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news/2017/r_ico_01.png)
影響兒童少年生長發(fā)育的遺傳因素包括家族因素和種族因素的影響。
(一)家族的影響
在良好生活環(huán)境下長大的兒童,其成年身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遺傳。一方面,個體的成年身高與父母的平均身高問存在較高的遺傳度;另一方面,父母與子女身高的相關系數(shù)有隨年齡上升的趨勢,提示遺傳因素越在接近成熟階段表現(xiàn)得越充分。該現(xiàn)象稱為生長發(fā)育的"家族聚集性".性成熟早晚、生長突增模式、月經初潮年齡等,也與家族遺傳有關。據(jù)此,兒童成年時的身高可根據(jù)當時的年齡、身高、骨齡并結合父母身高等進行預測;女孩還可根據(jù)月經初潮年齡和初潮時的身高來預測成人身高。
(二)種族的影響
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種族在身高、坐高、坐高/身高、骨齡、齒齡、初潮年齡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例如,剛果的矮人是世界上最矮小的人種之一,同樣的生長介素水平,對他們起不到在其他人種所起到的應答反應。在同樣生活條件下成長的非裔和歐裔美國兒童,成年身高的均值雖無明顯差異,但前者的腿長超過后者。在美國長大的日本兒童,生活環(huán)境與美國白人相近,但其腿長卻低于同等身高的白人兒童;雖然他們的身高比同齡在日本本土長大的日本兒童高,但坐高/身高比值卻無變化。這些都說明,體型、軀干和四肢長度之比主要受遺傳因素的影響。骨齡研究也證實,手腕部繼發(fā)性骨化中心出現(xiàn)的中位數(shù)年齡,黑人自出生后1~2年起就比其他種族領先;黑人兒童的恒牙萌出時間平均比白人早一年。東亞各國(中國、日本、韓國等)兒童的共同特點是,自嬰幼兒開始骨齡一直落后于非裔和歐裔美國兒童,但在青春期階段骨的干骺愈合速度卻顯著超過后兩者。這種青春期骨齡成熟的加快現(xiàn)象,被認為是亞洲兒童成年身高矮于白種人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