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手機網(wǎng)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手機網(wǎng)

手機網(wǎng)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醫(yī)學百科類 > 疾病 > 疾病01 > 正文

梅毒流行傳播

2012-08-27 22:05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1. 流行簡況

梅毒在全世界流行,據(jù)WHO估計,全球每年約有1200萬新發(fā)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亞、東南亞和次撒哈拉非洲。于1505年經(jīng)印度傳入我廣東,至今已近500年。解放前是中國四大性病之首,60年代初基本被消滅,80年代再次發(fā)生和流行。1991年報告病例數(shù)為1870例,1995年11336例,1997年33668例。1997年以來占報告8 種性病的比例在6%以上,呈明顯增多趨勢,臨床經(jīng)??梢娨?、二期梅毒, 也已發(fā)現(xiàn)三期梅毒和先天梅毒。在義務獻血員中發(fā)現(xiàn)隱性梅毒。

梅毒患者的皮膚、粘膜中含梅毒螺旋體,未患病者在與梅毒患者的性接觸中, 皮膚或粘膜若有細微破損則可得病。極少數(shù)可通過輸血或其它途徑傳染。獲得性梅毒(后天)早期梅毒病人是傳染源,95%是通過不潔性交傳染,少數(shù)通過接親吻, 握手、輸血、接觸污染的內(nèi)衣濕毛巾、茶杯、煙斗、哺乳、尿布等傳染。胎兒梅毒(先天 ):孕婦體內(nèi)螺旋體,一般在妊娠3—4月通過胎盤感染嬰兒。

2. 傳染源及傳播途徑

2.1 傳染源:梅毒是人類獨有的疾病,顯性和隱性梅毒患者是傳染源,感染TP的人的皮損分泌物、血液中含大量TP。感染后的頭2年最具傳染性,2 年后基本不通過性傳播。TP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并在感染后2年依然有傳染給胎兒的危險。

2.2 傳播途徑: 性接觸是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約占其95%以上。感染TP 的早期傳染性最強。如果是顯性梅毒,可發(fā)生性行為接觸的任何部位的硬下疳,如生殖器、肛周、直腸、乳頭、舌、咽、手指等部位的硬下疳。隨著病期的延長傳染性越來越小,一般認為感染后2年以上性接觸就不再有傳染性。

患有梅毒的孕婦可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引起胎兒宮內(nèi)感染,多發(fā)生在妊娠 4個月以后,導致流產(chǎn)、早產(chǎn)、死胎或分娩胎傳梅毒兒。一般認為孕婦梅毒病期越短,對胎兒感染的機會越大。感染后2年仍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

梅毒螺旋體也可以間接接觸傳染,如通過接吻、 哺乳和被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褲、被褥等日常用品造成傳播。

關于梅毒(syphilis)的起源和傳播有很多爭執(zhí),據(jù)西方學者認為,在15世紀以前歐洲無梅毒。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航行到美洲,一些水手與美洲婦女發(fā)生過性關系,水手回到歐洲時,將此病傳播到意大利、西班牙。1494年法蘭西國王查理第八世募集各國士兵三十余萬人,遠征意大利,梅毒正蔓延于意大利國內(nèi),當圍攻那波里時,軍營中發(fā)生了梅毒大流行。1495年這些患有梅毒的士兵回國后,造成歐洲梅毒流行。有人認為1488年,葡萄牙艦隊將梅毒帶到印度。也有學者認為,1498年達伽馬的船隊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由于感染梅毒船員的到達,將梅毒也帶到印度。通過商業(yè)往來,梅毒也進入了我國,1505年在廣東省首先發(fā)現(xiàn)和記述了梅毒病例,此后,梅毒便從沿海到內(nèi)地在我國廣泛傳播開來,發(fā)病率居高不下,居性病之首。解放后,由于黨和政府有效地取締了妓院,禁止賣淫活動,對性病進行廣泛的普查普治,經(jīng)過十年的努力,已于1959年基本上消滅了梅毒,1964年我國向全世界宣布基本消滅了性病,這一舉動震驚了世界,轟動了全國。

7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性病又在我國死而復生,特別是梅毒發(fā)病人數(shù)大大增加,發(fā)病人數(shù)急劇上升。

梅毒的病原體是一種螺旋體,它可存在于梅毒患者皮膚粘膜硬下疳、皮疹、體液中。當與健康人性交時,螺旋體就隨分泌物進入健康人體有破損的皮膚粘膜(即使是很細微的肉眼看不見的損傷),而使接觸者受到感染 。極少數(shù)可通過輸血或接觸污染了梅毒螺旋體的物品被傳染。母親患梅毒可傳給胎兒。醫(yī)學上稱之為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idum),1905年由法國科學家Schaudinn 與Hoffmanu發(fā)現(xiàn)并報告的。

梅毒螺旋體是一種小而纖細的呈螺旋狀的微生物,長度為5-20nm,直徑<0.2nm。它有6-12個螺旋,肉眼看不到,在光鏡暗視野下,人們僅能看到梅毒螺旋體的折光性,其活動較強。在其前端有4-6根鞭毛樣細纖維束,其末端呈卷曲狀。在未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時,螺旋是規(guī)則的。因其透明不易著色,又稱之為蒼白螺旋體。

梅毒螺旋體是厭氧菌,在體內(nèi)可長期生存繁殖,只要條件適宜,便以橫斷裂方式一分為二的進行繁殖。在體外不易生存,煮沸、干燥、肥皂水和一般的消毒劑(如升汞、石碳酸、酒精等)很容易將它殺死。

梅毒的傳染性隨著病期的延長而減小。一期、二期的梅毒患者都具有傳染性,她們的皮膚粘膜損害處有大量的梅毒螺旋體存在;潛伏早期的梅毒患者也有傳染性。病程超過2年以上時,梅毒的傳染性會逐漸減弱,即使與未經(jīng)過治療的病程在2年以上的梅毒婦女有性接觸,一般也不會被傳染。病程越長,傳染性越小,病程超過8年以上者,其傳染性已非常小。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