎炎晚期,慢性腎衰,腎淀粉樣變九、糞便水樣或粥樣稀便――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瀉米泔樣便――霍亂鮮血便――腸道下段出血(痔瘡,肛裂)
柏油樣便――上消化道出血灰白色便――阻塞性黃疸細條狀便――直腸癌綠色糞便――消化不良十、痰液紅色或紅棕色――肺結核,支氯管擴張,肺癌粉紅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腫鐵銹色痰――肺炎鏈球菌肺炎,肺梗死棕褐色痰――肺阿米巴膿腫黃色膿性痰――呼吸系統(tǒng)有化膿性感染黑色痰――矽肺第五單元 心電圖診斷一、常規(guī)導聯(lián)aVR導聯(lián)反映右心室的電位變化,余肢導反映左心室V1、V2反映右心室的電位變化V3、V4反映室間隔及其附近的左、右心室的電位變化V5、V6反映左心室的電位變化二、正常心電圖正常心電軸:0-+90之間心電軸輕中度右偏:嬰兒,垂位心,肺氣腫,輕度右室肥大心電軸顯蓍右偏:右室肥大,左束支后分支傳導阻滯電軸輕中度左偏:妊娠,肥胖,腹水,橫位心,輕度左室肥大電軸顯著左偏:左室肥大,左束支前分支傳導阻滯三、心房肥大(一)右心房肥大1、P波高尖,電壓>0.25mV,在II、III、aVF導聯(lián)最突出2、V1導聯(lián)上,P波前部高尖(二)左心房肥大1、P波增寬>0.11s,常呈前低后高的雙峰型(I、II、aVL)
2、V1導聯(lián)上P波終末部的負向波變深變寬(三)雙房肥大――異常高大明顯增寬呈雙峰型的P波四、心室肥大
(一)左室肥大
1、左室電壓增高:RV5>2.5或RV5+SV1>3.5(女)-4.0(男)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2、心電軸左偏3、QRS波群時間延長:達0.1-0.11s 4、在以R波這主的導聯(lián)中,ST段下移>0.05,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
(二)右室肥大
1、QRS波群電壓改變:RV1>1.0,RV1+SV5>1.2,RaVR>0.5 2、QRS波群形態(tài)改變3、心電軸右偏4、QRS波群時間并不延長5、V1或V3 R等右胸導聯(lián)S-T段下移>0.05,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五、心梗1、缺血型T波改變:兩支對稱的尖深倒置T波2、損傷型ST段移位:S-T段抬高3、壞死型Q波改變六、心絞痛1、典型: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壓低>0.1,T波倒置低平或雙向2、變異型:S-T段抬高,常伴T波高聳,對導聯(lián)同表現(xiàn)為S-T段壓低七、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1、S-T段壓低(除aVR導聯(lián)):水平型、下垂型ST段下移2、T波改變:低平、雙向或倒置八、心律失常(一)早搏1、室早:提早出現(xiàn)的QRS-T波群,寬大畸形;T波與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有完全性代償間歇2、房早:提早出現(xiàn)的房性P'波,形態(tài)與P波不同;P'-R新時期>0.12;房性P波后有正常形態(tài)的QRS;房性早挖墻腳后的代償間歇不完全。
3、交界性早搏:提早出現(xiàn)的QRS,形態(tài)基本正常;其前或后可有逆行P'波;常有完全性代償間歇。
(二)異位性心動過速1、陣發(fā)性室上性心速:頻率快,節(jié)律規(guī)則2、室性心速:R-R相等,室律可略有不齊;QRS波畸形、增寬,時間延長,T波方向與QRS主波方向相反;P與QRS無固定關系(三)房顫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等間距不均、形態(tài)各異f波;
2、R-R間距絕對不勻齊,即心室率完全不規(guī)則;
3、QRS形態(tài)一般與正常竇性相同。
(四)室撲:一過性。QRS-T波消失,代之以連續(xù)、快速而相對規(guī)則的大振幅的心室撲動。
