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手機網(wǎng)
中醫(yī)內(nèi)科職稱手機網(wǎng)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med66_cdel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中醫(yī)內(nèi)科職稱 > 主任醫(yī)師題庫 > 正文

中醫(yī)內(nèi)科學題庫(三)

2012-01-05 10:24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30分(在備選答案中選擇1個最佳答案,并把它的標號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

1.外感表證的熱型是:

寒熱往來 惡寒發(fā)熱 潮熱夜甚 持續(xù)壯熱

2.風熱感冒的首選方是:

新加香薷飲加 荊防敗毒散 桑菊飲 銀翹散

3.壯熱汗出,口渴引飲,面赤心煩,口苦口臭,舌苔黃,脈洪大有力,其最佳選方是:

大承氣湯 大柴胡湯 麻杏石甘湯 白虎湯

4.痢疾初起,兼風熱表證,發(fā)熱,頭痛身重者,應解表清里,選用下列何方為宜?

人參敗毒散 麻杏石甘湯 葛根芩連湯 銀翹散

5.治療胃痛的基本原則是: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清熱利濕 和胃止痛 散寒止痛 益氣和中

6.外感咳嗽的治法是:

祛邪止咳 祛邪化痰 解表止咳 祛邪利肺

7.哮病的病因:

以痰為主 久病體弱 飲食不節(jié) 情志失調(diào)

8.喘促氣短,氣怯聲低,咳聲低弱,吐痰稀薄,自汗畏風,易感冒,咳嗆痰少質(zhì)粘,口干煩熱,咽喉不利,顴面潮紅,舌紅苔剝,脈細數(shù)。治療選方為:

七味都氣丸 五磨飲子 真武湯 生脈散

9.肺癰的病性主要是下列哪一項?( )

邪盛正虛 虛實錯雜 邪盛證實 表熱實證

10.肺脹的病變首先是在:

肺系 肺 腎 心

11.證見干咳為主,痰少而粘,痰中帶有血絲血點,色鮮紅,咳聲短促,午后手足心熱,盜汗,口干咽燥,胸部隱隱作痛,舌苔薄,舌邊尖紅,脈細數(shù)。其辨證屬:

肺癆陰虛火旺證 肺癆肺陰虧虛癥 肺癆氣陰耗傷證 咳嗽肝火犯肺證

12.苓桂術甘湯是以下心悸哪一證的主方?

心陽不振 水氣凌心 心血瘀阻 腎陽虛衰

13.記載用大劑量紅花、桃仁、降香、失笑散治療心痛的醫(yī)著是:

《醫(yī)林改錯》 《金匱要略》 《證治準繩》 《世醫(yī)得效方》

14.提出“無痰則不作眩”的論點的醫(yī)家是:

張景岳 劉河間 朱丹溪 李東垣

15.中風病中經(jīng)絡陰虛風動證的代表方是:

大蓁艽湯 牽正散 鎮(zhèn)肝熄風湯 天麻鉤藤飲

16.張某,女,36歲,心煩不寐,入睡時寐時醒,胸悶脘痞,頭重目眩,口苦,噯氣,泛惡,舌紅,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代表方是:

龍膽瀉肝湯 朱砂安神丸 黃連溫膽湯 黃連阿膠湯

17.心脾兩虛不寐的舌脈象是:

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 舌尖紅、舌苔薄黃,脈細數(shù) 舌淡苔薄,脈細無力 舌淡,脈弦細

18.癎病的主要病因為:

七情失調(diào) 痰邪 腦部外傷 先天因素

19.胃痛的病因,在感受外邪之中,以下哪一病邪最易導致胃痛?

