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跡叢談》說:
閹人隸籍河間者多。男子至十五六歲發(fā)育時,有愿閹割者,先飲以酒,酒淡而性猛,飲至十分沉醉,或竟昏倒,然后將其仰縛于條凳,凳置諸盛石灰之大盆中,仰縛則恐其掙扎,石灰則用以吸收流血。將陰部涂滿藥油,油即麻醉藥也。部署既定,即以利刀沿陽具之根,環(huán)而割之,深度須有技術(shù),尤以陰莖下部及近卵處為最難割,因筋多極易致命也。割后即取去其莖之海綿體,全莖只剩二管,須用鉗鉗,否則縮入體內(nèi)即死。一管為輸尿,一管為輸精,精管盤曲而納入體內(nèi),尿管則剪去之,遂敷以止血之藥。包扎畢后,須四五日不飲不食,半月不得見風,居室四壁,糊以重紙,蓋見風即有性命之虞。月余結(jié)痂收口,竟成一孔,卵亦縮至細小。然俗有“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之語,蓋言三年五載后,或須再行閹割,實則恐手術(shù)不佳,未能根除,故每隔三五歲,必驗察一次,看是否有凸肉長出,長則再割之,其手術(shù)亦較易矣。又云:閹人近女,每喜手撫口嚙,緊張移時,至汗出即止,蓋性欲至此已發(fā)泄凈盡,亦變態(tài)也。
這是展出的一把清代“閹割刀”
《宸垣識略》今譯成白話文:
閹割者,負責處理愿做太監(jiān)者的“禍根”。這種專門手術(shù)的程序是這樣的,愿意凈身入宮做太監(jiān)的人,必須要有地位的太監(jiān)援引,然后憑證人立下“婚書”,把自己當成“女人”那樣“嫁”到皇宮里去。“婚書”必須是自愿具結(jié)。這才請來閹割者,進行施手術(shù)的預備工作,選上一個好日子,把凈身者關(guān)在房間里。
那房間必須密不透風,讓凈身者先清理大小便,然后把他鎖在房里。在這段禁閉期間三四天內(nèi),絕對不能進飲食,免得排泄的穢物沾染手術(shù)后的創(chuàng)口,致使手術(shù)惡化,危及生命。房門之所以要密不透風,也是為了凈身者的安全。這樣經(jīng)過三四天之后,就正式閹割了。
受割的人,被蒙上眼睛,盡除衣褲,手足綁得結(jié)結(jié)實實,活像個“太”字。還有人抓牢他的頭發(fā),抓緊他的胳膊,壓著他的腰部,防止他因痛極掙扎,流血過多而嗚呼哀哉。
操刀者先要問:“這是自愿凈身嗎?”受割者說:“是。”又問:“假如你反悔,現(xiàn)在還來得及!”答道: “決無后悔。”“那么你絕子絕孫,可和我毫無干系罷?”接著又說:“毫無干系了!”
例行話問完,擔任介紹人的太監(jiān)把“自愿閹割書”循例念了一遍,于是開始動手術(shù)。受割者的兩腿是分開的,手術(shù)刀從卵囊連同陰莖一刀割凈,馬上在創(chuàng)口敷上防腐止血藥,同時將一根藥捻插進尿道口,迅速包扎起來,手術(shù)就完成了。
被割下的陰囊、陰莖,裝在石灰粉盒里,一方面是防腐,主要是吸收血液水分使它保持干燥,然后用濕布揩抹干凈,再在香油中泡若干時候,等油滲透了,把它裝在絲棉襯里的小木匣中,加以密封包裹,擇一個黃道吉日,送進受閹者的家祠,把那藏有“不文之物”的木匣,放在正梁上。將來那個太監(jiān)老死時,當他的遺體入殮,還得把那“陳年油鳥”從正梁上“請”下來,縫在死者的私處,那份“自愿閹割書”同時在靈前焚化,使死者“恢復”男人身份,在九幽地府,可以有面目見祖先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