(五)室顫: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狀不一、大小不等、極不規(guī)則的心室顫動波。
(六)房室傳導阻滯1、I度房室傳導阻滯竇性P波之后均伴隨QRS波P-R新時期延長 >0.21(老年人>0.22)
2、II度房室傳導阻滯II度I型:P波規(guī)律出現(xiàn);P-R間期呈進行性延長II度II型:P波規(guī)律出現(xiàn);QRS波成比例脫漏,形態(tài)一般正常或增寬畸形。
3、III度房室傳導阻滯P波與QRS波無固定關系,P-P與R-R間距各有其固定的規(guī)律性心房率>心室率,即P波頻率高于QRS波頻率QRS波形態(tài)正常或寬大畸形。
第六單元 影像診斷一、基礎:X線攝影檢查主要應用:X線的感光效應X線透視檢查主要應用:X線的熒光效應二、肺與縱隔胸部腫塊的平片檢查方法:胸部正側位片正常胸膜X線表現(xiàn):不顯影肺紋理主要成分:肺動脈和肺靜脈分支肺門陰影的主要組成部分:肺動脈、肺靜脈和支氣管1、慢性支氣管炎:肺紋理增多增粗、扭曲,有時可見肺間質纖維化的網(wǎng)狀陰影。常見并發(fā)癥:肺氣腫2、支氣管擴張――用支氣管造影可確定其類型和部位。
3、肺炎
(1)大葉性肺炎:典型X線表現(xiàn)是在實變期。
(2)支氣管肺炎:(滲出)兩肺下野的中內帶肺紋理增粗,有散在多數(shù)密度不均勻的邊界模糊的小斑片狀致密陰影。小兒表現(xiàn)為兩肺中下部內、外帶,沿肺紋理分布的病變。
(3)間質性肺炎:以中下肺野肺紋理增粗模糊4、肺結核(1)原發(fā)型(I型):原發(fā)病灶,淋巴管炎及肺門淋巴結炎組成的啞鈴狀影――原發(fā)綜合征 早期為滲出性病變。
(2)血行播散型(II型):
急性粟粒型:兩肺廣泛而均勻的粟粒樣陰影,邊界清楚。
亞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病灶數(shù)目較多,大小不等,新舊不一。
(3)浸潤型:病變大多在肺尖或鎖骨下區(qū),很快干酪化。
(4)胸膜炎干性結胸:無異常表現(xiàn)或有膈肌運動受限滲出性結胸:多為一側5、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X線:在相應部位反復發(fā)作、吸收緩慢的炎性實變。
CT:中央型:支氣管腔狹窄;肺門腫塊;侵犯縱隔;縱隔淋巴結轉移。(最早出現(xiàn)的征象――肺門陰影增濃)
周圍型:腫塊邊緣可有分葉,伴或無毛刺,密度均勻。(腫瘤發(fā)生在肺段以下細支氣管)
三、心臟與大血管
(一)基礎觀察主動脈全貌的位置:左前斜位。
心包積液的最佳投照位置:心臟立、臥位像肺門截斷征見于――肺動脈高壓在正常胸部正位片上組成老年人右心緣上部的是:升主動脈組成青年兒童右心緣上部的是:上腔靜脈在后前位片上右心緣的下部是:右心房在心臟左前斜位片上右心緣的下部是:右心室
(二)病變
1、左室增大:
左心室段延長、圓隆并向左擴展;
左前斜位,左心室仍與脊柱重疊,室間溝向前下移位,在心臟后下緣明顯凸出;
左側位,心后間隙變窄甚至消失,心后下緣的食管前間隙消失。
2、右室增大:
心臟呈二尖瓣型;
心腰變?yōu)槠街被蚺蚱穑?
右前斜位,左心室段前緣呈弧形前突,心前間隙變窄。
3、左心房增大:食管受壓向后移位;
心右緣雙弧影,心底部雙心房影;
心左緣可見左心耳突出。
早期增大的觀察位置:右前斜位像左前斜位:心后緣上段向上增大,左主支氣管抬高,氣管分叉角度增大。
4、縮窄型心包炎:心包鈣化四、消化系統(tǒng)(一)基礎食管靜脈曲張最常用的X線方法:食管吞鋇造影口服膽囊造影的造影劑:碘番酸靜脈膽道造影的造影劑:30%或50%膽影葡胺消化道X線診斷目前常用的最佳方法:鋇劑雙重對比造影(二)疾病1、食管癌:粘膜皺襞消失、中斷、破壞,形成表面雜亂不規(guī)則影像;管腔狹窄;月初八內充盈缺損。
2、胃潰瘍:龕影,多見于胃小彎、胃竇部。
3、十二指腸潰瘍:多見于球部;激惹征4、胃癌:充盈缺損;龕影。好發(fā)于胃竇部幽門前區(qū)。
5、潰瘍性結腸炎:多見于遠側結腸(如直腸和乙狀結腸)結腸有痙攣,可見向心性狹窄,腸袋變淺,腸壁見小毛刺狀凸出龕影。
6、結腸癌:結腸局限性不規(guī)則充盈缺損,結腸袋消失,管腔變窄,與正常腸壁分界清楚。好發(fā)于直腸和乙狀結腸。
