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區(qū)的解剖結構特點及臨床意義:
1.舌下區(qū)的境界位于舌和口底黏膜之下,下頜舌骨肌和舌骨舌肌之上。前界及兩側界為下頜體的內側面,后部止于舌根。
2.舌下區(qū)的內容
(1)舌下腺及下頜下腺深部:舌下腺前端與對側舌下腺相接,后端與下頜下腺深部相鄰,外側為下頜骨的舌下腺窩。
(2)下頜下腺導管及舌神經(jīng):舌神經(jīng)自外上鉤繞下頜下腺導管,經(jīng)導管下方而轉至其內側和上方。
(3)舌下神經(jīng)及其伴行靜脈:舌下神經(jīng)越過舌骨舌肌淺面,發(fā)出分支分布于舌外諸肌,在舌骨舌肌前緣深入舌內,分布于舌內諸肌。
(4)舌下動脈:行于舌下腺與頦舌肌、頦舌骨肌之間,在舌下區(qū)前部黏膜下與對側同名動脈吻合。
舌的解剖結構特點、淋巴回流特點1.上面(舌背)舌背以界溝為界,分為舌前2/3和舌后1/3.舌前2/3又稱為舌體,舌后1/3稱為舌根。舌前2/3分布有四種舌乳頭:
(1)絲狀乳頭:數(shù)量多,分布于舌體上面,司一般感覺。
(2)菌狀乳頭:散在分布于絲狀乳頭之間,司味覺。
(3)輪廓乳頭:一般為7~9個,排列于界溝前方,司味覺。
(4)葉狀乳頭:為5~8條并列皺襞,位于舌側緣后部,司味覺。
舌后1/3黏膜尤舌乳頭,但有結節(jié)狀淋巴組織,稱舌扁桃體。
2.下面(舌腹)
黏膜平滑,與舌下區(qū)黏膜相延續(xù),并在中線形成舌系帶。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舌系帶兩側各有一條黏膜皺襞,稱為傘襞。舌系帶兩側的口底黏膜上各有一小突起,稱為舌下肉阜,為下頜下腺導管及舌下腺大管的共同開口。舌下肉阜兩側各有一條向后外斜行的舌下襞,為舌下腺小管的開口部位。
3.肌層有舌內肌和舌外肌。舌內肌是舌上縱肌、舌下縱肌、舌橫肌及舌垂直肌,收縮時改變舌的形態(tài)。舌外肌分別是頦舌肌、舌骨舌肌、莖突舌肌及腭舌肌,收縮時改變舌的位置。
4.舌的淋巴管引流
(1)舌尖淋巴管:大部分至頦下淋巴結,小部分至頸肩胛舌骨肌淋巴結。
(2)舌體邊緣或外側淋巴管:部分至下頜下淋巴結,另一部分至頸深上淋巴結。
(3)舌中央淋巴管:匯入頸深上淋巴結,亦有匯入下頜下淋巴結者。
(4)舌根淋巴管:匯入兩側頸深上淋巴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