風邪 寒邪 濕邪 熱邪

20.胃脘脹痛,攻撐連脅,胸悶噯氣,大便不暢,得噯氣、矢氣則舒,遇煩惱郁怒加重,舌苔薄白,脈弦。治宜選用:

柴胡疏肝散 化肝煎 清中湯 良附丸

21.腹痛的治療大法是:

通 瀉 補 清

22.痰飲內(nèi)停所致嘔吐,若痰熱內(nèi)郁,嘔吐而口干口苦者,可選用:

半夏厚樸湯 黃連溫膽湯 苓桂術甘湯 小柴胡湯

23.瀉下急迫,瀉而不爽,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腹痛拒按,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此證屬于:

寒濕泄瀉 濕熱泄瀉 傷食泄瀉 肝郁泄瀉

24.大便干結,腹部脹滿,腹痛拒按,面紅身熱,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紅,舌苔黃燥,脈數(shù)。其辨證屬于:

熱秘 氣秘 冷秘 血虛秘

25.身目俱黃,黃色欠鮮明,身熱不揚或無熱,頭身困重,胃脘痞悶,嘔惡納呆,厭食油膩,腹脹便溏,小便短少而黃,口粘,舌苔厚膩微黃,脈弦滑或濡數(shù)。治療的主方是:

茵陳蒿湯 大柴胡湯 茵陳四苓湯 茵陳術附湯

26.患者水腫日久,腰以下為甚,按之不易復起,脘腹脹悶,納減便溏,面色萎黃,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膩,脈沉弱,治療用何方最佳:

實脾飲 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 胃苓湯合五皮飲 參苓白術散

27.治療氣淋實證的代表方是:

八正散 六磨湯 沉香散 石葦散

28.多食易饑,口渴,尿多,形體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黃,脈數(shù)有力。治療首選方是:

消渴方 六味地黃丸 金匱腎氣丸 玉女煎

29.外感風寒頭痛的主方是:

芎芷石膏湯 羌活勝濕湯 荊防敗毒散 川芎茶調(diào)散

30.寒濕腰痛的主方是:

加味二妙散 身痛逐瘀湯 甘姜苓術湯 右歸丸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20分(在備選答案中有2~5個是正確的,將其全部選出并將他們的標號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或漏選均不給分)

1.患者低熱經(jīng)年,熱勢常隨情緒波動而起伏,精神抑郁,胸脅脹滿,煩燥易怒,口干而苦。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以下處理正確的是( )

A.證屬氣郁發(fā)熱 B.治以疏肝理氣,解郁瀉熱 C.方選小柴胡湯

D.方選歸脾湯 E.方選丹梔逍遙散

2.積聚的病因病機與下列那些有關( )

A.情志抑郁,氣滯血瘀 B.酒食內(nèi)傷,滋生痰濁 C.邪毒侵襲,留著不去 D.它病轉(zhuǎn)歸,日久成積 E.濕熱內(nèi)浸

3.癲病痰氣郁結證的辨證要點是( )

A.精神抑郁 B.表情淡漠,沉默癡呆 C言語無序,喜怒無常 D.舌紅苔膩而白,脈弦滑 E.面紅形瘦

4.病人頭暈伴有耳鳴,記憶力和計算能力明顯減退,懈惰思臥、齒枯發(fā)焦,腰酸骨軟,步行艱難,舌瘦色淡,苔薄白,脈沉細而弱??蛇x用以下哪些方劑使用( )

A.證屬髓海不足 B.治以補腎益精 C.方選七福飲加減 D.方選金匱腎氣丸 E.方選養(yǎng)心湯

5.患者胸悶重而胸心痛輕微,肥胖體沉,痰多氣短,近日適逢陰雨天而癥狀加重,脈質(zhì)暗紅,舌苔白膩,脈弦滑。以下處理那些是不正確的( )

A.治以活血化瘀 B.胖人多虛重視補氣 C.證屬痰濁閉阻 D.治以通陽泄?jié)?,豁痰開竅 E.方選栝蔞薤白半夏湯

6.以下那些不是治療黃疸病陽黃熱重于濕的代表方( )