五、泌尿系統(tǒng)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一)基礎觀察腎的分泌排泄功能的檢查:靜脈腎盂造影靜脈腎盂造影合用的造影劑:60%或76%的泛影葡胺泌尿系統(tǒng)結石首選的檢查:腹平片
(二)疾病
1、慢性腎盂腎炎:腎影變小,表面呈波浪狀,多累及雙腎。
2、腎癌:腎輪廓局限性外突。
3、腎結核:自截腎六、骨與關節(jié)X線平片不能顯示正常骨骼的:骨膜X線透視僅用于:骨髓炎小兒骨骼的X線特征:骨端Colle's骨折是指:橈骨遠端骨折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早期病變在:關節(jié)軟骨骨肉瘤好發(fā)于:長骨干骺端骨巨細胞瘤好發(fā)于:長骨骨端骨軟骨瘤好發(fā)于:長骨干骺端掌骨趾骨骨折需拍:正斜位片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周圍型需拍:雙手正位片包括腕關節(jié)(一)關節(jié)病變的基本X線表現(xiàn):關節(jié)腫脹,關節(jié)破壞,關節(jié)退行性變,關節(jié)骨性強直及關節(jié)脫位。
(二)疾病1、骨質疏松:骨質密度減低,骨小梁稀疏、粗糙,網(wǎng)狀結構空隙增大,骨皮質變薄。
2、骨質軟化:骨密度減低,骨小梁稀疏、粗糙,長骨彎曲變形3、骨質破壞:局部骨密度減低。發(fā)生在骨松質時,骨小梁模糊和消失;發(fā)生在骨皮質時,骨皮質缺損或完全消失。
4、脊椎結核:椎旁冷膿腫5、急性化膿性骨髓炎:出現(xiàn)在發(fā)病2周后。骨質破壞。病變區(qū)骨膜反應重6、骨肉瘤:多見于長骨的干骺端。有瘤骨形成。表現(xiàn)疼痛腫塊。
中醫(yī)外科學1.我國第一部外科專著(《金創(chuàng)瘛疭方》)
2.我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外科專著(《劉涓子鬼遺方》)
3.提出“五善七惡”的著作是(《圣濟總錄》)
4.正宗派的代表(陳實功);全生派的代表(汪洪緒);心得派代表(高錦庭)
5.膏藥―適用于一切外科病癥初起、已成、潰后各個階段。油膏―腫瘍期;潰瘍期。箍圍藥―腫瘍初期促其消散。酊劑―瘡瘍未潰及皮膚病。洗劑―適用于急性、過敏性皮膚病
6.蛇頭疔-指旁;蛇頭疔-指尖;蛇肚疔-指肚;托盤疔-整個手掌;足底疔-足底;紅絲疔-急性淋巴管炎
7.內發(fā)丹毒-軀干;抱頭火丹-頭面;流火-小腿足部;赤游丹毒-臀部
8.男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腎;女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胃
瘡瘍
9.皮膚炎癥在急性階段若僅有紅斑、丘疹、水泡而無滲液,宜用洗劑、粉劑、乳劑;若有大量滲液或明顯紅腫,則用溶液濕敷為宜。皮膚炎癥在亞急性階段,滲液與糜爛很少,紅腫減輕,有鱗屑和結痂,則用油劑為宜。皮膚炎癥在慢性階段,有浸潤肥厚、角化過度時,則用軟膏為主
10.內痔好發(fā)于肛門齒線以上3、7、11點處;贅皮外痔多發(fā)生于6、12點處;血栓性外痔好發(fā)于肛緣3、9點處;肛裂好發(fā)于6、12點處;肛瘺瘺管外口多于3、9點前面(截石位)
11.燒傷面積計算:頭、面、頸 9%;雙上肢 2*9%=18%;軀干前后包括外陰 3*9%=27%;雙下肢包括臀部 5*9%+1%=46%
12.截石位,肛門兩側坐骨結節(jié)劃一條橫線,當瘺管外口在橫線之前距離肛緣4cm以內,內口在齒線處于外口位置對應。4cm以外或外口在橫線之后,內口多在后正中齒線處
13.脫肛:一度3-5cm,二度5-10cm,三度10cm以上
14.玉莖屬肝,馬口屬小腸,陰囊屬肝,腎子(附睪、睪丸)屬腎,子系(精索)屬肝。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題庫軟件:熱賣中
題庫設計緊扣考試大綱、考試教材、考試科目。符合考試題型與考試科目,考試資料豐富,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