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憲濤教授于1932年11月12日出生于山東泗水縣,1946年12月參加八路軍,1950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62畢業(yè)于第二軍醫(yī)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任:
第二軍醫(yī)大學專家組成員、中國免疫學會常務理事、臨床免疫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檢驗學會名譽主任委員、中華檢驗雜志、中華血液雜志、中華消化雜志、中華傳染病雜志、中國免疫雜志等核心期刊主編、編委。先后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軍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總后優(yōu)秀黨員、全軍伯樂獎等榮譽稱號。獲國家、軍隊大獎近二十項,軍隊科技進步三、四等獎多項、數(shù)十年來共撰寫論文近400余篇、前后指導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共計140多名。其中曹雪濤、王紅陽二位學生現(xiàn)已成為院士。
孔憲濤教授的奮斗歷程
一、白手起家,創(chuàng)建出一個全軍重點實驗研究基地。
1975年,在那百業(yè)待興的年代,二軍大從西安遷回上海,孔憲濤同志帶領兩位技術人員,一架顯微鏡,一個電泳槽,一堆瓶瓶罐罐,搞起了臨床免疫研究。1979年他們以“白手起家,因陋就簡搞科研”為題,參加了第一屆全軍科技大會。20余年來,他帶領科研人員兢兢業(yè)業(yè),努力探索,終于使一個小小的檢驗室發(fā)展成為一個集科研、教學、檢驗于一體的聞名全國的大型實驗基地。——全軍臨床免疫中心?,F(xiàn)有研究室12個,大型設備50余臺,價值700余萬元,形成了一個層次高、設備全、課題新、成果多的優(yōu)勢學科群體。作為學科帶頭人,孔憲濤同志傾注了全部心血。
二、瞄準學科前沿,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業(yè)績
孔憲濤教授大學畢業(yè)后,先從事臨床工作,后被調入實驗室搞科研,他認為黨教育多年,應是為國效勞的時候了。他發(fā)奮圖強,外出學外語,進修學專業(yè),圖書館查資料,計劃大干一場。但未料到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一晃就是十年。對已過不惑之年的孔憲濤同志來說,加速前進,已是迫在眉睫。他首先選擇了免疫球蛋白分子病這一新領域,在不到五年時間制備了40余種新的試劑,完善了球蛋白分子病的診斷技術。1977年發(fā)現(xiàn)我國首例免疫球蛋白輕鏈病,并在以后的五年內連續(xù)發(fā)現(xiàn)γ重鏈病、IgA半分子病和μ重鏈病。
1981年開始,孔憲濤同志又帶領他的學生開始了第二個主攻課題——肝硬化形成機制的研究,經14年艱苦不懈的努力,到1995年為止前后獲軍隊一等獎二項,二等獎四項,國家三等獎一項。以上兩個領域,目前已在國內處于先進水平,現(xiàn)正孕育著新的更大的突破。
孔憲濤同志在專業(yè)方面主要有如下三大方面的成就:
?。ㄒ唬?免疫球蛋白分子病研究
?。ǘ?慢性肝病研究
?。ㄈ?免疫學技術應用研究
孔憲濤成名了,在他還是副教授時,就被批準為博士生導師,從此他的研究工作更繁忙了,他的研究領域更寬了,對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
三、教書育人,為我軍培養(yǎng)大批高層次人才
孔憲濤同志1980年成為碩士生導師,1985年申請到消化內科博士點,1988年專門成立實驗診斷教研室,并擔任主任。多年來,他孜孜以求,誨人不倦,在研究生教育、大學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令人贊嘆的成績。他指導的碩士和博士中先后多人取得上海銀蛇獎(上海衛(wèi)生系統(tǒng)最高獎),巾幗獎,軍隊及國家一、二、三等獎,其中3人參加過全國首屆青年優(yōu)秀論文報告會(人民大會堂),有3人破格晉升正教授,其中27歲我軍最年青的教授就是孔教授的博士研究生。王紅陽,曹雪濤二位院士也曾是孔憲濤教授的學生。
指導研究生是一項困難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打基礎、選課題、找條件,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點一滴地領著干,一層一層地教技術,一字一句的改文章,三年期間既是導師,又是保姆,既是領導,又是朋友。孔憲濤同志就是這樣做的,因此受到全部畢業(yè)研究生的極大敬重和愛戴。
四、勤奮出智慧、勤奮出成果
勤奮思考、敢于假設、善于聯(lián)想是他對勤奮的第一個理解。思考是人的特征,但遇事苦苦思索至此則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如他對分子病這個題目,早認為外國有這種病我國肯定會有,只是不認識和檢查水平低而已。為此,他朝思暮想,如癡人一般,上蒼終于為他“不達目的誓不休”的執(zhí)著所感動,在夢中賜予了他入門的金鑰匙。實際上,根據(jù)心理學的觀點,夢境是人類潛意識在活動,由于孔憲濤全身心的投入,竟將潛意識的思維能量也開掘出來共同參與醫(yī)學研究了,聽上去有點象天方夜譚吧?然而“勤奮”變幻出的“不凡”在孔憲濤的經歷中卻是錚錚的事實。聯(lián)想是遇到一件事物,看到某一現(xiàn)象時多想想這意味著什么,其背后還可能有什么問題。例如他遇見可疑的IgA變化很怪異,就抓住這一特點,作了多種推論,大量查取資料,經過多方證實,終于作出了IgA半分子病的正確診斷。一次次突如其來的聯(lián)想常使得自行車上的孔憲濤處于極危險的境地,用險象環(huán)生“來形容實不為過,他的老伴為此不得不明令禁止他騎車上下班,真是”用心良苦“。勤奮收集各種信息、集國內外各種資料來豐富自己的學識,這是一位科研工作者應具備的素質。有人說,孔憲濤同志知識淵博,是問不倒的老師。他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學識呢?除了下面將提到的多干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勤讀書,勤收集各種有用的資料。為了做到這點,他多少年來很少有休息天,更沒有什么業(yè)余時間,每天除睡眠5-6小時之外,其余大多用于苦讀書籍雜志。另外,他也勤動腿,跑出去收集信息,觀察動態(tài)。因此,在臨床免疫學方面,他確實成了資料庫。勤奮動手、理論結合實際,既會講又會做,使學識更實在扎實。
孔憲濤同志之所以在短短的時間內作出如此大的成績,有豐富的實踐知識是重要的方面。由于有了豐富的經驗,對于免疫球蛋白的各種變化了如指掌,能很快地抓住疑點,深追細究,自己動手做實驗,直至作出滿意的回答。他們所發(fā)現(xiàn)的幾例罕見病,他幾乎都動手做過實驗。也就由于此,他的科研設計,為研究生確定的課題,皆獲得極大的成功。
勤奮出智慧、勤奮出成果,他近20余年來已取得國家級二等獎一項、軍隊級一等獎一項、二等獎10項、三、四等獎多項。為此他也獲得了多項榮譽稱號,如全軍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全軍優(yōu)秀黨員、全國優(yōu)秀教師、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有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中青年科學家等稱號,這些都記載著孔憲濤同志辛勤的途徑,描述著他智慧的軋跡。
- · 孔憲濤教授人生歷程
- · 孔憲濤教授對臨床免疫學的期望
- · 孔憲濤同志簡要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