A.茵陳蒿湯 B.大柴胡湯 C.茵陳術附湯 D.茵陳四苓湯 E.小柴胡湯

7.下列哪些不是治療脅痛病肝陰不足證的代表方( )

A.逍遙散 B.一貫煎 C.柴胡疏肝散 D.六味地黃湯 E.丹梔逍遙散

8.陰水的癥候特征有( )

A.起病緩慢,從下肢先腫,水腫以腰以下為甚 B.起病急,從面目先腫,水腫以腰以上為甚 C.膚色萎黃或晦暗,按之恢復緩慢 D.膚色光亮而薄,按之凹陷易于恢復 E.發(fā)汗解表之法治療常有顯效。

9.淋證的證候特征有( )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A.小便頻數(shù) B.淋瀝不盡 C.尿道澀痛 D.小腹拘急,痛引腰腹 E.持續(xù)高熱

10.痿病的治療原則有( )

A.治痿獨取陽明 B.痿病不可妄用風藥 C.祛風散寒 D.滋陰潛陽 E.活血化瘀

11.內(nèi)傷頭痛常見的證型是( )

A.肝陽證 B.腎虛證 C.氣血虛證 D.痰濁證 E.瘀血證

12.尪痹的臨床癥狀是( )

A.關節(jié)酸痛游走不定 B.關節(jié)疼痛屈伸不利 C.關節(jié)疼痛遇寒痛甚,得熱

痛緩 D 肌肉萎縮,肘膝關節(jié)不得伸 E.關節(jié)痛,部位固定

13.寒邪客胃證胃痛的癥狀是( )

A.胃痛暴作惡寒喜暖 B.得溫痛減 C.遇寒加重 D.口淡不渴 E.或喜熱飲

14.噎膈的癥候特征是( )

A.胸骨后不適 B.進食時有停滯感 C.繼則咽下梗噎 D.甚至不得入 E.食入即吐

濕熱泄瀉的代表方哪些不正確?( )

A.白頭翁湯 B.葛根黃芩黃連湯 C.保和丸 D.藿香正氣丸 E.茵陳蒿湯

16.屬內(nèi)傷咳嗽的是:( )

A.痰熱郁肺 B.痰濕蘊肺 C.肺陰虧耗 D.燥邪傷肺 E.。熱邪傷肺

17.哮病與肺脹明顯不同之處在于:( )

A.哮病肺部能聞及哮鳴音,而肺脹無哮鳴音 B.哮病多有過敏史或家族史,而肺脹大多沒有 C.哮病可見桶狀胸,而肺脹則無 D.哮病多有鼻癢、噴嚏等先兆癥狀 E.哮病可兼有喘,而肺脹則無氣喘

18.水凌心肺型喘證可見( )

A.喘咳氣逆 B.喘咳氣涌,痰粘色黃 C.咯痰稀白 D.心悸,浮腫 E.小便少,怯寒肢冷

19.肺脹發(fā)病特點是( )

A.常因外感誘發(fā) B.以喘,咳,痰,脹為臨床特征 C.病程纏綿 D.有長期慢性咳喘病史 E.有過敏史或家族史

20.引起自汗盜汗的主要病因病機有( )

A.病后體虛 B.表虛受風 C.思慮煩勞過度 D.情志不舒 E.嗜食辛辣

三、填空題,每題(空)1分,共15分

1.咳嗽的病因一是 ,二是 .

