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guī)定》,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組織了對恩施紫油厚樸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批準自2005年8月25日起對恩施紫油厚樸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公告2005年第112號)。
恩施紫油厚樸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以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政府《關于界定恩施紫油厚樸地理標志保護范圍的建議的函》(恩市政[2004]66號)提出的范圍為準,為湖北省恩施市轄行政區(qū)域的崔壩鎮(zhèn)、沙地鄉(xiāng)、太陽河鄉(xiāng)、紅土鄉(xiāng)、新塘鄉(xiāng)、白果鄉(xiāng)、板橋鎮(zhèn)、盛家壩鄉(xiāng)等8個鄉(xiāng)鎮(zhèn)所轄行政區(qū)域。
(一)種名。
厚樸。
(二)栽培技術。
1、立地條件:選海拔600至1700m、黃棕壤或棕壤、pH值5.5至6.5的土壤肥沃,環(huán)境無污染的地方栽培。
2、種子采集與貯藏:每年9月,在原產地區(qū)域內采集10年以上的厚樸樹的成熟種子,進行處理貯存。
3、選種:在播種前,選種子飽滿,色澤鮮亮,千粒重不低于140g。
4、播種、育苗:每畝播種不少于24kg;苗木高不低于30cm,地徑≥0.8cm。
5、移栽:采取穴栽穴施技術。移栽穴深20至30cm,寬30至50cm。每畝100株(株行距約2.6×2.6m)。田邊地角因地制宜栽培。
(三)采收與加工。
1、采收:夏至前后,選樹齡10年以上的成樹采收。采收方法:從樹生長的地表每間隔40cm左右橫向割斷樹皮,然后順樹干縱割,用起皮刀剝取樹皮,較細小的分枝和樹根,用小木槌捶打,使皮木分離,然后剝取樹皮。
2、加工工藝:
工藝流程:分檔――瀝水――發(fā)汗――干燥――蒸軟――卷筒――扎線――切齊――干燥――包裝――入庫。
工藝要求:將樹干皮置于沸水中煮5至8分鐘,取出堆置潔凈處,覆蓋青草“發(fā)汗”,待內表面呈紫褐色或棕褐色時,卷成雙筒狀,用十字堆碼法,自然晾干。根皮和枝皮自然晾干。
(四)質量特色。
1、感觀:
干皮:呈單卷筒狀或雙卷筒狀,外表面黃褐,有細密的縱紋。
內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劃之顯油痕。斷面纖維性,顯油潤。
根皮:呈單卷筒狀或不規(guī)則的塊片,表面土黃色或灰褐色,內表面棕色,斷面纖維性。
枝皮:長條狀或卷筒狀,外表面褐色,內表面紫褐色,斷面纖維性。
氣味:氣香,味辛辣、微苦。
2、理化指標:
厚樸酚、和厚樸酚總量(C18H18O2),干皮、根皮≥4.0%,枝皮≥2.5%,水分≤14%(均以干燥物計)。
恩施紫油厚樸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恩施市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