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dǎo)
吳昆《醫(yī)方考》卷4:“脾胃虛弱,不思飲食者,此方主之。脾胃者,土也。土為萬物之母,諸臟腑百骸受氣于脾胃而后能強(qiáng)。若脾胃一虧,則眾體皆無以受氣,日見羸弱矣。故治雜證者,宜以脾胃為主。然脾胃喜甘而惡苦,喜香而惡穢,喜燥而惡濕,喜利而惡滯。是方也,人參、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術(shù)、茯苓、山藥、蓮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開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則性緩,故為諸藥之舟楫,苦則喜降,則能通天氣于地道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3:“脾胃虛弱,飲食不進(jìn),多困少力,中滿痞噎,心悸氣喘,嘔吐泄瀉及傷寒咳噫。”
方義:
治脾胃者--補(bǔ)其虛,除其濕,行其滯,調(diào)其氣而已: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山藥、薏仁、扁豆、蓮肉--皆補(bǔ)脾之藥也。
茯苓、山藥、薏仁--理脾而兼能滲濕。
砂仁、陳皮--調(diào)氣行滯之品也。然合“參、術(shù)、苓、草”,暖胃而又能補(bǔ)中
桔梗苦甘入肺--能載諸藥上浮,又能通天氣于地道,使氣得升降而益和,且以保肺,防燥之上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