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疼痛護理 患者被迫體位,病人感腰背部、胸廓和肢體骨游走性骨痛呈進行性加重,尤其身體活動時疼痛劇烈,病人不斷呻吟,痛苦面容。此時,我們給予關(guān)心、體貼、安慰病人,向病人解釋疼痛的原因,遵醫(yī)囑給予止痛藥,及時有效的止痛至關(guān)重要,但一定要選擇好給藥時間、劑量、給藥途徑,可使藥物在體內(nèi)保持藥物的一定濃度水平,達長期而有效的鎮(zhèn)痛效果。反之,如果隨意給藥,不但起不到止痛效果,反而產(chǎn)生耐藥,影響治療。給藥后嚴密觀察止痛效果,也可選用非藥物性措施,緩解疼痛,采用放松技術(shù)、分散病人注意力,囑患者多做深呼吸運動,聽音樂、看書、講故事、看電視,多溝通,以轉(zhuǎn)移病人的注意力,適當按摩病人的病變部位,以降低肌肉張力,還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給病人舒適的體位,減少噪音、光線,溫濕度合適,使患者舒適,保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的時間,還可通過松馳術(shù)、生物反饋法、外周神經(jīng)阻斷、針灸等方法,控制疼痛。
2.軀體移動障礙 患者因骨質(zhì)疏松、胸腰椎破壞性壓縮、壓迫骨髓導致癱瘓,病人采取被動體位,一定要做好生活護理,協(xié)助病人洗漱、進食、大小便、個人衛(wèi)生、打電話與朋友、家人聯(lián)系等。協(xié)助病人每1~2小時更換體位,保持病人肢體功能位,嚴密觀察肢體受壓情況,防止四肢萎縮,給予肢體按摩,進行肢體的被動、主動活動的鍛煉,最主要是皮膚護理,長期臥床,建立皮膚護理床頭卡,每翻身1次,按時間記錄床頭卡,并將皮膚情況記錄在交接本上,為了防止病理性骨折、活動性骨痛,翻身時至少3人,力量要均勻,步調(diào)一致,保持患者的平衡位置。骨突處,墊氣圈或谷惠、空心枕,每日用溫水擦洗全身,及時更換病衣、床單,保持床鋪平整,無污漬,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發(fā)生褥瘡。
3.預防感染 患者長期臥床易引起墜積性肺炎,給予拍背、更換臥位。囑患者深呼吸,保持室內(nèi)空氣新鮮,每日開窗通風2次,每次15~20分鐘,地面、床單位用84消毒液擦拭,床頭、被服、病衣勤更換,不易受潮,保持清潔,指導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飯前飯后、晚睡前協(xié)助病人洗手、漱口。宣教病人不挖鼻孔不亂抓撓,勤剪指甲,每周清洗頭發(fā)。護士操作前后帶口罩,減少探視,尤其不要與患有感冒的病人接觸。
4.口腔護理 每日3餐后做口腔護理,清除口腔內(nèi)食物殘渣,預防口腔感染。
5.發(fā)熱護理 給予物理降溫,溫水擦浴。囑其多飲水,必要時給予消炎痛栓治療。
6.骨折護理 夾板固定觀察末梢血運良好,局部無破潰,囑其適當活動。為防止骨折,病人睡硬板床,忌用彈性床。
7.排便護理 長期臥床,胃腸蠕動慢,床上排便不適應,排便比較困難,所以要定時排便,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保證每日足夠的水分、水果、蔬菜和含纖維高的食物,必要時給予大便軟化劑,使用指壓、按壓方法可以解除患者的便秘。(1)按摩法:患者仰臥位,腹部放松,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置于右小腹下,以大小魚肌和掌根著力,沿升結(jié)腸、橫結(jié)腸、降結(jié)腸、乙狀結(jié)腸方向反復推展按摩,使腹部下降約1cm,幅度由小至大,直至產(chǎn)生腸蠕動,每日1次,每次10~15分鐘,于每日早餐后30分鐘進行或在排便前20分鐘進行。(2)指壓法:患者取臥位,于每日排便前10分鐘進行。天樞穴(位于臍中旁開2寸),用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按壓,由輕至重,逐漸加力,3~5分鐘后可有酸脹、酸痛感和腸蠕動,每次按壓可持續(xù)數(shù)秒至1分鐘。支溝穴(位于腕骨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手法同上,3~5分鐘后可顯效,如一次按壓效果不佳時可反復交替按壓,直至排便。
8.心理護理 患者長期臥床,被受折磨,出現(xiàn)焦慮、失眠、憂郁、易怒、孤獨、怕被家人丟棄。對此,醫(yī)護人員主動與患者接觸,倍加關(guān)愛和照顧,消除陌生感、孤獨感,經(jīng)常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了解他們需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并與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guān)系。疏導病人說出自己的憂慮和痛苦,以親切的語言、表情和行為去影響改變病人的精神壓力,并尋求切實有效的方法,交談、陪伴回憶等。使病人正視現(xiàn)實,擺脫恐懼,情緒平穩(wěn),樹立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爭取病人家屬和親友的配合,指導和鼓勵他們主動參與臨床關(guān)懷工作,幫助病人真正解決問題,如生理、家庭、經(jīng)濟等方面帶來的煩惱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