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1.慢性支氣管炎癥使細支氣管管腔狹窄,形成不完全阻塞,呼氣時氣道過早閉合,肺泡殘氣量增加,使肺泡過度充氣。
2.慢性炎癥破壞小支氣管壁軟骨,失去其支架作用,致使呼氣時支氣管過度縮小或陷閉,導致肺泡內殘氣量增加。
3.反復肺部感染和慢性炎癥,使白細胞和巨噬細胞釋放的蛋白分解酶增加,損害肺組織和肺泡壁,導致多個肺泡融合成肺大泡。
4.肺泡壁毛細血管受壓,肺組織供血減少致營養(yǎng)障礙而使肺泡壁彈性減退。
5.彈性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失衡:人體內存在彈性蛋白酶和彈性蛋白酶抑制因子(主要為α1-抗胰蛋白酶),吸煙可使中性粒細胞釋放彈性蛋白酶,煙霧中的過氧化物還使α1-抗胰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導致肺組織彈力纖維分解,造成肺氣腫。此外,先天性遺傳缺乏α1-抗胰蛋白酶者易于發(fā)生肺氣腫。
患者除咳嗽、咳痰等慢性支氣管炎癥狀外,常因阻塞性通氣障礙而出現(xiàn)呼氣性呼吸困難,氣促、胸悶、發(fā)紺等缺氧癥狀。嚴重者因長期處于過度吸氣狀態(tài)使肋骨上抬,肋間隙增寬,胸廓前后徑加大,形成肺氣腫病人特有的體征“桶狀胸”。因肺容積增大,X線檢查見肺野擴大、橫膈下降、透明度增加。后期由于肺泡間隔毛細血管床受壓迫及數(shù)量減少,使肺循環(huán)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升高,最終導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