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狀
種子類卵圓形或橢圓形,稍扁,長2.5~4mm,寬2~3mm。表面黃棕色、紅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圓形種臍,一側(cè)有數(shù)條縱溝。種皮薄而脆,子葉2,黃白色,有油性。味淡、微苦、辛。
化學(xué)成分
含揮發(fā)油和脂肪油,揮發(fā)油中含α-、β-已烯醛和β-、γ-已烯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erucic acid)、亞油酸、亞麻酸及芥酸甘油酯等;尚含萊菔素(raphanin)、萊菔甙。
性味:性平,味辛、甘。
歸經(jīng):歸肺、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用于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jié)、積滯瀉痢、痰壅喘咳。入脾、胃、肺經(jīng),能消食除脹,功效顯著,有“沖墻倒壁”之稱。臨床習(xí)用于治療實(shí)(食、濕、積滯)證。然而,該品并非僅僅是消食除脹,對虛證用之,獲效亦佳,因其性和平,其氣味又不峻,無偏勝之弊,不可囿于“沖墻倒壁”之說,有破氣之嫌(實(shí)則是平氣之有余),而棄之不用。
用法用量:煎服,6-10g 生用吐風(fēng)痰,炒用消食下氣化痰。
使用注意:該品辛散耗氣,故氣虛無食積、痰滯者慎用。不宜與人參同用。
炮制方法:1、萊菔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用時搗碎。
2、炒萊菔子:取凈萊菔子,置預(yù)熱炒制容器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鼓起,有爆裂聲,外表色澤加深,內(nèi)部黃色,并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晾涼。用時搗碎。
炮制作用:1、萊菔子:味甘、辛,性平。歸肺、脾、胃經(jīng)。具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的功效。生萊菔子能生能散,長于涌吐風(fēng)痰。以該品為末,溫水調(diào)服,可宣吐風(fēng)痰。
2、炒萊菔子:炒后性降,藥性緩和,有香氣,可避免生品服后惡心的副作用,并長于消食除脹,降氣化痰。常用于食積腹瀉,氣喘咳嗽。同時炒后質(zhì)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藥效。
成品性狀:1、萊菔子:呈類卵圓形或橢圓形,稍扁。表面黃棕色、紅棕色或灰褐色。質(zhì)地堅(jiān)硬,種仁黃白色,破碎后有油性。味微苦辛。
2、炒萊菔子:萊菔子鼓起,色澤加深,質(zhì)脆,內(nèi)部黃色,有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