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疾病 > 疾病01 > 正文

包皮作用

2012-08-27 22:18 醫(yī)學教育網
|

包皮有哪些作用呢?包皮的作用包括預防功能,免疫防護等等,平常要注意保持包皮的衛(wèi)生,預防相關疾病的發(fā)生。

預防功能

如同眼瞼保護眼睛一樣,包皮則保護陰莖頭,使它保持柔軟、濕潤和敏感。同時它還可以保持陰莖頭一定的溫度,調節(jié)pH值平衡以及具有清潔作用。在龜頭、乳暈、包皮內側面、小陰唇及眼皮等處沒有毛囊,皮脂腺獨自在皮膚表面開口,向皮膚排出皮脂,又稱自由皮脂腺。

免疫防護

所有的身體器官的開口都是身體免疫預防的第一道防線。包皮的腺體能夠分泌抗細菌和病毒蛋白,如溶菌酶,這種酶也存在于眼淚和母親的乳汁中。特異的上皮細胞,如郎罕氏細胞,是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富含于包皮的外層表面。包皮黏膜的漿細胞能夠分泌免疫球蛋白,這是一種預防感染的抗體。

多年來,我們已經知道郎罕氏細胞和枝狀細胞在皮膚黏膜的免疫系統(tǒng)起著重要的作用。最近幾年研究發(fā)現(xiàn),黏膜免疫系統(tǒng)才通過引進抗原,即通過陰道黏膜致敏,用來預防泌尿系統(tǒng)感染。具有免疫活性的包皮黏膜系統(tǒng)從理論上講也可以作為一種提供黏膜疫苗的途徑。

我們已經知道,郎罕氏細胞能夠分泌細胞因子。最近,人們才發(fā)現(xiàn),沒有郎罕氏細胞,鱗狀上皮細胞也能分泌細胞因子和白細胞介素,刺激T細胞的免疫反應。由包皮黏膜和皮膚釋放的細胞因子目前尚未進行仔細研究。國外學者Weiss在胎兒的包皮的黏膜表面未發(fā)現(xiàn)郎罕氏細胞,但在成人的包皮粘膜上皮很易得到確認。

在新生兒的包皮的黏膜表面未發(fā)現(xiàn)郎罕氏細胞,可能是由于包皮黏膜在無菌的子宮腔內環(huán)境中與腺體黏膜的融合所致。直至逐漸成長,包皮可以回縮,黏膜與抗原接觸時才可以確定郎罕氏細胞的存在。

包皮下菌群的多樣性的作用尚未得到進一步的研究,而包皮的免疫功能的研究也僅在嬰兒進行。有報道稱,包皮環(huán)切術切除了包皮的郎罕氏細胞,推測可能降低了HIV感染的危險性。

然而這種理論存在缺點,即使切除了包皮,仍有殘存的陰莖頭黏膜,在陰莖的表皮仍有郎罕氏細胞的存在。在美國,并沒有由于包皮環(huán)切術的盛行,而阻止了包括HIV性傳播疾病的傳播。郎罕氏細胞因此應該被理解為正常的黏膜免疫細胞,而不是需要切除的一種疾病。

性感帶

包皮如同指尖和嘴唇一樣敏感。它含有極為豐富的多樣的、比陰莖其他任何部位密度都高的的特異性神經受體。這些特殊的神經末梢能夠辨別動感、細微的溫度變化和組織結構的層次感。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