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狀血管瘤的組成與檢查方法是什么?為了幫助外科主治考生了解,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組成:
海綿狀血管瘤是由三種成分組成:
①血管成分,為竇狀腔隙組成,含有緩慢流動的血液。②結締組織間隔。③周圍為圍繞病變的膠質增生。
檢查方法:
1.CT
CT一般表現為邊界清楚的圓形或類圓形等至稍高密度影,可合并斑點狀鈣化,周圍一般無水腫,較大的病灶可有輕度水腫。海綿狀血管瘤急性出血可表現較均勻的高密度影,灶周有輕度水腫,注射造影劑后,70%~94%的病變可有輕度到中度增強,強化程度與病灶內血栓形成和鈣化有關,典型表現為不均勻的斑點狀增強。伴有囊性部分的病變,可見環(huán)形增強。延遲CT掃描的時間,造影劑增強的密度可以增高。病變周圍的膠質增生帶為低密度,灶周水腫一般不明顯。如病灶較小或呈等密度,可被漏診。
2.MRI
MRI診斷海綿狀血管瘤具有較高的診斷特異性與敏感性。由于瘤巢內反復多次少量出血和新鮮血栓內含有稀釋、游離的正鐵血紅蛋白,使其在所有序列中均呈高信號,病灶內有條帶狀長T1、短T2信號帶分割而形成爆米花或網格狀混雜信號團,周圍環(huán)以低信號帶(尤以T2像明顯)為典型腦內海綿狀血管瘤的MRI表現。
3.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海綿狀血管瘤為隱匿性血管畸形,即使采用數字減影技術也很難發(fā)現。
推薦閱讀:
快get!2020外科主治醫(yī)師考生必看的40個高頻考點!
刷題神器!2020外科主治醫(yī)師【醫(yī)考愛打卡】微信小程序來啦!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信息、復習資料、備考干貨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外科主治醫(yī)師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