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履巉巖本草》
【拼音名】Jīn Yín Huā
【別名】忍冬花(《唐本草》),銀花(《溫病條辨》),鷺鷥花(《植物名實圖考》),蘇花(《藥材資料匯編》),金花(《江蘇植藥志》),金藤花(《河北藥材》),雙花(《中藥材手冊》),雙苞花(《浙江民間草藥》),二花(《陜西中藥志》),二寶花(《江蘇驗方草藥選編》)。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5~6月間,在晴天清晨露水剛干時摘取花蕾,攤席上晾曬或陰干,并注意翻動,否則容易變黑。忌在烈日下曝曬。宜保存于高燥通風(fēng)處,防止生蟲、變色。
【生境分布】我國大部地區(qū)均產(chǎn),而以山東產(chǎn)量最大,河南產(chǎn)的質(zhì)量較佳。
【性狀】干燥花蕾呈長棒狀,略彎曲,長約2~3厘米,上部較粗,直徑約1.5~3毫米。外表黃色或黃褐色,被有短柔毛及腺毛。基部有綠色細小的花萼,5裂,裂片三角形,無毛。剖開花蕾,則見5枚雄蕊及1枚雌蕊?;ü诖叫危菩廴锍薯殸钌斐?。氣芳香,味微苦。以花未開放、色黃白、肥大者為佳。
【化學(xué)成份】花含木犀草素、肌醇約1%及皂甙、鞣質(zhì)等醫(yī)學(xué)|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炮制】金銀花:篩去泥沙。揀凈雜質(zhì)。銀花炭:取揀凈的金銀花,置鍋內(nèi)用武火炒至焦褐色,噴淋清水,取出,曬干。
【性味】甘,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②《本草正》:味甘,氣平,其性微寒。
【歸經(jīng)】入肺、胃經(jīng)。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經(jīng)。
②《得配本草》:入足陽明、太陰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溫病發(fā)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疬,痔漏。
①《滇南本草》:清熱,解諸瘡,癰疽發(fā)背,丹流瘰疬。
②《生草藥性備要》;能消癰疽疔毒,止痢疾,洗疳瘡,去皮膚血熱。
③《本草備要》:養(yǎng)血止渴。治疥癬。
④《重慶堂隨筆》:清絡(luò)中風(fēng)火濕熱,解溫疫穢惡濁邪,息肝膽浮越風(fēng)陽,治痙厥癲癇諸癥。
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治外感發(fā)熱咳嗽,腸炎,菌痢,麻疹,腮腺炎,敗血癥,瘡癤腫毒,闌尾炎,外傷感染,小兒痱毒。制成涼茶,可預(yù)防中暑、感冒及腸道傳染病。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diào)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