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虛實
虛實是辨別人體的正氣強弱和病邪盛衰的兩綱。一般而言,虛指正氣不足,虛證便是正氣不足所表現(xiàn)的證候,而實指邪氣過盛,實證便是由邪氣過盛所表現(xiàn)的證候?!端貑?。通評虛實論》說:“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若從正邪雙方力量對比來看,虛證雖是正氣不足,而邪氣也不盛;實證雖是邪氣過盛,但正氣尚未衰,表正邪相爭劇烈的證候。辯別虛實,是治療是采用扶正(補虛)或攻邪(瀉實)的依據(jù),所謂“虛者補之,實者瀉之”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一)虛證
虛證的形成,或因體質(zhì)素弱(先天、后天不足),或因久病傷正,或因出血、失精、大汗,或因外邪侵襲損傷正氣等原因而致“精氣奪則虛”。
主證:面色蒼白或萎黃,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氣短,形寒肢冷或五
心煩熱,自汗盜汗,大便溏瀉,小便頻數(shù)失禁,舌少苔或無苔,脈虛無力等。
臨床上由于氣、血、陰、陽不足可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由于臟腑的不足造成的各臟腑的虛證(如肺氣虛、心血虛、肝陰虛、脾氣虛、腎陽虛等)。下面列表說明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的證候及治則。臟腑的虛證在臟腑辨證中討論。
表3-4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鑒別表
分類 | 共同證侯 | 不同證侯 | 治則 | 常用方劑 |
氣虛 | 面色白或萎黃精神萎靡,身疲乏力,聲低懶言,自汗,納少,舌淡胖,脈無力 | 氣短,乏力動則氣急等癥明顯,脈虛無力 | 益氣 | 四君子湯等 |
陽虛 | 畏寒,形寒肢冷,小便清長,下利清谷,脈遲 | 補陽 | 腎氣丸、參茸丸等 | |
血虛 | 消瘦,頭暈,目眩,失眠,心悸,脈細 | 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手足麻木,口唇指甲淡白,舌質(zhì)淡,脈細弱無力 | 養(yǎng)血 | 四物湯等 |
陰虛 | 低熱或潮熱,顴紅,五心煩熱,口干,咽燥,盜汗,舌紅絳,質(zhì)瘦或有裂紋,無苔或少苔,脈細數(shù) | 滋陰 | 六味地黃丸等 |
從上表可以看出:氣虛和陽虛,屬陽氣不足,故臨床表現(xiàn)相似而都有面色白,神疲乏力,自汗等癥狀,但二者又有區(qū)別,氣虛是虛而無“寒象”,陽虛是虛而有“寒象”――怕冷,形寒肢冷,脈遲等。血虛和陰虛屬陰液不足,故臨床表現(xiàn)相似而都有消瘦,頭暈,心悸、失眠等癥狀,但二者又有區(qū)別,血虛是虛而無“熱象”,陰虛是陰液虧損不能約束陽氣而導致陽亢,故為虛而有“熱象”――低熱或潮熱,口干,咽燥等。
(二)實證
實證的形成,或是由病人體質(zhì)素壯,因外邪侵襲而暴病,或是因臟腑氣血機能障礙引起體內(nèi)的某些病理產(chǎn)物,如氣滯血瘀、痰飲水濕凝聚、蟲積、食滯等。
臨床表現(xiàn)由于病邪的性質(zhì)及其侵犯的臟腑不同而呈現(xiàn)不同證候,其特點是邪氣盛,正氣衰,正邪相爭處于激烈階段。常見癥狀為高熱,面紅,煩躁,譫妄,聲高氣粗,腹脹滿疼痛而拒按,痰涎壅盛,大便秘結(jié),小便不利,或有瘀血腫塊,水腫,食滯,蟲積,舌苔厚膩,脈實有力等。
治則;瀉實攻邪是治療實證的主法,所謂“實則瀉之”。但瀉火、通便、逐水、祛痰、理氣、活血化瘀、消導和驅(qū)蟲等不同的瀉法用于不同病邪產(chǎn)生的各種實證,將在有關(guān)章節(jié)中討論。
辨證虛證與實證可從下面幾方面考慮:從發(fā)病時間上,新病、初病或病程短者多屬實證,舊病、久病或病程長的多屬虛證;從病因上,外感多屬實證,內(nèi)傷多屬虛證;從體質(zhì)上,年青體壯者多屬實證,年老體弱者多屬虛證;從臨床癥狀與體征上,參考下表鑒別。
表3-5 虛證與實證鑒別表
癥 狀 與體 征 | 治則 | ||||||
虛證 | 面色白、蒼白、萎黃無華 | 神疲乏力 | 聲低懶言 | 隱痛喜按 | 舌淡苔白或少苔 | 脈虛無力 | 補虛 |
實證 | 面紅 | 煩躁譫語 | 聲高氣粗 | 劇痛拒按 | 舌紅苔黃厚膩 | 脈實有力 | 瀉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