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提問】如題,麻煩老師順帶總結下
【回答】學員snow1984,您好!您的問題答復如下:
1、G細胞分泌的促胃液素能刺激胃酸分泌。G細胞主要存在于胃腸道特別是胃竇的粘膜中,少量存在于十二指腸粘膜。促胃液素的作用是刺激胃酸分泌;營養(yǎng)作用;其他作用。
2、S細胞分泌促胰液素。S細胞主要存在于十二指腸粘膜,少量分布于空腸、回腸和胃竇部。其生物學效應主要是促進胃腸道消化腺、胰腺、肝膽管的水電解質分泌,增強縮膽囊素的作用和胰酶的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胃液素的釋放,抑制胃運動,促進胰腺外分泌細胞增生肥大,使細胞內DNA和蛋白質合成增加。
3、Ⅰ細胞分泌的縮膽囊素(CCK)有刺激胰酶分泌和膽囊收縮等作用。Ⅰ細胞主要存在于十二指腸和空腸的粘膜。CCK主要作用是:刺激胰酶的合成和分泌,增強胰腺分泌碳酸氫鹽和胃的排空,刺激膽囊收縮而使Oddi括縮肌松弛,其他還包括能興奮肝膽汁的分泌和對小腸、結腸運動進行調節(jié)。
4、D細胞分泌生長抑素。D細胞存在于中樞和外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其生物學效應為抑制各胃腸激素的釋放,包括促胃液素、促胰液素、CCK、抑胃肽、胃動素、腸高血糖素、胰多肽、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K細胞分泌抑胃肽可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但可刺激胰島素的釋放。K細胞主要位于十二指腸和空腸。抑胃肽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島素的釋放,是在腸-胰島素軸中調節(jié)胰島素釋放的一個重要因素。頸粘液細胞 主要分布在胃與食管連接處的寬約1~4cm的環(huán)狀區(qū)及胃靠近十二指腸的幽門區(qū),分泌粘液。
5、壁細胞 主要分布在胃體部位,分泌鹽酸以及與維生素B12吸收有關的內因子。
6、主細胞 主要分布在胃體部位,分泌胃蛋白酶原
7、PP細胞 數(shù)量很少,除存在于胰島內,還可見于外分泌部的導管上皮內及腺泡細胞間,胞質內也有分泌顆粒。PP細胞分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它有抑制胃腸運動和胰液分泌以及膽囊收縮的作用。
8、A細胞 約占胰島細胞總數(shù)的20%,細胞體積較大,多分布在胰島周邊部。電鏡下可見A細胞內的分泌顆粒較大,呈圓形或卵圓形,顆粒內的致密核芯常偏于一側,膜與核芯之間在可見一新月形的帽樣間隙,內含密度較低的無定形物。A細胞分泌高血糖素(glucagon),故又稱高血糖素細胞。高血糖是小分子多肽,它的作用是促進肝細胞內的糖原分解為葡萄糖,并抑制糖原合成,故使血糖升高。
9、B細胞 數(shù)量較多,約占胰島細胞總數(shù)的70%,主要位于胰島的中央部。B細胞內的分泌顆粒大小不一,其結構因動物種屬而異,人和鼠等的B細胞顆粒內常見桿狀或不規(guī)則形晶狀致密核芯,核芯與膜之間有較寬的清亮間隙。B細胞分泌胰島素(insulin),故又稱胰島素細胞。胰島素是含51個氨基酸的多肽,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吸收血液內的葡萄糖作為細胞代謝的主要能量來源,同時也促進肝細胞將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轉化為脂肪。故胰島素的作用與高血糖素相反,可使血溏降低。這兩種激素的協(xié)同作用,使血糖水平保持穩(wěn)定。若胰島素的作用與高血糖素相反,可使血糖降低。這兩種激素的協(xié)同作用,使血糖水平保持穩(wěn)定。若胰島發(fā)生病變,B細胞退化,胰島素分泌不足,可致血溏升高,并從尿中排出,即為糖尿病。胰島B細胞腫瘤或細胞功能亢進,則胰島素分泌過多,可導致低血糖癥。
祝學習愉快!
★問題所屬科目: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消化系統(tǒng)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