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各部位粘膜的特征:
1.腭粘膜
硬腭粘膜為咀嚼粘膜。表面角化層較厚,多為正角化。根據有無粘膜下層可將其分為四區(qū):牙齦區(qū),中間區(qū),脂肪區(qū)和腺區(qū)四部分。軟腭粘膜為被覆粘膜,固有層乳頭粗、短、少,粘膜下層疏松,含粘液腺。
2.唇
(1)唇的皮膚部-有角化的復層鱗狀上皮。有皮膚附屬器,皮脂腺,汗腺,毛囊等。
(2)唇紅-不全角化的復層鱗狀上皮,有狹長的結締組織乳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所以,血色可透過表面上皮使唇部呈紅色。
(3)唇粘膜——無角化的復層鱗狀上皮,粘膜下層較厚,可看到唇腺。
3.舌背粘膜
舌前2/3為舌體,舌后1/3為舌根。舌背粘膜表面有許多小突起,稱舌乳頭。根據其形態(tài)、大小、及位置可分為:
(1)絲狀乳頭:數量最多,分布于舌倍,舌尖最多。乳頭體積小,呈錐體形,末端有毛刷樣突起,表面有透明角化上皮細胞。
(2)菌狀乳頭:分散于絲狀乳頭之間,位于舌尖和舌側緣,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呈圓形頭大頸細的突起,上皮層薄,無角化,有的上皮內可見到味蕾。
(3)輪廓乳頭——體積最大,數目最少,分布于人字形界溝的前方,乳頭呈矮柱狀;在輪廓溝的側壁上皮內可見到味蕾,在環(huán)溝底附近的舌肌纖維束間有味腺或埃伯納腺。
(4)葉狀乳頭——位于舌側緣后部,現已退化為5-8條平行排列的皺襞。
味蕾是主要分布于輪廓乳頭靠近輪廓溝的側壁上皮內的染色淺的卵圓形小體。光鏡下由暗細胞和亮細胞構成。電鏡下由Ⅰ型、Ⅱ型、Ⅲ型、IV型細胞構成。
4.頰粘膜
福代斯斑——在頰粘膜口角后部的區(qū)域,有時可出現成簇的粟粒狀淡黃色小顆粒,即以為增生的皮脂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