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疼痛的整體護理是護士資格證考試需了解的內容,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了相關內容與考生分享,希望給予大家?guī)椭?
為接受治療而住院的外科患者,不論是急診入院,還是選擇性住院,當知道要接受手術,幾乎所有的患者,都會對術后疼痛產生不安和恐懼。術后疼痛是人體對組織損傷和修復過程的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反應,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疼痛已成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4大生命體征之后的第5生命體征,日益受到重視。隨著醫(yī)學模式的改變,整體觀念已逐步滲透到術后疼痛的護理工作中,解除術后疼痛已成為護士的重要職責。
1術前指導
對已確定手術時間的患者即開始術前指導,應詳細了解和掌握患者對手術治療所產生的心理活動,每個患者的個性、職業(yè)、文化修養(yǎng)不同,產生心理反應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樣,應針對性地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同時還需結合患者的病種,講解手術目的、方式及術后的注意事項,尤其對手術后留置的引流管的種類、目的、時間、引流部位將會出現(xiàn)怎樣的疼痛,體位變動、牽拉切口、咳嗽等均可誘發(fā)疼痛等情況向患者說明,并將緩解疼痛的方法告訴患者,讓他們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2雙向信息交流
術前一定要告訴患者關于術后鎮(zhèn)痛的知識,讓他們理解使用太多的止痛藥有害處,還須說明一旦疼痛嚴重,就需要多用藥物,并且難以控制,所以要告訴患者在疼痛變?yōu)閲乐刂?,報告醫(yī)生、護士。還可利用患者間的交流,把術后患者介紹給術前患者,前者可以向后者生動講解術后疼痛、放置及拔出引流管時疼痛的情況,使后者對術后疼痛有所準備。
3術后疼痛與焦慮情緒
焦慮情緒為外科患者最常見和最突出的心理反應,這與患者術前心理準備不充分、術后軀體不適、對預后缺乏信心,容易產生疑慮有關。疼痛可因焦慮加劇,焦慮與疼痛反應呈顯著正相關,因此,術后疼痛程度有隨焦慮情緒增加而增強的趨勢。護士對患者術后仍然存在焦慮傾向應有足夠認識,要主動關心患者,從穩(wěn)定情緒入手,提供有針對性的、有效的心理護理。
4術后疼痛的觀察
術后疼痛不同于一般的生理性疼痛,除了外科傷口對神經末梢的機械性損傷引起傷害性感受外,組織損傷后周圍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敏感性改變也是引起術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同時,術后疼痛還會引起內臟的反應,這是對生理功能影響最大的一個方面,主要與疼痛導致自主神經活動異常,血中兒茶酚胺升高有關。表現(xiàn)為心動過速、血壓升高、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驟停,呼吸淺快,還可出現(xiàn)惡心、嘔吐、出汗等。同時由于致痛和炎性介質的異常釋放,既可加重原發(fā)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腫,又可引起機體內激素和酶系統(tǒng)代謝異常,蛋白質合成緩慢,分解加速,不利于切口愈合,同時,疼痛還可使人體免疫球蛋白下降,影響術后康復。
4.1疼痛時的體征。術后的患者通常在麻醉藥對機體作用逐漸消失時,感覺開始恢復,疼痛逐漸加劇,多出現(xiàn)痛苦面容,臉色蒼白,血壓上升,脈搏加快,呼吸急促等種種體征。表現(xiàn)為出汗、呻吟,輾轉不安,不敢移動身體,不敢用力咳嗽。全麻患者在術后2~6h疼痛最劇烈,而神經阻滯麻醉在術后6~12h最明顯,24~72h逐漸減輕,如繼續(xù)加劇,必須考慮到體內有縫合不全、出血、感染、梗阻等并發(fā)癥,對患者身體變化的觀察不容忽視。
