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作為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四診中考查頻率最高的內容,在歷年考試中所占分值均可達到在5分左右,其所占篇幅也非常的多,很多學員表示在學習中找不到重點,感覺需要記憶的東西過多,為此,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了以下內容,希望能對大家產生一定幫助!
(一)望神
由于“目”為五臟六腑之精氣之所注,其目系通于腦,為肝之竅,心之使,“神藏于心,外候在目”,所以察眼神的變化又是望神的重要內容之一。
1、得神:得神,又稱“有神”。其臨床表現為神志清楚,語言清晰;目光明亮,精彩內含;面色紅潤,表情自然;肌肉不削,體態(tài)自如;動作靈活,反應靈敏;呼吸均勻。得神說明精氣充盛,體健神旺,是健康的表現;若病而有神,則表明臟腑功能不衰,正氣未傷,病多輕淺,預后良好。
2、少神:少神,又稱“神氣不足”。其臨床表現為精神不振,嗜睡健忘;目光乏神,雙目少動;面色淡白少華;肌肉松弛,倦怠乏力,動作遲緩;少氣懶言,食欲減退等。少神多因正氣不足,精氣輕度損傷,臟腑功能減退所致,多見于輕病或疾病恢復期的患者;素體虛弱者,平時亦多出現少神。
3、失神:失神,又稱“無神”??梢娪?font color="#ff0000">久病虛衰或邪實神亂的重病患者。
精虧神衰而失神:臨床表現為精神委靡,意識模糊;目暗睛迷,瞳神呆滯,或目翻上視;面色晦暗無華,表情淡漠;肌肉瘦削,大肉已脫,動作失靈;神識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線;呼吸異常,氣息微弱。提示人體精氣大傷,臟腑功能嚴重受損,機能衰竭,預后不良。
4、假神:假神,是指久病、重病患者,精氣本已極度衰竭,突然出現神氣暫時“好轉”的假象。此并非佳兆,古人喻為“回光返照”、“殘燈復明”。假神說明臟腑精氣極度衰竭,正氣將脫,陰陽即將離決,常為臨終前的征兆。
5、神亂:神亂,是指神志意識錯亂失常。主要表現為焦慮恐懼、淡漠癡呆、狂躁妄動、猝然昏仆等,多見于臟躁、癲、狂、癇等患者。
(二)望色
是指觀察人體皮膚色澤變化以診察病情的方法,又稱“色診”。色是顏色,即色調變化;澤是光澤,即明亮度。除了皮膚色澤之外,望色還包括對體表黏膜、排出物等顏色的觀察,但在臨證過程中望色的重點是面部皮膚的色澤。
望色,是指觀察人體皮膚色澤變化以診察病情的方法,又稱“色診”。色是顏色,即色調變化;澤是光澤,即明亮度。除了皮膚色澤之外,望色還包括對體表黏膜、排出物等顏色的觀察,但在臨證過程中望色的重點是面部皮膚的色澤。
1、白色主虛證、寒證、失血、奪氣。
2、黃色主脾虛、濕證。
3、赤色主熱證,亦可見于真寒假熱之戴陽證。
4、青色主寒證、氣滯、血瘀、疼痛、驚風。
突見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涼脈微,多屬心氣不足,推動無力,血行不暢,可見于胸痹、真心痛等患者。
5、黑色主腎虛、寒證、水飲、血瘀、疼痛。
(三)望形體、頭面
1、望形體
按形體體質分類,一般可以分為陰臟人、陽臟人和平臟人三種。
①陰臟人:多陽虛陰盛,體形偏于矮胖,頭圓頸短粗,肩寬胸厚,身體姿勢多后仰,平時喜熱惡涼。其特點是陽氣較弱而陰氣偏旺,患病易從陰化寒,多寒濕痰濁內停。
②陽臟人:多陰虛陽盛,體形偏于瘦長,頭長頸細長,肩窄胸平,身體姿勢多前屈,平時喜涼惡熱。其特點是陰氣較虧而陽氣偏旺,患病易于從陽化熱,導致傷津耗陰。
③平臟人:又稱陰陽和平之人,體形介于陰臟人和陽臟人兩者之間。其特點是陰陽平衡,氣血調勻,在平時無寒熱喜惡之偏,是大多數人的體質類型。
2、望態(tài)
異常動作:
①顫動:患者瞼、面、唇、指、趾不時顫抖或振搖不定,不能自主,若見于外感熱病,多為熱盛動風;若見于內傷虛證,多為血虛陰虧,經脈失養(yǎng),屬虛風內動。
②手足蠕動:手足時時掣動,動作遲緩無力,類似蟲之蠕行。多為脾胃氣虛,血氣生化不足,筋脈失養(yǎng),或陰虛動風所致。足或手軟弱無力,行動不靈,多屬于痿證。
③手足拘急:手足筋肉攣急不舒,屈伸不利。如在手可表現為腕部屈曲,手指強直,拇指內收貼近掌心與小指相對;在足可表現為踝關節(jié)后彎,足趾挺直而傾向足心。多因寒邪凝滯或氣血虧虛,筋脈失養(yǎng)所致。
④四肢抽搐:四肢筋脈攣急與弛張間作,舒縮交替,動作有力,多因肝風內動,筋脈拘急所致,可見于驚風、癇病、痙病。
⑤角弓反張:患者頸項強直,脊背后彎,反折如弓。為肝風內動,筋脈拘急之象,可見于熱極生風、破傷風、馬錢子中毒等。
⑥循衣摸床,撮空理線:患者重病神識不清,不自主地伸手撫摸衣被、床沿,或伸手向空,手指時分時合。為病重失神之象。
