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蛋白質(zhì)檢查是尿液化學成分檢驗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正常情況下,由于腎小球毛細血管濾過膜的孔徑屏障和電荷屏障作用,血漿中相對分子質(zhì)量、高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清蛋白、球蛋白不能通過濾過膜;相對分子質(zhì)量小的蛋白質(zhì)如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α2微球蛋白(α2-microglobulin,α2-M)、溶菌酶等可以自由通過濾過膜,但濾過量低,在近曲小管95%又被重吸收。因此,終尿蛋白含量很少,僅為30~130mg/24h.一次隨機尿中蛋白質(zhì)為0~80mg/L,尿蛋白定性試驗陰性。當尿蛋白超過150mg/24h或超過100mg/L時,蛋白定性試驗呈陽性,稱為蛋白尿(proteinuria)。
病理性蛋白尿
1.腎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 是最常見的一種蛋白尿。由于腎小球濾過膜因炎癥、免疫、代謝等因素損傷后濾過膜孔徑增大、斷裂和(或)靜電屏障作用減弱,血漿蛋白質(zhì)特別是清蛋白濾出,超出近端腎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若腎小球損害較重,球蛋白及其他大相對分子質(zhì)量蛋白濾出也可增加。根據(jù)濾過膜損傷程度及尿蛋白的組分,尿蛋白分為2類:
?。?)選擇性蛋白尿(selective proteinuria):以4~9萬相對分子質(zhì)量中等的清蛋白為主,可伴相對分子質(zhì)量近似的蛋白如抗凝血酶、轉(zhuǎn)鐵蛋白、糖蛋白等和少量小相對分子質(zhì)量β2-M、Fc片段等。無相對分子質(zhì)量大的蛋白(IgG、IgA、IgM、C3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小于0.1,尿蛋白定性3+~4+,定量超過3.5g/24h,常見于腎病綜合征。
?。?)非選擇性蛋白尿(non-selective proteinuria):反映腎小球毛細管壁有嚴重斷裂和損傷。尿蛋白以相對分子質(zhì)量較大和中等的蛋白質(zhì)同時存在為主,如IgM、IgG和補體C3、清蛋白、Tamm-Horsfall糖蛋白(T-H糖蛋白)、分泌型IgA(SIgA)和下尿路分泌的少量黏液蛋白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大于0.5,尿蛋白定性1+~4+,定量0.5~3.0g/24h.非選擇性蛋白尿是一種持續(xù)性蛋白尿,有發(fā)展為腎衰的危險,常提示預(yù)后較差。常見于原發(fā)或繼發(fā)腎小球疾病。
2.腎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proteinuria) 指腎小管在受到感染、中毒損傷或繼發(fā)于腎小球疾病時,因重吸收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現(xiàn)的以相對分子質(zhì)量較小的蛋白為主的蛋白尿。尿β2-M、溶菌酶增高,尿液清蛋白正常或輕度增多;尿蛋白定性1+~2+,定量1~2g/24h.常見于腎小管損害疾病。
3.混合性蛋白尿(mixed proteinuria) 腎臟病變同時或相繼累及腎小球和腎小管時而產(chǎn)生的蛋白尿。兼具兩種蛋白尿特點,但各組分所占比例因病變損害部位不同而不一致,也可因腎小球或腎小管受損害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4.溢出性蛋白尿(overflow proteinuria)腎小球濾過、腎小管重吸收均正常,因血漿中相對分子質(zhì)量較小或陽性電荷蛋白異常增多,經(jīng)腎小球濾過,超過腎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異常增多的蛋白有游離血紅蛋白、肌紅蛋白、溶菌酶、本周蛋白(Bence-Jones protein,BJP)等,尿蛋白定性多為1+~2+。常見于多發(fā)性骨髓瘤等。
5.組織性蛋白尿(histic proteinuria) 指來源于腎小管代謝產(chǎn)生的、組織破壞分解的、炎癥或藥物刺激泌尿系統(tǒng)分泌的蛋白質(zhì),進入尿液而形成的蛋白尿。以T-H糖蛋白為主,生理性約為20mg/d,尿蛋白定性±~1+,定量0.5~1.0g/24h.
2月7日 19:00-21:00
詳情2月8日 09:0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