2.胸痹心痛多發(fā)生于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以 發(fā)作性悶痛為主。

3.癡呆的病位在 ,與 等臟相關。

4.腹痛的病位在腹,有 、 、 、 之分。

5.我國肝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占全部惡性腫瘤的第 位,僅次于 。

6.痹病,其風氣勝者為 ;寒氣勝者為 ;濕氣勝者為 。

四、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10分

1.痢疾 2.眩暈 3.噎膈 4.癃閉 5.積聚

五、是非題,每題1分,共10分

1.“治臟腑如相”之意是指外感病證的治療要注意調(diào)理失常的臟腑功能。而調(diào)理之法當順臟腑陰陽升降之性。( )

2.內(nèi)傷發(fā)熱的辨證要點在于分清寒熱。( )

3.消除及避免引起虛勞的病因是預防虛勞的根本措施。( )

4.肺脹病變首先在肺,繼則影響心,后期病及于脾、腎。( )

5.眩暈病位在清竅,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diào)有關,其發(fā)病以虛證居多。( )

6.黃疸病證的病理屬性與脾胃陽氣盛衰有關的表現(xiàn)是濕從熱化和濕從寒化。( )

7.水腫的發(fā)生,主要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的表現(xiàn),是肺、脾、腎三臟相干為病,而導致水液泛濫肌膚。( )

8.癃閉是以小便頻急,淋瀝不盡,尿道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證。( )

9.遺精的發(fā)病機理,主要責之于心、肝、腎三臟。( )

10.消渴的病機主要在于陰津虧損,燥熱偏勝,而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 )

六、病例分析題,每題5分,共15分

患者, 男, 50歲。

病史:素有慢性咽喉炎病史,常因受寒勞累而病情加重。近三年來,雙下肢浮腫,按之凹陷如泥,面色少華,神倦肢冷,脘腹脹悶,納減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膩,脈沉弱。

要求:寫出疾病診斷(1分)、證候診斷與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藥物與用量、煎服法(1分)。

患者, 男, 38歲。

病史:半年前因身目發(fā)黃,體倦乏力,惡心欲吐,納呆,厭油膩,小便黃,大便溏爛,到某醫(yī)院就診, 經(jīng)治療(藥物不詳),未見好轉(zhuǎn),癥狀反而加重,現(xiàn)自訴脘腹作脹較甚,口淡不渴,神疲畏寒,納少,大便溏爛,診見:身目俱黃,色暗不鮮,舌淡苔膩,脈沉遲。

要求:寫出疾病診斷(1分)、證候診斷與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藥物與用量、煎服法(1分)

某男,60歲, 干部。

病史:10年前因受涼后咳嗽。此后每因起居不慎,愈而復發(fā),或遷延不愈。喉癢咯痰不暢,尤以秋冬季為甚,且有逐年加重之勢。近兩年來,咳嗽更為頻繁,吐痰量多,痰白粘稠,并感胸悶氣粗,飲食減少,形體日漸消瘦,體力日漸減退,大便溏泄,舌苔白膩,脈濡滑。

要求:寫出疾病診斷(1分)、證候診斷與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藥物與用量、煎服法(1分)。

中醫(yī)內(nèi)科學題庫(第3套)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索整理

參 考 答 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 2.D 3.D 4.C 5.B 6.D 7.A 8.D 9.C 10.B 11.B 12.B 13.C 14.C 15.C 16.C 17.C 18.B 19.B 20.A 21.A 22.B 23.B 24.A 25.C 26.A 27.C 28.D 29.D 30.C

二、多項選擇題

ABE 2.ABCD 3.ABCD 4.ABC 5.CDE 6.BCD 7.ACD

8.AC 9.ABCD 10.AB 11.ABCDE 12.BCE 13.ABDE 14.ABCDE 15.ACDE 16.ABC 17.BD 18.ABCD 19.ABCD 20.ABCDE

三、填空題

1.外感六淫之邪 臟腑之病氣

2.四十 胸骨后或左胸

3.腦 脾肝腎心

4.臍腹 脅腹 少腹 小腹

5.三 胃癌、肺癌

6.行痹 痛痹 著痹

四、名詞解釋

1.痢疾是因外感時邪疫毒,內(nèi)傷飲食而致邪蘊腸腑,氣血壅滯,傳導失司,以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排赤白膿血便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具有傳染性的外感疾病。

