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疾病 > 疾病01 > 正文

結腸鏡的操作技巧

2012-10-26 20:14 醫(yī)學教育網
|

單人操作由于協(xié)調性好、更便于一些特殊手法的運用,使檢查效果更好,在不同的腸段進鏡方法上有以下幾種技巧:

1、直乙結腸、乙降結腸移行部:通過不斷旋鏡循腔及拉直鏡身,使降乙以下腸管基本套在30cm的鏡身上。旋鏡的目的是視腸腔變化將腸腔的走向轉至視野的上方或下方,再作上下鈕調節(jié)(有時需調節(jié)左右鈕)暴露腸腔進鏡。反復回拉結合搖鏡、抖鏡可以使鏡身取直,把過長的、游離的乙狀結腸套疊在鏡身上,為下一步順利進鏡打下基礎。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2、旋轉式進鏡:當腸腔在視野內且無明顯轉向時,不要直接向前送鏡,而采用旋轉式進鏡。這里所講的旋轉式進鏡不同于前面所說的旋鏡,方法是右手握住鏡身,不斷小幅度沿鏡身縱軸左右旋轉鏡身同時進鏡,作者將這種進鏡方法總結為旋轉式進鏡。其優(yōu)點是可以將手部力量準確傳遞到內鏡前端,防止鏡身在體內成弓狀彎曲,從而避免拉長游離腸管引起異常疼痛,預防袢曲形成;還能減輕右手進鏡的力量,更輕松地完成操作。原理尤如持針灸針穿刺皮膚:直接進針需用力,且很易使針彎曲,如輕輕旋轉則容易保持直線進入。此法簡單、實用,特別適合在通過降、乙狀結腸時使用。

3、結腸脾曲:如脾曲過度扭曲而使脾曲呈銳角,僅可見屈曲的皺襞遮蓋住整個腸腔,此時盲目滑鏡可引起病人疼痛,腸壁損傷,甚至造成穿孔。可改右側臥位循腔進鏡,或通過旋鏡將皺襞轉至視野的下方,將內鏡前端送至皺襞處,左手將大旋鈕向下旋轉,鏡端壓住皺襞,同時鉤拉、稍許退鏡,使脾曲鈍角化,暴露腸腔順勢進鏡,同時左手回復角度鈕。腸鏡過肝曲困難時,亦可采用此法。

4、升結腸:當內鏡前端剛過肝曲,常常是升結腸腸腔暴露充分,但進鏡困難,甚至不進反退。多因為手部力量不能傳遞到內鏡前端,腸鏡在橫結腸內呈弓狀下垂。此時應先行退鏡拉直鏡身,請助手按壓患者臍部,并用力向劍突肋弓方向推頂,以抵御結腸的下垂,再行進鏡可獲成功。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