⑦猝然跌倒: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嚙斜者,多屬中風病。猝倒神昏,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者,多屬癇病。
⑧舞蹈病狀:兒童手足伸屈扭轉,擠眉眨眼,努嘴伸舌,狀似舞蹈,不能自制,多由先天稟賦不足或氣血不足,風濕內侵所致。
3、望頭
4、望發(fā)
5、望面
6、望目
7、望耳
8、望鼻
9、望口與唇
10、望齒與齦
(1)望牙齒:牙齒松動稀疏,齒根外露者,多屬腎虛或腎火上炎。
(2)望牙齦:
牙齦色澤:正常人牙齦淡紅而潤澤,是胃氣充足,氣血調勻的表現。牙齦淡白,多因血虛或失血,齦絡失養(yǎng)所致;牙齦紅腫疼痛,多因胃火亢盛,火熱循經上熏牙齦所致。
11、望咽喉
(四)望舌質、舌苔
1、紅舌
舌象特征:比正常舌色紅,或呈鮮紅色。
臨床意義:主熱證。
舌鮮紅而起芒刺,或兼黃厚苔,多屬實熱證。鮮紅而少苔,或有裂紋,或紅光無苔,為虛熱證。舌尖紅,多為心火上炎;舌兩邊紅,多為肝經有熱。
2、絳舌
舌象特征:較紅舌顏色更深,或略帶暗紅色。
臨床意義:主熱盛證。
機理分析:絳舌多由紅舌進一步發(fā)展而成。其形成的原因是熱入營血,氣血沸涌,耗傷營陰,血液濃縮;或虛火旺盛,上炎于舌絡,血絡充盈,故舌呈絳色。
舌絳有苔,多屬溫熱病熱入營血,或臟腑內熱熾盛。絳色愈深,熱邪愈甚。舌絳少苔或無苔,或有裂紋,多屬久病陰虛火旺,或熱病后期陰液耗損。
外感熱病,表示邪熱深入營血,多見于熱性病極期,內傷雜病,多見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屬陰虛火旺。
3、點、刺舌
舌象特征:點,指突起于舌面的紅色、白色或黑色星點。大者為星,稱紅星舌;小者為點,稱紅點舌。刺,指舌乳頭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的紅色或黃黑色點刺,稱為芒刺舌。點和刺相似,時常并見,故可合稱點刺舌。點刺多見于舌的邊尖部分。
臨床意義:主臟腑熱極,或血分熱盛。
機理分析:舌生點刺是熱邪亢盛,充斥舌絡所致。一般點刺愈多,邪熱愈甚。
4、裂紋舌
舌象特征:舌面上出現各種形狀的裂紋、裂溝,深淺不一,多少不等。舌上裂紋可見于全舌,亦可見于舌前部或舌尖、舌邊等處,裂紋可呈現“人”、“川”、“爻”、“∫”等形狀,嚴重者可如腦回狀、輻射狀、卵石狀,或如刀割、剪碎一樣。
臨床意義:主陰血虧虛、脾虛濕侵。
機理分析:舌紅絳而有裂紋,多屬熱盛津傷。因邪熱內盛,陰液大傷,或陰虛液損,使舌體失于濡潤,舌面萎縮所致。
5、齒痕舌
舌象特征:舌體邊緣有牙齒壓迫的痕跡,又稱為齒印舌。
臨床意義:主脾虛、濕盛證。
機理分析:舌邊有齒痕,多因舌體胖大而受牙齒擠壓所致,故多與胖大舌同見。亦有舌體不大而呈現齒痕者,是舌質較嫩的齒痕舌。
6、望舌苔:膩、腐苔
舌象特征:苔質顆粒細膩致密,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膩之狀,緊貼舌面,刮之難去,稱為膩苔;苔質顆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積舌面,揩之易去,稱為腐苔;若舌上黏厚一層,有如瘡膿,則稱膿腐苔。
7、剝(落)苔
舌象特征:舌面本有舌苔,疾病過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脫落,脫落處光滑無苔。
根據舌苔剝脫的部位和范圍大小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舌前半部苔剝脫者,稱前剝苔;舌中部苔剝脫者,稱中剝苔;舌根部苔剝脫者,稱根剝苔;舌苔多處剝脫,舌面僅斑駁殘存少量舌苔者,稱花剝苔。
臨床意義:主胃氣不足,胃陰損傷,或氣血兩虛。
機理分析:剝脫苔的形成,總因胃氣匱乏,不得上熏于舌,或胃陰損傷,不能上潮于舌所致。由于導致胃氣、胃陰虧損的原因不同,損傷的程度亦有輕重,因而形成各種類型的剝脫苔。
(五)望排出物
1、望痰
痰白質清稀者,多屬寒痰。因寒邪阻肺,津凝不化,聚而為痰,或脾陽不足,濕聚為痰,上犯于肺所致。
痰黃質黏稠,甚則結塊者,多屬熱痰。因邪熱犯肺,煎津為痰,痰聚于肺所致
2、望涕
3、望涎唾
4、望嘔吐物
5、大便
6、小便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望診的全部重點內容了,如果您感覺這篇文章還不錯,可以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參考!
【醫(yī)學教育網原創(chuàng),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