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疾病 > 疾病01 > 正文

流行性腮腺炎發(fā)病原因

2012-10-11 22:44 醫(yī)學教育網
|

傳染源

本病由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所引起,腮腺炎病毒與副流感,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屬于副黏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NA)型,病毒直徑為85~300nm,平均140nm,對物理和化學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1%甲酚皂溶液、70%乙醇、0.2%甲醛溶液等均可于2~5 min內將其滅活,暴露于紫外線下迅速死亡,在4℃時其活力可保持2個月,37℃時可保持24h,加熱至55~60℃時經10~20min即失去活力,對低溫有相當的抵抗力。

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是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感染了腮腺炎病毒但未發(fā)病的隱性感染者。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隱性感染者的唾液中有大量的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隨病人和隱性感染者的唾液排出體外后,散播在空氣中,吸進了含有腮腺炎病毒空氣的人,如果抵抗腮腺炎病毒的能力不強,就有可能患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一般于發(fā)病前6天至腮腺腫大后9天可從患者唾液中分離出來。在腮腺腫大前1天和腮腺腫大后3天這段時間內傳染性最強。于病程早期,也可從血液、腦脊液、尿或甲狀腺等分離出腮腺炎病毒,本病毒很少變異,各毒株間的抗原性均接近。

傳播途徑

早期傳播途徑主要是患者噴嚏、咳嗽飛沫攜帶的病毒,通過呼吸道傳播。被帶病毒的唾沫污染的食物、餐具、衣物亦可成為傳染源。孕婦感染本病可通過胎盤傳染胎兒,而導致胎兒畸形或死亡,流產發(fā)生率也增加。

易感人群

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染,其易感性隨年齡的增加而下降,多見于4-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病愈后可有獲得持久免疫力。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