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科草本植物天冬的塊根。產(chǎn)于四川、貴州、廣西等地。秋、冬采挖,洗凈,除去根莖、須根,置沸水中蒸透心,除去外皮,干燥??汕衅谩?/p>
[性能]味甘、苦,性寒。能養(yǎng)陰生津,清火。
[參考]含天門冬素、粘液質(zhì)、β-谷甾醇、多種氨基酸。
有鎮(zhèn)咳、祛痰作用;對多種細(xì)菌有抑制作用;有抗腫瘤活性。
[用途]用于陰虛肺熱,干咳痰粘,或咯血;陰虛火旺,潮熱盜汗、遺精;內(nèi)熱消渴;腸燥便秘。
[用法]一日10~15g。煎湯,煎膏滋,作蜜餞,入菜肴等。
1,天門冬膏:天冬100g,阿膠、杏仁、川貝母、茯苓各50g。加水煎取濃汁,加入約等量煉蜜攪勻,煮沸即成。每次吃1匙。
源于《丹溪心法》(原方為丸)。本方用天冬養(yǎng)陰潤燥、清火,阿膠滋陰、止血,杏仁、川貝母化痰止咳,茯苓滋養(yǎng)益脾。用于陰虛肺燥,咳嗽咯血。
2,天門冬粥:天冬15g,粳米100g,冰糖適量。天冬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近熟時(shí)放入冰糖煮至粥熟。
源于《飲食辨錄》。本方用天冬養(yǎng)陰潤燥、清火,粳米益胃氣,冰糖潤肺益胃。用于陰虛肺燥,咳嗽咽干;陰虛胃熱,消渴口干;燥熱便秘。
3,長生固本酒:人參、枸杞子、山藥、五味子、天冬、麥冬、生地、熟地各15g,白酒1500g。各藥裝入紗布袋,浸酒中;放置2周以上,或隔水加熱半小時(shí)。每次飲30~50g。
源于《壽世保元》。本方以人參補(bǔ)氣養(yǎng)心、安神,二冬、二地滋陰養(yǎng)血,五味子滋腎斂肺,山藥滋腎、益脾。用于氣陰不足,五臟虛損,心煩口干,心悸失眠,體倦乏力,須發(fā)早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