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教育網(wǎng)中級主管護師《答疑周刊》2015年第06期
【內(nèi)科護理學】
【學員提問】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如何進行鑒別診斷
【答案】臨床上需要與下面的幾個疾病進行鑒別診斷:
1.冠心病本病和冠心病都見于老年患者,且均可發(fā)生心臟擴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少數(shù)患者心電圖上I、aVL或胸導聯(lián)出現(xiàn)Q波,類似陳舊性心肌梗死。但肺心病無典型心臟病或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xiàn),又如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肺氣腫等胸、肺疾患史,心電圖中ST-T改變多不明顯,且類似陳舊性心肌梗死的圖形多發(fā)生于肺心病的急性發(fā)作期和明顯右心衰竭時,隨著病情的好轉(zhuǎn),這些圖形可很快消失。
2.風濕性心臟病肺心病患者在三尖瓣區(qū)可聞及吹風樣收縮期雜音,有時可傳到心尖部;有時出現(xiàn)肺動脈瓣關閉不全的吹風樣舒張期雜音:加上右心肥大、肺動脈高壓等表現(xiàn),易與風濕性心瓣膜病相混淆。一般通過詳細詢問有關慢性肺、胸疾患的病史、有肺氣腫和右心室肥大的體征,結(jié)合X線、心電圖、心向量圖、超聲心動圖等表現(xiàn),動脈血氧飽和度顯著降低,二氧化碳分壓高于正常等,可資鑒別。
3.原發(fā)性擴張型心肌病、縮窄性心包炎前者心臟增大常呈球形,常伴心力衰竭、房室瓣相對關閉不全所致雜音。后者有心悸、氣促、紫紺、頸靜脈怒張、肝腫大、腹水、浮腫及心電圖低電壓等,均需與肺心病相鑒別。一般通過病史、X線、心電圖等檢查不難鑒別。此外,紫紺明顯有胸廓畸形者,還需與各種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相鑒別,后者多有特征性雜音,杵狀指較明顯而無肺水腫,鑒別一般無多大困難。
4.其他昏迷狀態(tài)本病有肺性腦病昏迷時尚需與肝性昏迷、尿毒癥昏迷和少數(shù)腦部占位性病變或腦血管意外的昏迷相鑒別。這類昏迷一般都有其原發(fā)疾病的臨床特點,不難鑒別。
【外科護理學】
【學員提問】腎移植術后護理都有哪些請老師詳細描述
【答案】
一般護理
1)將病人安置在空氣層流無菌室,采取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預防感染。
2)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早發(fā)現(xiàn)感染及排斥反應。
3)臥位:病人取平臥位,腎移植側(cè)下肢屈曲15°~25°,以減少切口疼痛和血管吻合口張力。
飲食護理:術后腸蠕動恢復、排氣后,可進流質(zhì)飲食,并逐漸改為半流食、普食。其飲食應是高熱量、低蛋白、各種維生素、低脂肪、低鹽鋇食。
排異反應的觀察及處理原則:密切觀察病人是否有排異反應的跡象,并鑒定是超急、急性或慢性排異反應。
排異反應表現(xiàn):
①體溫突然升高;
②移植腎區(qū)自覺脹痛;
③尿量顯著減少,體重增加;
④血壓升高;
⑤B超發(fā)現(xiàn)移植腎明顯腫大。
對上述任何一項癥狀,都要及時報告醫(yī)師,及時處理。
腎移植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
1)感染:是腎移植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造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2)出血或血腫:是腎移植早期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出血部位常為皮下及肌層、血管吻合口、輸尿管斷端,多發(fā)生在術后1~2天內(nèi)。表現(xiàn)為傷口滲血,負壓引流管持續(xù)大量引流出鮮紅血液,嚴重時出現(xiàn)移植腎區(qū)突然腫大及脹痛,繼而血壓下降,甚至休克。因此,手術后病人應平臥1周,并嚴密監(jiān)測引流的顏色、性狀、量及生命體征的變化。
