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news/2017/r_ico_01.png)
兒科護士要求:
(一)心理素質的要求——“五心”
1、愛心。愛心是衡量兒科護士基本素質的重要指標,是贏得家長、患兒信任與尊重的前提,作為兒科護士,既要熱愛護理事業(yè),具有為人類健康服務的奉獻精神,更要象慈母一樣對待每一位患兒,只有這樣,才能急患兒所急,想患兒所想,痛患兒所痛,把愛心滲透到每項護理工作中。比如當患兒來院就診時,護士要面帶微笑,熱情、友好、主動接待病人,使患兒有親切感,消除陌生感受,工作中可通過做游戲等方式與患兒溝通,盡快熟悉患兒,成為其知心人和好朋友。由于患兒年齡小,往往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兒科護士應了解和觀察其生活、衛(wèi)生習慣、性格愛好、心理需求。從為患兒更衣喂養(yǎng)、換尿布、剪指甲等等細微的生活護理中顯示出博大的愛心。再如,為了減輕患兒在治療中的痛苦,在給患兒做任何護理操作時,可以親切呼喚患兒的乳名,并給予關愛及安慰性的語言,“阿姨輕輕摸一摸,不疼的,象小螞蟻咬一樣”等,盡量取得患兒的配合。護理人員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熱愛及愛護小兒,一視同仁,并要尊重小兒,做到言而有信,與小兒建立平等友好的關系,以便更好地護理小兒。
2、責任心。責任心是做好兒科護理工作的前提。兒科護理是一個專業(yè)性很強的獨立學科,護理工作內(nèi)容復雜,病情變化快而急,護理難度大。同時由于患兒缺乏語言溝通能力,不能主動或準確訴說病情,因此,只有用“心”才能做好護理工作,如果缺乏責任心,無論新護士還是老護士都不會做好護理工作,甚至還會增加患兒的痛苦。護士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感,不但要照顧他們的生活,還要啟發(fā)他們的思維,與他們進行有效的溝通以取得他們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工作中兒科護理人員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職責范圍,作好本職工作;其次,在工作中要加強責任心,按時巡視病房,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再次,在護理操作中要隨時執(zhí)行“三查七對一注意”,如兒科患兒靜脈補液時,液體量少,但步驟多,所以,更應強調責任心。
3、耐心。耐心是兒科護士做好工作的必備條件。兒科病人由于年齡小,無法溝通或溝通能力差,害怕吃藥、打針,忍耐性差等表現(xiàn),很難配合護理,這就要求兒科護士有足夠的耐心來解釋、開導患兒。并且由于患兒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更需要護士有足夠的耐心。
4、細心。兒科護理工作具有與成人護理工作不同的特點是病兒不會自訴其病痛,不會明確表達要求,全靠護士細心的觀察與護理,才能滿足患兒身心的需求。
5、信心。信心是做好兒科護理工作的動力。在工作中,只有保持平穩(wěn)自信的心態(tài),才能在又哭又鬧的患兒面前做到心情平靜,操作有序。
(二)業(yè)務素質要求——“博學”
1、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兒科護理的專業(yè)知識是從事兒科護理工作的理論基礎,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其次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術是做好兒科護理工作的基本功,靜脈穿刺是小兒科的一大難題,要想“一針見血”,必須勤學苦練,對操作技術精益求精。
2、兒童教育知識。為了滿足兒童獲取知識的需要,兒科護士應掌握一定的兒童心理學、兒童教育學等知識,在工作中逐步教育患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及生活習慣,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
3、全面護理知識。豐富的科學知識及熟練的操作技巧能確知兒童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變化及生理、心理和社會的需要而給以全面的護理。掌握各年齡組兒童對疾病的心理及情緒的不同反應,注意身心兩方面客觀征象及主觀癥狀;具備健康教育的知識及能力;能深刻了解兒科常用藥物的劑量、作用及用法。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兒科護理技術已發(fā)展到具有比較復雜的臨床護理技術,搶救技術及先進的檢查技術。兒科護士必須熟練的掌握這些相關的技術,才能減輕患兒的痛苦,從而取得最佳的護理效果。
4、有效的人際溝通技巧。兒科護士要不斷與患兒及家長交流信息,全面了解患兒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情況?,F(xiàn)代的兒科護理不僅要挽救患兒的生命,同時還必須考慮到疾病的過程對兒童生理、心理及社會等方面發(fā)展的影響。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要求兒科護士必須掌握有效的人際溝通技巧,促進兒童身心健全。總之,良好的素質修養(yǎng)是護士從事兒科護理工作的基本條件,是提高兒科護理質量的重要保證。在兒科工作十幾年來,我認為只有具備了以上的素質,才能適應兒科整體護理發(fā)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