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這是《詩經(jīng)·卷耳》中的一句。寫的是一群婦女,在田野里采摘卷耳的嫩葉用以充饑,因為想念遠征的丈夫,結(jié)果神不守舍,筐始終裝不滿。這里所說的卷耳就是我們無人不識的蒼耳。
蒼耳,又名蒼耳子、野落蘇、野茄子、蒼刺頭、癡頭猛、草帶婦等,是我國境內(nèi)普遍生長的一種草。它擁有健壯的身軀,莖桿直立粗壯,植株可高達一米,葉片肥大,呈闊三角形,邊緣有不規(guī)劃的鋸齒,果實渾身是刺,易粘附于人或動物的衣服和毛發(fā),且難以摘除。蒼耳會綻放綠色的小花,只在夜間盛開。
蒼耳有極旺盛的生命力,耐干旱貧瘠,對生長的環(huán)境從不苛求,它根系發(fā)達,一旦入土并生長起來,便不易清除和拔出。來年一開春,田野里那一層層的蒼耳新苗,向大自然顯示著自己家族的倔強與不屈不撓。
蒼耳是智慧的,它將果實長成棗核大小的圓球,外皮上小刺密布,如一只小刺猬——這就是蒼耳子,這些刺不但可以保護果實不被小鳥或其他動物吃掉,還可以幫助自己傳播種子。它的傳播方式很特殊,當小動物從它身邊經(jīng)過,蒼耳子就會把自己的小刺粘到小動物的皮毛上,小刺頂端的倒鉤可以讓自己牢牢抓住,不易脫落,坐著免費的“公共汽車”走遍四面八方,當它從小動物的皮毛上脫落時,蒼耳的孩子們就找到了自己的新家。
蒼耳用途廣泛,蒼耳皮可取纖維,植株可制農(nóng)藥,還可提取工業(yè)用脂肪油,并且蒼耳有廣泛的藥用價值,青綠時的莖葉搗爛后涂敷,可以治疥癬,蚊蟲咬傷,久服可以耳聰目明,輕身強志。蒼耳子有點小毒,但它能疏散宣通,行氣活血,能散風通竅,活絡(luò)止痛,尤其是用于治療風寒頭痛、風濕麻痹、鼻塞不通、不聞香臭、常流濁涕等癥,更是藥到病除,因此人送雅號“路路通”。
很多朋友都有過被蒼耳子粘到身上的懊惱,其實朋友們大可不必心煩,今后如果再有蒼耳子掛在衣服上,就讓它粘在衣襟上吧,因為蒼耳不僅是一棵質(zhì)樸善良而又無私奉獻的好草,還是一枚從《詩經(jīng)》里走來的相思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