3)消化道出血:多發(fā)生在急性排斥反應、用大量激素“沖擊”治療后。為防止消化道應激性潰瘍出血,移植術后必須應用保護胃黏膜及抗酸類藥物。
4)尿瘺:表現(xiàn)為腎移植術后,病人尿量減少,腹壁傷口有尿液外滲。一旦出現(xiàn)尿瘺,做負壓吸引,保持傷口敷料干燥;留置導尿,保持導尿管通暢。尿瘺一般能自行愈合,如不愈合,則手術處理。
腎移植術后病人的健康教育要點
(1)終身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指導病人掌握服用藥物的方法和劑量、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的觀察。
(2)應加強預防與治療感染。
(3)保護移植的腎臟免受外界的傷害。移植腎一般置于髂窩內(nèi),距體表較近,且無脂肪囊保護,故缺乏緩沖能力,在受外力擠壓時極易挫傷。
(4)注意尿量、尿色的觀察,定期進行尿蛋白、尿比重、血色素及腎功能的測定,注意有無慢性排異的發(fā)生。
(5)進行適當?shù)腻憻?,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為恢復工作創(chuàng)造條件。
(6)定期復診。一般出院后第1個月每周復查2次,第2個月每周復查1次,第3個月每2周復查1次,至術后半年每個月復查1次。若病情有變化,隨時就診。其主要是因為病人接受大量的免疫抑制藥治療,使機體對各種病菌的抵抗能力大大降低,極易引起感染。特別是肺部感染發(fā)生率最高。
【婦科護理學】
【學員提問】子癇的用藥護理重點有哪些?
【解析】硫酸鎂為目前治療子癇前期和子癇的首選解痙藥物。
用藥方法硫酸鎂可采用肌內(nèi)注射或靜脈用藥。
(1)肌內(nèi)注射:25%硫酸鎂溶液20ml(5g),臀部深部肌肉注射,每日1~2次。
(2)靜脈給藥:25%硫酸鎂溶液20ml+10%葡萄糖20ml,靜脈注射,5~10分鐘內(nèi)推注;或25%硫酸鎂溶液20ml+5%葡萄糖200ml,靜脈注射(1~2g/h),4次/日。
毒性反應硫酸鎂的治療濃度和中毒濃度相近,因此在進行硫酸鎂治療時應嚴密觀察其毒性作用,并認真控制硫酸鎂的入量。通暢主張硫酸鎂的滴注速度以1g/h為宜,不超過2g/h。每天用量15~20g。硫酸鎂過量會使呼吸及心肌收縮功能受到抑制,甚至危及生命。中毒現(xiàn)象首先表現(xiàn)為膝反射減弱或消失,隨著硫酸鎂濃度的增加可出現(xiàn)全身肌張力減退及呼吸抑制,嚴重者可心跳突然停止。
注意事項護士在用藥前及用藥過程中均應監(jiān)測孕婦血壓,同時還應檢測膝腱反射必須存在;呼吸不少于16次/分;尿量每24小時不少于600ml,或每小時不少于25ml。隨時備好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以便出現(xiàn)毒性作用時及時予以解毒。10%葡萄糖酸鈣10ml在靜脈推注時宜在3分鐘以上推完,必要時可每小時重復一次。直至呼吸、排尿和神經(jīng)抑制恢復正常,但24小時內(nèi)不超過8次。
【兒科護理學】
【學員提問】常見腹瀉的致病菌及臨床特點
【解析】
致病菌 發(fā)病特點 全身癥狀 大便特點 大便檢查
輪狀病毒腸炎又稱秋季腹瀉 多發(fā)生在秋冬季節(jié),以6~24個月嬰幼兒為多 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感染中毒癥狀不明顯,常伴脫水、酸中毒 黃色水樣或蛋花湯樣,含少量粘液,無腥臭味,每日幾次到幾十次,量多 少量白細胞,血清抗體多在感染后3周上升
致病性和產(chǎn)毒性大腸埃希菌腸炎 多見于氣溫較高季節(jié) 可伴發(fā)熱、脫水、電解質(zhì)紊亂和酸中毒 腹瀉頻繁,蛋花湯樣或水樣,含有黏液 可見少量白細胞
侵襲性大腸埃希菌腸炎 同上 常有惡心嘔吐、里急后重及全身中毒癥狀,甚至休克 大便呈黏液、膿血便,有腥臭味 可見大量膿細胞、白細胞和紅細胞
【醫(yī)學教育網(wǎng)(cddzsc.cn)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