2.弦即眼花,暈是頭暈,兩者常同時并見,故統(tǒng)稱為“眩暈”。其輕者閉目可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zhuǎn)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汗出、面色蒼白等癥狀。嚴重者可突然仆倒。

3.噎膈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順,食物難或納而復出的疾患。

4.癃閉是由于腎和膀胱氣化失司而導致尿量減少,排尿困難,甚則小便閉塞不通為主癥的一種病證。其中又以小便不利,點滴而短少,病勢較緩者稱為“癃”;以小便閉塞,點滴全無,病勢較急者稱為“閉”。癃和閉雖有區(qū)別,但都是指排尿困難,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稱為癃閉。

5.積聚是由于正氣虧虛,臟腑失和,氣滯、血瘀、痰濁蘊結腹內(nèi)而致,以腹內(nèi)結塊,或脹或痛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類病證。

五、是非題

1. 對 2.錯 3. 對 4. 錯 5. 對 6. 對 7. 對 8. 錯 9. 對

10. 對

六、病例分析題

1.診斷:水腫(陰水——脾陽虛衰)

分析: 患者以往反復感邪而失治,損傷正氣,氣虛及陽,脾陽不振則運化失司,水濕聚不行,泛溢肌膚,發(fā)為浮腫而小便短少;此為因虛致實,而水性趨下,故浮腫見于雙下肢而按之凹陷如泥;脾虛氣血生化乏源,故面色少華,神倦肢冷;運化無力,故脘腹脹悶,納減便溏;舌淡苔白膩,脈沉弱為陽虛水濕內(nèi)聚之征。

治法: 健脾溫陽利水

方藥:實脾飲加減:附子6g(先煎2小時) 干姜3g 草果6g 白術10g 茯苓15g 甘草6g 生姜3片 大棗15g 大腹皮15g 木瓜6g 木香5g(后下) 厚樸6g 水煎服, 每日一劑。

2.診斷:黃疸(陰黃-寒濕證)

分析:患者病后脾陽受傷,濕從寒化,寒濕阻滯中焦,膽汁受阻,溢于肌膚,則發(fā)為身目皆黃;寒濕同為陰邪,故黃色暗而不鮮,口淡不渴;寒濕困脾,運化失常,則脘腹作脹,納少,大便溏爛;脾陽不振,形體失養(yǎng)故神疲畏寒;舌淡苔膩,脈沉遲為陽虛寒濕不化之象。

治法: 溫中化濕, 健脾和胃。

方藥:茵陳術附湯加減:茵陳15g 白術10g 附子10g(先煎2小時) 干姜3g 肉桂3g 炙甘草6g 水煎服 每日一劑

3.診斷: 咳嗽(痰濕蘊肺型)

分析:因外感后調(diào)攝不周,肺衛(wèi)受損,衛(wèi)外功能不固,故易感受外邪而反復咳嗽;子盜母氣,脾氣虧虛,運化失司,痰濁內(nèi)生,上壅于肺,肺氣不利,故見咳聲重,痰多色白質(zhì)粘,胸悶氣粗;脾不升清,則大便溏泄;氣血生化乏源,故飲食減少,形體日漸消瘦,體力日漸減退;舌苔白膩,脈濡滑為痰濕內(nèi)蘊之征。

治法:健脾燥濕,止咳化痰。

方藥:二陳湯合三子養(yǎng)親湯加減:半夏7g 茯苓12g 陳皮6g 甘草3g 蘇子10g 白芥子7g 萊菔子10g 蒼術10g 厚樸10g 黨參15g 白術10g 水煎服 每日一劑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題庫軟件
中醫(yī)內(nèi)科學職稱考試題庫軟件(初/中/高級)

題庫軟件:熱賣中

題庫設計緊扣考試大綱、考試教材、考試科目。符合衛(wèi)生高級職稱考試題型與考試科目,考試資料豐富,免費試用。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