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氣:
蘇子降氣湯
【方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紫蘇子 半夏各二兩半(各75g)前胡 厚樸各一兩(各30g) 川當歸(45g) 肉桂一兩半(45g) 甘草二兩(60g)★★★★
【用法】加生姜2片,棗子1個,蘇葉2g,水煎服。
【功用】降氣平喘,祛痰止咳?!铩铩铩?
【主治】上實下虛喘咳證??却刀?,胸膈滿悶,喘咳短氣,呼多吸少,或腰疼腳弱,肢體倦怠,或肢體浮腫,舌苔白滑或白膩,脈弦滑。
【配伍意義】本方證由痰涎壅肺,腎陽不足所致。其病機特點是“上實下虛”。但以上實為主,故治以降氣平喘,祛痰止咳為重,兼顧下元。方中紫蘇子降氣平喘,祛痰止咳,為君藥。半夏燥濕化痰降逆,厚樸下氣寬胸醫(yī)`學敎育網搜`集整理除滿,前胡下氣祛痰止咳,三藥助紫蘇子降氣祛痰平喘之功,共為臣藥。君臣相配,以治上實。肉桂溫補下元,納氣平喘;當歸既治咳逆上氣,又養(yǎng)血補肝潤燥,同肉桂以增溫補下虛之效;略加生姜、蘇葉以散寒宣肺,共為佐藥。甘草、大棗和中調藥,是為使藥。諸藥合用,標本兼顧,上下并治,而以治上為主。
定喘湯
【方源】《攝生眾妙方》
【組成】白果二十一枚(9g) 麻黃三錢(9g) 蘇子二錢(6g)法制半夏三錢(9g)款冬花三錢(9g) 杏仁一錢五分(4.5g) 桑白皮三錢(9g) 黃芩一錢五分(6g) 甘草一錢(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宣降肺氣,清熱化痰?!铩铩铩?
【主治】風寒外束,痰熱內蘊證??却刀鄽饧保|稠色黃,或微惡風寒,舌苔黃膩,脈滑數者。
【配伍意義】本方證因素體多痰,又感風寒,肺氣壅閉,不得宣降,郁而化熱所致。治宜宣肺降氣,止咳平喘,清熱祛痰。方用麻黃宣肺散邪以平喘,白果斂肺定喘而祛痰,一散一收,既可加強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黃耗散肺氣,共為君藥。臣以蘇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氣平喘,止咳祛痰。佐以桑白皮、黃芩清泄肺熱,止咳平喘。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共奏宣降肺氣、清熱化痰之功。
【鑒別】
1.本方與蘇子降氣湯均為降氣平喘之常用方。本方以麻黃、白果與黃芩、蘇子醫(yī)`學敎育網搜`集整理配伍,組成宣肺散寒,清熱化痰,降氣平喘之劑;蘇子降氣湯以蘇子降氣平喘為君藥,配以下氣祛痰之品,更用肉桂溫腎納氣,當歸氣病調血,用以治“上實下虛”之喘咳,但以上實為主。
2.本方與小青龍湯同能宣肺解表,祛痰平喘,皆可治療外感風寒,內有痰飲之喘咳。但小青龍湯是用麻黃、桂枝配干姜、細辛等,一以解表散寒,一以溫肺化飲,適用于外素有寒飲,表寒較重之喘咳;而本方是以麻黃、白果與杏仁、蘇子、款冬花、黃芩、桑白皮等配伍,一以宣肺降逆兼解表,一以清肺化痰以平喘,適用于痰熱內蘊,表寒較輕之喘咳。
旋覆代赭湯
【方源】《傷寒論》
【組成】旋覆花(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三兩(9g) 代赭石(苦,寒。主鬼注、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一兩(6g)生姜五兩(15g)半夏半升(9g) 人參二兩(6g) 甘草(炙)三兩(9g) 大棗十二枚擘(4枚)
【用法】水煎服。
【功用】降逆化痰,益氣和胃。
【主治】胃虛痰阻氣逆證。胃脘痞悶或脹滿,按之不痛,頻頻噯氣,或見納差、呃逆、惡心,甚或嘔吐,舌苔白膩,脈緩或滑。
【配伍意義】本方證因胃氣虛弱,痰濁內阻所致。治宜降逆化痰為主,兼以益氣補虛。方中旋覆花下氣消痰,降逆止噯,是為君藥。代赭石質重而沉降,善鎮(zhèn)沖逆,但味苦氣寒,故用量稍小為臣藥;生姜用量獨重,一為和胃降逆以增止嘔之效,二為宣散水氣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約代赭石的寒涼之性,使其鎮(zhèn)降氣逆而不伐胃;半夏祛痰散結,降逆和胃,并為臣藥。人參、炙甘草、大棗益脾胃,補氣虛,扶助已傷之中氣,為佐使之用。諸藥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氣和胃之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