4.2患者因術式不同,術后疼痛程度也不同。剖胸術和上腹部手術,因切口深,并受呼吸運動影響,故而疼痛劇烈;闌尾、疝及四肢淺部手術,術后疼痛較輕。
4.3疼痛的閾值,年輕人比老年人疼痛更敏感。
5術后疼痛的評估
術后疼痛是一種主觀體驗,有個體差異,由于各種狀態(tài)和條件既復雜又相關,客觀地判斷疼痛的程度較難,重要的是具有早期發(fā)現(xiàn)疼痛,收集信息的能力,只有對其作出客觀定量評價,才能保證患者得到及時合理的治療。護士經常利用自己的判斷力,依靠一些生理指征和行為作為評估標準,這樣有時會造成誤導或不準確,正確的評估工具可通過減少錯誤偏差的機會,使護士與患者進行有效的交流和評估。
5.1自我評估
5.1.1根據(jù)患者的主觀描述對疼痛進行評估,簡單的0~10級標準適用于6歲以上患者,其標準順序依次為輕微疼痛1~4級(如不適、重物壓迫感、鈍性痛和炎性痛),中度疼痛5~6級(如跳痛和痙攣、燒灼感、擠壓痛和刺痛、觸痛和壓痛),嚴重疼痛7~9級(如妨礙正常活動),劇烈疼痛為10級(無法控制)。
5.1.2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法對小兒還有那些認知已損害以及不會說話的成年人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該方法采用6種面部表情從微笑至悲傷和哭泣來表達。
5.2行為評估
是對術后疼痛程度的客觀評估,常選擇行為中的哭鬧、驚叫、易受刺激,面部表情,軀干運動,觸摸傷口的企圖等加以評估。
5.3生理變化測量
生命體征變化是評估術后疼痛的重要依據(jù)。心率、呼吸頻率加快,血壓升高等改變都是術后疼痛的反應,但由于其他應激反應也會出現(xiàn)類似變化,故不具備疼痛特異性。
6術后疼痛的緩解
術后疼痛的患者不愿咳嗽、深呼吸和翻身,易導致肺不張、血栓、麻痹性腸梗阻等并發(fā)癥。因而有效地緩解術后疼痛以克服上述并發(fā)癥,對患者的順利康復及縮短住院日期有顯著意義。
6.1體位變換
術中長時間壓迫同一部位引起疼痛并不少見,術后保持舒適臥位,不僅可緩解疼痛,而且可促進呼吸循環(huán)。術后為預防呼吸器官并發(fā)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恢復腸蠕動,每2h更換體位一次,但勿引起患者疼痛,事先應向患者做好解釋,以取得合作。
6.2平衡鎮(zhèn)痛
良好的術后鎮(zhèn)痛效果不能由單一的藥物達到,用兩種不同機制的藥物相配合,以改善鎮(zhèn)痛效果,減少藥量和不良反應,起到良好的平衡鎮(zhèn)痛作用。例如:用阿片類藥復合非甾炎抗炎劑(NSAIDS),能降低阿片類藥量的30%~50%,減少阿片類藥抑制呼吸的不良反應。
6.3患者自控鎮(zhèn)痛(PCA)
PCA是用一種新型的注射泵將鎮(zhèn)痛藥物由患者按需注射而獲得滿意鎮(zhèn)痛效果的一種方法。PCA泵使用時機和劑量在麻醉醫(yī)生設定的范圍內,能滿足不同個體在不同時刻、不同疼痛強度下的鎮(zhèn)痛要求,避免疼痛和鎮(zhèn)痛大幅度波動,患者有一種主動參與感,有利于全身情況的恢復。
6.4非藥物輔助治療
非藥物的鎮(zhèn)痛方法對機體無損傷性,更傾向于機體、思維、精神三者的統(tǒng)一,適應患者的整體需要。
6.4.1周圍環(huán)境不良可誘發(fā)或增加術后疼痛,應調整環(huán)境以緩解疼痛。夜間盡量關燈,如果處置時需要照明可用手電,不可直接照射患者的臉部,盡量照地面。為防止日光或月光照射,可窗簾遮擋;盡可能減少刺激性聲響,醫(yī)護人員對話或處置時的動作要輕,限制探視會面時間及人數(shù);根據(jù)室溫具體調整每個患者的冷暖,創(chuàng)造使患者安然入睡的環(huán)境,必要時使用保暖或降溫措施。
6.4.2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鎮(zhèn)痛效果,可試用非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將意象、音樂、松弛、體位保護等與常規(guī)的鎮(zhèn)痛方法聯(lián)合使用,增強常規(guī)方法的鎮(zhèn)痛效果。要取得緩解術后疼痛的良好效果,我們要不斷地提高護理技術,運用整體護理,掌握患者疼痛的信息,正確評估疼痛程度,有效地緩解疼痛,促進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