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口腔頜面部鄰近顱腦,頜面?zhèn)0榘l(fā)顱腦損傷,約占40%.顱腦損傷包括腦震蕩、腦挫裂傷、顱內血腫、顱骨骨折和腦脊液漏等。正確處理的關鍵在于對傷情的全面判斷,充分估計并判斷顱腦損傷的可能性,而不是急于進行專科手術。腦震蕩的典型臨床特點為:短暫的一過性的意識障礙,一般不超過半小時,常伴有逆行性遺忘,清醒后可出現頭痛、頭暈、乏力、惡心和嘔吐,通常短期內會自行好轉。腦挫裂傷是腦組織的實質性損傷,意識障礙取決于腦損傷的程度,神經系統(tǒng)體征取決于損傷部位。如出現昏迷-清醒-再昏迷的情況,則提示有顱內血腫的可能性。如患者昏迷一段后清醒,隨后頭痛加劇、不安,進而嗜睡,再次進入昏迷狀態(tài),傷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呼吸、脈搏變慢,血壓上升時,是硬腦膜外血腫的典型表現。頜面部特別是面中部的患者,觀察24~72小時對于避免顱腦并發(fā)癥是必要的。嚴密觀察其神志、脈搏、呼吸、血壓及瞳孔的變化。瞳孔的變化常能反映顱內損傷的程度,如一側瞳孔變大,并伴有意識障礙,常提示同側顱內有血腫或水腫的可能。如出現典型的“兩慢一高”,即血壓升高、脈搏徐緩有力、呼吸慢而深時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表明存在急性顱內血腫的可能。上述情況存在時或診斷困難時,應及時拍攝CT或MRI將以了解顱腦損傷的情況。必要時會同神經外科醫(yī)師共同診治,待顱腦傷情平穩(wěn)后再處理頜面?zhèn)?
如鼻孔或外耳道有腦脊液漏出,表明顱前窩底或顱中窩底有骨折。出血伴有腦脊液漏時,將流出的液體滴在吸水紙或紗布上,血跡周圍出現一圈被水濕潤的環(huán)形紅暈,表明存在腦脊液漏。處理原則禁止作耳道與鼻腔填塞與沖洗,以減少引起顱內感染的可能。對于昏迷的患者,要特別注意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和窒息的發(fā)生。必要時作氣管切開術,隨時清除呼吸道的血液或分泌物。對煩躁不安的患者,可給予適量鎮(zhèn)靜劑,但禁用嗎啡,以免抑制呼吸,影響瞳孔變化的觀察以及引起嘔吐,增高顱內壓。對于有腦水腫、顱內壓增高的患者應予脫水治療,常用20%甘露醇,快速靜脈滴注,每次劑量1~29/kg,每6~12小時1次;也可用25%山梨醇或50%葡萄糖等。如長時間使用脫水劑和利尿劑,應同時補鉀,并適當補鈉,防止電解質紊亂。每日補液量應控制在1500~2000ml以內,加用地塞米松5~10mg.如患者昏迷一段后清醒,隨后頭痛加劇、不安,進而嗜睡,再次進入昏迷狀態(tài),傷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呼吸、脈搏變慢,血壓上升時,是硬腦膜外血腫的典型表現,應立即請神經外科醫(yī)生會診,或經B超、CT檢查確診后開顱減壓。
在搶救顱腦傷的同時,頜面部傷可行簡單包扎,昏迷的患者嚴禁作頜間結扎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