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手機網
醫(yī)學教育網手機網

手機網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醫(yī)學百科類 > 疾病 > 疾病01 > 正文

艾灸療法艾灸常用穴位

2012-08-24 15:50 醫(yī)學教育網
|

艾灸不僅可以治療常見疾病,更是養(yǎng)生抗衰的好方法。你不需要被繁復的穴位所困擾,只要記住人體四大養(yǎng)生要穴——關元、命門、中脘、足三里,通過艾灸即可溫補脾腎,補益腎氣,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身體健康,預防早衰。

關元

關元 又名丹田,是任脈之穴,位于臍下三寸,是任脈和足三陰經交會穴。功能:為一身元氣所在,為生化之源,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處,具有通調沖任,調理氣血,被腎固精的功效,能調治諸虛百損及泌尿生殖系統(tǒng)各種病癥。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

命門

命門 又名精宮,督脈之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

功能:命門者,諸精神之舍也。男子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氣與腎通,是生命的根本,是維護生命的門戶,故稱命門。

灸法: 艾條灸10-15分鐘。

足三里

足三里 又名下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是五輸穴之一。位于膝眼下三寸,脛骨旁一寸。調補足三里,實即培補后天,是養(yǎng)生保健的第一要穴。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

中脘

中脘 又名太倉,為手太陽,手少陽,足陽明之所生,任脈之交會穴。位于腹部正中線,臍上四寸處,相當于五指的寬度。

功能:調理胃氣。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